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

作者:王新喜

最近荷兰对中资安世半导体企业实施强制管控,导致芯片供应中断的局势依旧紧绷,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巨大困境。在荷兰这边出事的几天里,大众汽车也难以忍受了,它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负责生产“高尔夫”这个明星车型的工厂,不得不暂停运营,停工待命。

宝马、奔驰,甚至法国、美国、日韩在欧洲的工厂,都快到芯片库存用尽的边缘了。欧洲的汽车工业,就像一台快要熄火的引擎,而掌握着最核心产品的,正是安世中国。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在这波冲击中,德国车企受打击最惨,作为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行业上百万人的饭碗都变得悬悬乎的。

这次断供事件,让德国政客和媒体都挺关注,有的觉得是外部压力,有的则担心对德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家都在晒各自的看法,讨论得相当热闹。

近日,德媒《南德意志报》等报道中提到,“中方芯片断供令让德国汽车产业遭受沉重打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德国汽车业自己造成的。这反映出德国长期以来忽视中国战略目标的后果,也是我们对华政策彻底失败的写照。直到现在,德国才终于明白,北京并不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看德国车企的境遇,德媒语气里难掩失望,直言它们太过依赖中国,把中国看的太高了些,要不然,怎么会走到如今这般地步呢?

实际上,德国那时候的“工业4.0”战略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几乎是在同期推出的。而在“中国制造2025”一公布之后的几年里,正是德国汽车厂商在中国大赚特赚的黄金时期。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如鱼得水,最辉煌的时候,德系车在中国销售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40%。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正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让德国车企的销量、利润以及品牌溢价不断上涨,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这些企业在全球的排名和研发投入状况。德国媒体不仅没有注意到中国对德国技术的依赖,还忽略了中德经贸关系的互补性。

说到安世半导体这事儿,它的总部虽然在荷兰,但真正的命脉早已经跟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自从2019年被中资公司闻泰科技收了之后,这家公司就变成了欧洲工业不可缺少的芯片供应商啦。欧洲86%的领先制造企业都得用安世在东莞生产的芯片。在欧洲的汽车圈子里,差不多一半的企业都用到安世的产品,尤其是德国的车企,依赖得更是深了点。

其实说到底,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汽车企业如今的境况,主要还得怪荷兰。荷兰依据当年冷战时期那部《货物供应法》,声称为“国家安全”考虑,直接接管了安世半导体,把中国的CEO赶走了。紧接着,荷兰又一挥手,把和公司价值超过千亿的资产都冻结住了。这事儿,真是影响挺大。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这样的操作,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明抢”了。消息传开后,连西方的网友都忍不住了,直接把荷兰冠以“海盗国家”的称号,有人还挺犀利地说:“掠夺和窃取的毛病,早已深植在他们的血液里……”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在遭遇强制接管后,中国于10月4日采取了反制措施,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限制,禁止其在国内的子公司出口某些特定的成品零部件。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原本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应该向荷兰施加压力,敦促对方放弃对安世半导体的强夺行为,赶快归还资产和控制权,向中方道歉赔偿损失才算是正事。不过没想到,德国经济部长斯文·舒尔茨竟然语出惊人:“荷兰政府对安世的强制接管没有任何责任,我觉得这个干预的决定非常明智。”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这话说得更清楚点,舒尔茨就是在帮荷兰政府拿中资企业被抢夺一事站台,给他们的行为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

像舒尔茨这些德国官员,对欧洲国家敢于抢夺中资合法企业的事表现出“理解”,却完全没顾及自己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厂因为功率芯片短缺全线停产,宝马在慕尼黑的X5生产线因为微控制器供应中断而停摆,还有奔驰S级因为传感器芯片缺货不得不减产这等严峻的实际情况。欧洲政客真是在玩火,最终的代价可是让欧洲企业用工厂和就业来买单的。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小型二极管市场里占了差不多三成的份额,能适配一万六千多种德系车款,短时间内还找不到替代的供应商。

行业的警示信号已经出现,欧洲汽车制造协会提醒如果断供问题再拖三个月,可能造成超200亿欧元的损失,还有十万个工作岗位会遭受直接威胁。

欧洲的政治人物经常把“国家安全”挂在嘴边,而且说话也越来越激烈,不过他们完全没顾及企业的利益。最近,中国再次限制稀土出口,德国经济部长表示,稀土卖给德国企业之后的去向,“不应该”由中方担心,还强调德国会用“一切方式”来应付这事。简单来说,就是:“德国企业用稀土的用途属于商业秘密,中方没资格管。”

德国企业95%的稀土都得靠中国供应,可德国政府却要求中方在不知道具体用途的情况下保证供货,这样的态度,怎么说呢,就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模样,无视别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说到底,是在真的“去风险”呢,还是反而在自己制造更大的隐患呢?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春江水暖鸭先知啊,德国政要在公共场合说话不拘小节,可德国企业是真的在吃痛呢,他们表现得还挺实事求是的。就在前几天,安世中国给欧洲的车企发了一份通知,大意是:芯片还能供应,但规矩得由我说了算。想要买芯片?先换人民币,这样一来一方面就绕开了荷兰和可能加入美国制裁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也让中国芯片变成了“硬通货”,像石油一样,不用美元拿不下。这到底是巧妙的策略,还是在把自己推向更加复杂的局面呢?

最新消息传来,大众、宝马这些大牌都在排队签协议,准备签新合同。有个德国零件厂商的采购总监还说,为了赶紧搞定供应,能接受这些条件,反正都快停产了,别无选择。

欧洲汽车厂商排队签约,德国:我们高估了中国,荷兰接手安世无误-有驾

在政治正确和经济现实之间,德国车企最终选了合作共赢,但德国乃至欧洲的政客们似乎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汽车产业被看作德国经济的“顶梁柱”,它的直接贡献占到GDP的大约5%,如果算上整个产业链的话,比例还上升到20%。整个产业链直接牵扯到大约200万个就业岗位,占德国制造业就业的13%,是保障民生稳定的重要支柱。

很明显,对于这样的现实,德国和整个欧洲的政客们似乎全然不理会,还不断制造各种危机和分歧,而从中方坚持不谈判、不豁免的态度来看,咱们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一直是一贯的原则性很强。一旦触碰到我们的底线,咱们的反应肯定会变得非常坚决,坚决捍卫自己的底线。

不过,欧洲的那些政客们,倒是完全没把企业的利益和诉求放在心上,也缺乏一点点同理心和理解力。德国95%的稀土供应全靠中国,结果德国政府还要求咱们在不清楚用途的情况下,保证供应,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德国的汽车厂家正面临停产的危机,可政客们却还简单认为“荷兰接管安世没有问题”,这事儿真让人无语。

舒尔茨这些人可以直言不讳,毕竟那些企业的事情他们并不操心,但他们人为制造的危机反倒让欧洲的困境更加加深。那些政客们不再为汽车工人考虑,也不再照顾巴伐利亚的机械制造企业或下萨克森的医疗设备厂,而仅仅凭着一些地缘政治的幻想,就把企业扔到火上烤。一个国家的领导如果连基本的经济常识都没有,也没办法对支柱产业表达同情,那欧洲恐怕真的要捉襟见肘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