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洗牌加速领先者定局

零跑4月交付4.1万辆。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真的假的?4.1万。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特斯拉这样的全球巨头,2023年4月在中国市场也就交付了7万多辆。零跑这家成立没几年的新势力,居然能在单月逼近特斯拉中国销量的一半。再往前翻,零跑去年底的月交付量还在1万出头,短短几个月怎么就暴涨了三四倍?

新势力车企洗牌加速领先者定局-有驾

这事儿太不正常了。或者说,看起来不太正常。

所以我们来拆一拆,这个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首先,零跑确实凭“全系下沉”打了市场一个措手不及。从10万以内的T03到20万左右的C11、C01,再到刚推出的B10,零跑几乎把10-20万这个卷到离谱的细分市场掏了个干净。尤其是T03和C11,这两款车已经连续好几个月稳占零跑整体销量的绝对大头,B10的上市又把B级轿车这个新战场也给拿下了。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玩法才真正“有点东西”。比如,零跑的交付量,大概率和它最近的“极限性价比”策略直接挂钩。我们不妨看看4月交付里贡献最大的产品,T03和B10。T03这款车,前段时间的官方指导价一度低到了7.95万元起。7万多块买一台智能电动车,虽然是一款A0级小车,但配置上并不寒酸——倒车影像、全液晶仪表这些东西全都标配。

再看B10,这款B级轿车上市短短两天跑出了3万订单,售价直接压到10万出头,甚至还推出了更低首付、更长贷款周期的金融方案。这个价格在同级别完全没有竞争对手,连小鹏Mona 03都不敢这么卷。而且,B10的交付速度又特别快——订单转交付的时间被压到几乎极限,4月中旬上市,月底就开始大批量交付。这背后其实是零跑“规模化生产”和“极限压价”策略的联动结果。

所以,这4.1万台交付,更多是“量出来的”。零跑做了一个很聪明但非常冒险的决定,就是拼了命拉订单、赶交付,甚至不惜牺牲单台利润。朱江明一直喜欢用“极致性价比”作为零跑的杀手锏,但大家心里也清楚,性价比是一把双刃剑。只要稍微平衡不好,销量可以暴涨,但利润就会暴跌,甚至有可能赔本赚吆喝。

新势力车企洗牌加速领先者定局-有驾

那零跑的利润情况怎么样?正好,零跑今年年初公布了2022年的财报,很多数据很有意思。毛利率是负的。对,你没看错,是负的,-8.9%。这意味着什么?卖一辆车,零跑平均要亏将近9%的成本。零跑说,这主要是因为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叠加了去年大规模扩产的固定开支摊销。但也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零跑的研发投入,它占营收的比例高达16%。在新势力里,这算是很高的水平了,比蔚来的23%稍低,但完全吊打小鹏的10%。加上零跑去年刚搞了几轮融资,账上的现金流还比较充裕,所以,即便毛利率负数,它还能撑得住。

其实,负毛利率在新势力里并不罕见,尤其是像零跑这样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我们可以拉几个同行对比一下。比如蔚来,虽然单车均价更高,但靠高成本研发和用户运营的模式,它的毛利率也经常在盈亏线附近徘徊。小鹏则是另一个极端,虽然毛利率相对较高,但营销和渠道投入巨大,净利润长期维持亏损状态。所以对零跑来说,毛利率负数本身并不是个致命点,关键要看它接下来怎么打。

问题就来了,零跑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抓机会”?从最近几个月的动作看,它显然是押宝规模化。B10爆单、与一汽联手推红旗新车、B01紧跟上市,这些动作都在表明,零跑想要在10-20万这个区间彻底站稳脚跟,甚至去挑战上一个级别的市场。这个策略短期内确实有效果,4月的交付数据已经说明了问题。但长远看,这种“以量换价”的模式能不能持续?不好说。

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了。换句话说,零跑这种打法的窗口期并不长。它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用销量和市场份额去换品牌认知度,同时优化供应链和成本结构,扭转毛利率的负值。如果它能做到,那未来十年它有机会成为国内新势力的头部玩家之一。如果做不到,可能会陷入“销量很高但没钱赚”的尴尬局面。

所以,我们回头看,这4.1万台的交付数据确实很炸眼,但也别被吓到。零跑的动作有章法,但风险同样不小。它在用销量换生存空间,用时间赌未来。真正值得盯紧的,是它接下来几个月的财务表现和战略调整。如果它能在年底前把毛利率拉回正值,那这4.1万台就不是“虚胖”,而是“扎实的地基”。否则,数据越漂亮,背后的隐患可能越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