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车展开幕的早上,总有些规律不会改变。展馆外的晨曦像熬夜记者们的眼圈,不分新老。此时安保还松——你只要拎着相机、背着工牌,有机会溜进尚未开灯的汽车展区。空气里混合着新车塑料混气、电子元件的冷冽和展台灯未开启前的沉闷,每辆“盖布车”静静躺着。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就在一袭灰布下,线条硬朗,仿佛也在憋着劲要冲出电子屏幕的数据,和全场的镁光灯较个劲。
一块挂有“月牙青”铭牌的车漆,从展台布角透出来。对于业内人而言,这不仅是一抹色彩,而是燃油车为高价值而战的信号旗。问题抛给你我——在满屏新能源叙事、智能驾驶花样翻新的时代,如果你是内燃机阵营一员,还会选择坚守,或是跟随时代风向?
八月下旬的成都,湿热夹带着一点中年危机的萎靡。围观人群,媒体长枪短炮,吉利东方曜系列在第二十八届成都车展亮相。三款专属配色,五维优化配置,智能、驾控、舒适、安全一把抓。简要回顾一下背景板:2024年上半年,燃油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仍有49.9%份额,七月销量98.1万辆,同比增长8.4%。这听起来像老一派顽强的反击,《台州宣言》“油电并行”战略并非一句空话,吉利今年1-7月累计卖了164.69万辆,增幅49%——数字比格言更诚实。至于中国星星瑞、星越L等“手艺产品”,更是在SUV等主阵地上连年夺冠,似乎没受到外界太多风向影响。
站在法医的职业敏感点上,我的视觉总跳出技术层面:表面繁荣是否掩盖着暗流?痕迹学讲究“细节还原”—每道配色、电子架构、芯片型号的升级,恐怕不仅是工程师院里搞KPI,更是市场和产业链博弈的一场局。东方曜系列这次亮相,倒像是给行业“死刑判决推迟书”上的新盖章——燃油车的判决书,还没下完。
理性观点,恐怕有必要立足两端。新能源无疑是行业大势,但燃油车的根基未必如一些预言家所描述的那样“朝不保夕”。燃油车依旧在一部分群体中保有难以割舍的“价值锚点”,尤其是在动力体验、机械质感、整体价格稳定性方面。何况,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并没有为全面电动化做好完全准备,现实比口号总更复杂。智能化已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并没有天然属于电动车。GEEA3.0电子电气架构、高通8155芯片、Flyme Auto智能车机、H3辅助驾驶方案这些关键词,放在今天售卖的燃油车上,已经很难分出传统与未来的泾渭分明。
继续细抠,动力总成的升级并非简单参数的提升。东方曜除了2.0TD高功发动机和8AT变速箱,发力点在于底盘电子化和AI数字化调校,无论是零百加速,还是前后接近50:50的配重,都试图在机械与电子间找到平衡点。燃油车由愚笨向聪明演进,豪华感由“真皮木饰”转向“智能交互”,这既是进化,也是生存上的紧迫——人类常常在即将被遗忘前爆发最后灵感。
舒适方面的堆料值得一提。16扬声器、主驾按摩加热、副驾腿托等等配置,配得上“向豪华看齐”这句话。燃油车不光要活,还要体面地活下去。现实经常是讽刺的:很多买新能源的车主,发现用了半年后,还是会对物理油门踏板的脚感念念不忘。高科技、奢侈性、文化自信齐头并进,似乎要让用户觉得,“燃油不仅没有过时,甚至还能比你新能源玩得更花”。
安全当然是传统强项。吉利自诩“九大系统防护”,中国汽车安全技术领域专利第一,有点像法医踢馆时亮出的专利表,“谁要查一查都先问我”。现实却是高度技术化的产品里,安全、健康、隐私同样是下一轮竞争的主战场。
车展现场,有科技记者在试坐新车后评论:“在算法和底盘之间,仿佛蘑菇炖牛腩——新旧交融,看着熟悉,嚼着陌生。”黑色幽默一点,燃油车的新花样与其说是“不服老”,不如说是在表演“活着的证明”。而市场充满悖论:一边倒喊燃油退场,一边投票用真金白银让燃油车数据持续刷新。职业习惯让人必须承认,这里没有单向趋势:市场的选择总比口号来的耐人寻味,也比公告永远晚一步。
新东方曜系列的崛起,的确让人看到了自主品牌在油车领域的话语权。不过,时代从来不施舍确定感给执着者。即便中国星把智能、豪华与文化装进入门级的油车,能为燃油车再延多长时间的“黄金岁月”?当新能源迭代速度日渐疯狂,传统机械美学的最后一抹余晖经验会否被数字愉快得吞噬?
车展一天结束。展台大屏循环播放着“中国星 东方曜”的口号。工作人员各自散去,只留下灯底下反光的丹青、莫高蓝、月牙青。对燃油车而言,这或许正是最后一批坚守者的骄傲——既不被神话,更没被淘汰。
我常会自问,技术的极限,究竟止步于情怀,还是取决于下一代用户的选择?燃油车和新能源,谁真的能安逸地笑到最后,或者,最后我们会买单的是一种技术哲学的迁徙?
现场尚未清场,我在车展某角打个小盹。内燃机怠速的轰鸣声好像还在耳边,哪怕它们已不是故事里的唯一主角。谁说,故事不能有多个结局?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