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价格到底能不能凭排量一刀切?老司机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买保险,是现代人和自己钱包之间的一场猫捉老鼠游戏。不同的是,钱包总输。尤其是买汽车保险,更像翻开人生的刮刮乐,买前人五人六,交钱那一刻,个人五五开,最后赔付,全靠造化。这些年,很多朋友关心:哎,车的排量不同,保险价格到底一样不?一不留神,这问题比“四大名著是谁写的”还难,让不少老司机直呼“打住,师傅,这题我不敢了”。

汽车保险价格到底能不能凭排量一刀切?老司机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有驾

首先请大家不要用“公平”这俩字来挑战保险公司的智商。他们的算盘比我家祖传铜算盘都响,什么排量、品牌、事故记录、天干地支,上到丙午下到申酉,只要和你车有一毛钱关系的,都敢算你五块。就像相亲时对方父母研究你的家庭背景——你只看了几个短视频,他们就知道你微信搜过谁。话虽如此,内里其实也就那么点门道。

汽车保险价格到底能不能凭排量一刀切?老司机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有驾

咱先说交强险。国家定规矩的这一环,就像饭店的米饭,不管你点宫保鸡丁还是水煮肉片,大家都能来一碗,价格差距极有限。简而言之,交强险按车型、座位数、用途来定价,和车辆排量的关系,没半毛钱。见过一句俗话叫“看人下菜碟”,交强险下菜得看你去年撞了谁。如果你去年居然能全年不作死、不出事,保险公司还真敬你是条汉子,给个百分之十到三十的优惠。碰巧你是一位交通流氓,年年都能给保险公司交作业,那也别客气,浮动上调,几十块几百块很快就从你裤兜溜走。光靠不踩油门省那点钱,还不如主动去学点托马斯全搂的驾驶技术来的实惠。总之,排量和交强险的关系,大约就是母猪和直升机的革命友谊——别人坐得起,你充其量只能看见天上有只粉红色的猪。

但说商业险,这事就开始变得复杂得和前女友的微信备注一样:看似简单,实则玄机无穷。“排量大”的车,商业险就贵?多半是。毕竟保险公司比命运女神还现实,判断风险向来只信Excel表格。排量小车,通常意味着买车人钱少,搞事有限,一不小心蹭了个壳,自己就心疼得像铁公鸡失恋——自然不会天天“倒车入库”直接进ICU。这类小车商业险,粗略扒拉也就两三千,也许还包人工问候一声。

1.0L到1.6L的家用车,就像《甄嬛传》里的槿汐,属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主力军。动力不直追法拉利,事故出来维修价格也还好,保险公司不会嫌弃。商业险在三四千左右,基本上比拼的不是车型,是个人气质和与保险代理的熟络程度。要是你长得喜庆,说不定能在交钱时听到对方顺口一句“车主真帅,走保险都快一半价”——对不起,这句是我编的。

然后排量再往上,1.6L到2.0L,贵族气息初现,价格也跟着上去。四五千的商业险,开始让人意识到这世道什么都不便宜,尤其是自己的虚荣和“我车排量大”的那点小得意。这个价钱,有时能让你俩月不吃烧烤,但保险公司的底线还是比你工资袋子更有原则:排量一动,价格先升,不行你去跟他们讲“车是灵魂大小不在马达”,人家最多请你喝杯速溶咖啡,剩下的去和操作员哭。

真正刀口舔血的是2.0L到3.0L的车主,要动力有动力、要面子有面子、要修就修到服务区VIP包间。保险价格动不动五千往上,遇见些“天赋异禀”险种——划痕险、玻璃碎片险、防盗险、防偷亲险——一不留神就是小一万。如果觉得贵,不妨想想豪车到底和老头乐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你多缴几千保费,人家少推两步车。

排量要是直上3.0L,那咱完全不是一个阶级。不是你在问“保险多少”,是保险外加心理健康治疗费一块收,你要有勇气开得起,保险公司大哥都带点敬意看你。随便一出车,都是电视新闻“百万豪车追尾”,哪怕只是你自己倒车撞树枝。商业险轻松一万起,相信我,车上香水的价格都比你手机贵。

有人会问,那实际保险价格有没有统一标准?这问题等于问市场大妈西红柿能不能一百年都三块钱一斤。实际价格变起来比股市还快。什么品牌、事故记录、城市、经纪人一句话全能影响报价。开个普通品牌的车,保险公司收你几千;开个豪车,收你几万。至于老司机,有时候保险公司看你纪录良好,还真舍得给点优惠,象征性下浮。平时要是经常出事,恭喜你,被盯上了,保费就跟你工资一样,每年都得涨点。

还有,很多人迷信排量大车低调奢华,总觉得“开大车就得交大钱”。这话对个七八分,但别忘了,国民经济学不会因为你驱动轴大就给你个税收退还。保险公司挑你钱包厚度就像大爷挑西瓜——只有导购员和你老婆才会为你撒娇砍价。什么品牌、有没有天窗,甚至轮胎什么成分都参合在里头。还有城市差异,四线城市保费跟魔都比,能差出一顿猪蹄饭的钱。信不信由你,有些地区出过太多交通乱象,保险公司觉得这锅必须车主一起背,不然怎么对得起年终奖?

汽车保险价格到底能不能凭排量一刀切?老司机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有驾

至于什么“理性购险”、“合理配置”,保险公司永远站在人性的对立面,告诉你天有不测风云,车有遇贼失火,大街小巷都是螺丝刀侠。你想图省心全险上齐,他们喜笑颜开给你叠加新险种;你嫌贵只上最低限,最后真有事,人家轻描淡写一句“这个险不保,活该”。换句话说,买保险和打赌差不多,全靠“你要是能出事,他们就能挣钱”。你越怕事,保费越高,保险公司越感恩。

反正车险这东西吧,就是一场永动机式的经济循环。保险公司负责定价,车主负责买单,天塌下来自有风把它吹起来。人生那么艰难,车险就别太较真。排量不同保险价格能一样,那地球是不是明天能停转?现实就是:你排量大点,钱包出血多点,这是天经地义,没什么可争的。用保险公司的话说:“我们站在风险前沿,但利润后排”。对付这样的黑色幽默,只能一笑置之。

最后总结一句:同牌子的香水,不同的价格;同一张保单,不同的排量。你看得见的是车,听不见的是钱包的哭喊。保险终究是个玄学,买得多不代表亏,买得少不等于赚。车主和保险公司这对欢喜冤家,一个讲平安出行梦想,一个算精准风险数据,谁都懒得真心扶贫谁。买车的时候信仰性能,买保险的时候信仰命运。至于不同排量的保险价差,反正不会比我月薪差得小,你慢慢品。放心吧,到头来,无论你排量多大,大多数人终归只能骑着共享单车走向人生巅峰。

汽车保险价格到底能不能凭排量一刀切?老司机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