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

汽车圈现在有个特好玩的现象,叫“技术性内卷”。

具体表现就是,新车发布会不说人话,张嘴就是高压平台,闭嘴就是算力冗余,PPT做得跟星际穿越发布会似的,参数一个比一个吓人。

仿佛你买的不是一辆四个轮子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个马上就要觉醒的变形金刚。

最近改款的极氪001,就是这个赛道上的顶流。

8295的芯片换成了Thor-U,算力翻几倍;电压平台直接干到900V,充电速度号称12C;辅助驾驶顶着一颗激光雷达,恨不得把整条街的蚊子都给你标出来。

配置单拉出来,光彩夺目,闪闪发光,让隔壁友商看了都想连夜开会卷回去。

但问题来了,这些听起来能上天揽月的技术,对于每天挣扎在早高峰和晚高峰,只想安全回家吃口热饭的普通人来说,到底有啥用?

这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了个军用级超级计算机,结果每天就用它玩扫雷和斗地主。

不是说不行,就是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某种侮辱。

先说那个让无数人高潮的900V高压平台和12C超快充。

理论上,充电10分钟,续航570公里,上个厕所的功夫,车就从北京开到济南了。

听着是不是很科幻?

但这玩意儿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练成了绝世武功,结果发现江湖上根本没人能接他一招,就很尴尬。你的车是F1赛车,但你家门口的路是驾校练坡道起步的场地。

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有驾

绝大部分充电桩,根本喂不饱这头电老虎。你开着一辆能“光速”补能的车,老老实实地跟在一堆“龟速”充电的网约车后面排队,旁边的大爷看着你的新车标,露出了关爱智障的眼神。

你为这个“未来科技”付了钱,但“未来”什么时候来,得看国家电网的心情。

在这之前,这多出来的成本,就是你为自己的想象力买的单。

再说那个堆满硬件的辅助驾驶系统。

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高算力芯片,武装到了牙齿。宣传文案里,它无所不能,能识别天外飞仙,能预判秋名山车神的漂移轨迹。

但现实世界的魔幻程度,永远超乎工程师的想象。

一个外卖小哥的逆行,一个突然窜出的“鬼探头”,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马路三大爷”,分分钟教这套“智能”系统怎么做车。

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有驾

堆硬件解决不了信任问题。用户真正关心的,不是你的算力有多少个TOPS,而是这套系统在关键时刻,会不会突然“脑子瓦特了”,把你带进沟里。

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有驾

当辅助驾驶开启时,那个亮起的小蓝灯,究竟是你的守护天使,还是一个随时可能把你卖了的实习生?

事故责任算谁的?这个问题车企们都在打太极。

所以你看,极氪这次升级,与其说是为了用户,不如说是为了“生存”。

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有驾

它不这么做会死吗?真的会。

在中高端电动车这个修罗场里,特斯拉Model 3焕新了,蔚来ET5虎视眈眈,小鹏G9盯着你,后面还有个比亚迪汉在用人海战术淹没你。

大家都在牌桌上,别人都“Show hand”了,你总不能说“我跟不起”吧?

所以,上高压平台,堆激光雷达,本质上不是产品主义,而是军备竞赛。比的不是谁的车更好开,而是谁的PPT更好看,谁的发布会嗓门更大。

这套逻辑的背后,是商业社会最朴素的真理:创造需求,不如制造焦虑。

车企们疯狂地给你灌输一个概念:没有XXX功能,你就是上个时代的古墓派;没有XXX配置,你开车上路就等于裸奔。

于是,消费者陷入了一种“追新疲劳”。

车子越来越像手机,一年一小改,两年一大改。你去年刚提的新车,今年就成了“老款”,看着邻居的新款,心里就跟猫抓一样。

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有驾

CDC电磁减振、智能魔毯,这些名词听起来比初恋还美好,但你扪心自问,在铺满减速带和井盖的城市道路上,你真的能开出德芙巧克力般的丝滑感吗?

这可能就是一种“伪需求”,是车企为了让你多花钱而精心编织的故事。

他们把服务“喂到嘴里”,告诉你这是尊贵,其实只是想让你懒得思考,闭着眼掏钱。

这种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快种快收”。快速迭代配置,快速收割那些对参数敏感、对焦虑买单的用户。

至于那些真正关心车辆耐用性、安全性和保值率的用户,对不起,你们的声音在发布会的BGM里,显得有点微不足道。

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有驾

再把视角拉大一点,看看背后的利益博弈。

极氪搞这套操作,谁最开心?

首先是供应商。英伟达的芯片,宁德时代的电池,卖得越高端,利润越高。他们巴不得所有车企都陷入这种军备竞赛,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至于最后谁买单,那不重要。

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有驾

其次是极氪的营销部门。参数爆表,牛逼吹上天,媒体通稿发出去,声量就有了,股价可能都得跟着抖三抖。

用户呢?用户得到了一个理论上很强大的产品,和一个实际上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体验。

你以为你买的是未来,其实你买的是一张通往未来的期货门票,而且这张票随时可能因为基建跟不上、法规不完善而无法兑换。

这就是典型的,把B端的生存压力,巧妙地包装成C端的产品魅力。

说白了,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成本转嫁。

所以,极氪001的这次升级,与其说是一次技术革命,不如说是一次市场卡位战。

它打的不是产品战,是认知战。

它要抢占用户心智里“最先进”、“最智能”的那个山头。

至于这个“最先进”是不是用户现阶段最需要的,是不是最稳定可靠的,那都是后话。

这个逻辑,就像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极氪的这一拳,打得很响,也很有力。

但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需要冷静下来想三个问题。

堆硬件。堆参数。堆配置。

然后呢?

然后车子就真的更好了吗?还是说,我们只是被一堆华丽的辞藻和冰冷的数据,推进了一个消费主义的陷阱?

这智能了个寂寞?

当一辆车越来越像一个长着四个轮子的“智能玩具”,我们是真的需要它,还是只是害怕自己被时代抛弃?

别让车企的PPT,绑架了你的钱包和你的脑子。

毕竟,车子最本质的功能,还是把你从A点,安全地送到B点。

而不是在去B点的路上,给你表演一个原地爆炸。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