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失灵算啥?车门打不开才要命!车企算盘碎一地
成都那场大火烧穿了整个汽车圈的遮羞布。
凌晨三点,一辆崭新小米SU7撞上护栏,电池瞬间爆燃。救援人员抄起拳头砸、捡起石头撬,那扇流线型的车门纹丝不动。眼睁睁看着火舌吞没车身,围观者急得跺脚:“这特么是买车还是买棺材?”
更魔幻的在后头。事故第二天,雷军站在发布会聚光灯下,满脸痛心疾首:“要坚决抵制黑公关!”台下掌声没落,第一财经的标题直接甩脸——《小米,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这波操作把我看乐了:事故调查报告还没影呢,先把锅甩给“友商黑稿”?
我翻遍近半年事故报告,发现这根本不是孤例。3月安徽那台烧成骨架的SU7,救援记录写着同样刺眼的八个字:“碰撞断电,门锁死”。半年两起重大事故,连剧本都不带改的——撞车、爆燃、门打不开、等烧光。
你们真当消费者是韭菜?现在买辆车得先考个安全员证:要记得碰撞前拔保险丝,要备着液压剪在后备箱,最好再自费装个外置机械门把手。某些车企把用户逼成汽修专家,这哪是造车,分明是开驾校速成班。
最讽刺的是工信部9月24日刚发文,明确要整治隐藏式门把手。白纸黑字写着“禁止全隐藏设计”,就差直接报身份证号了。结果某些企业还在装睡,一边给门把手省那几块钱成本,一边往车上堆砌什么情绪识别、端侧AI。这是打算让AI在烧焦前给车主念往生咒?
看看人家传统车企怎么玩。某德系品牌工程师私下吐槽:“我们光门把手安全验证就要做200次碰撞测试,他们倒好,直接拿用户当小白鼠。”某些新势力总吹嘘迭代速度快,现在看明白了——别的企业迭代产品,他们迭代的是事故处理话术。
更绝的是客服回应:“凌晨三点没有值班人员”。这话说得,难道事故还得挑黄道吉时?建议下次购车合同直接加条补充协议:本车仅在工作日9-18点保障安全,夜间出行请自求多福。
现在全网都在等小米的检测报告。要我说,报告怎么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成都街头那辆烧焦的车架,和救援人员砸门时崩碎的石块。这些画面比任何公关话术都锋利,直接捅穿了所谓“智能汽车”的华丽外衣。
当一辆车最基础的安全属性都要靠运气,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配置不就是皇帝的新衣?别忘了,买车的人可能会为颜值买单,但绝不会用全家人的性命给企业的试错兜底。
现在车门把手国标即将落地,某些企业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