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观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掀起最大规模的中国化战略

2025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空气中弥漫着不同于往年的焦灼气息。当美国对华加征200%汽车关税的阴影笼罩全球市场,当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这场全球最大规模车展的聚光灯下,正上演着跨国汽车供应链的"中国化革命"。

在上海车展,我们观察到跨国零部件企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中国化"加速度。博世将中国研发人员扩充至8000人;采埃孚在杭州投产800伏电机工厂;佛瑞亚在上海设立全球最大智能座舱研发中心。

上海车展观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掀起最大规模的中国化战略-有驾

而在这场变革中,安波福的"中国化宣言"最为彻底。这家前身为德尔福的百年企业,在车展期间喊出"五个中国化"战略——中国技术、中国人才、中国速度、中国成本、中国供应链。

继去年相继设立新的风河上海软件中心、常熟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和投资中国本土企业智驾科技MAXIEYE之后,安波福在本次车展上宣布,两座聚焦新能源汽车、彰显“中国速度”的全新工厂都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

其中安波福武汉连接器新工厂将成为旗下连接器系统最大的高压产品系列智能化生产基地。英凯博上海自动化工厂将提供高效、安全的高压配电铜铝母排本地化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强化安波福在汽车高压电气化架构系统方面的设计与交付能力。

全新的安波福中国主动安全产品线智能黑灯工厂也将在年内落地,为整车客户提供保障驾驶安全和汽车网络安全、提升驾乘舒适性相关的国产化关键组件、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安波福中国数据中心、测试中心等已进入规划和筹备流程。

安波福的"三个百分百"战略

供应链的"100%国产化"

上海车展观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掀起最大规模的中国化战略-有驾

安波福用两年时间将本土核心供应商从37家拓展至127家,芯片国产化率从15%飙升至92%,并宣布2027年实现核心物料100%国产化。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反向输出"战略:江苏某铜材厂通过安波福渠道和浙江塑料粒子供应商的产品,正应用于德系某著名品牌产品中。

技术的"基因重组"

在上海车展,安波福展出了车规级操作系统(RTOS),标志着安波福完成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造"的蜕变。

上海车展观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掀起最大规模的中国化战略-有驾

这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不含任何国外管控组件,已通过ASIL-D功能安全认证。基于此系统开发的ADAS方案,采用地平线征程5芯片,在12TOPS算力下实现城区NOA功能,功耗较国际方案降低40%。

再加上风河虚拟化平台Hypervisor,安波福的两款本地化产品,已经实现了不含国外管控组件、不受出口管制限制,相关的工程服务与技术支持也完全本土化,在支撑起汽车行业的同时,还聚焦低空飞行、具身机器人等新兴行业,打造跟随中国节奏、面向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

客户的"战略倒转"

此外,安波福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格局颠覆性变化,2024年中国畅销车TOP20中,12款搭载安波福技术;自主品牌贡献率从2018年的31%跃升至78%。也就是说,传统合资品牌已经不是安波福服务的主要对象,而近年来强势崛起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才是安波福最重要的客户。

上海车展观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掀起最大规模的中国化战略-有驾

更富象征意义的是,搭载安波福国产ADAS方案的某新势力车型,正通过安波福欧洲团队完成E-NCAP预认证,即将登陆德国市场。这种"用中国方案反攻全球"的模式,在跨国供应链企业中尚属首例。

中国化战略的"深水区"

在这场变革中,安波福展现出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组织架构的深层变革。其摒弃传统跨国企业的矩阵式管理,在中国建立"研发-生产-决策"铁三角机制。也就是说,安波福中国的事儿,中国本土团队就可以说了算。

其具象化的表现在:当某车企临时提出48V电气架构修改需求,安波福工程师可以快速地本地化决策,并落实从设计修改到样件交付,不用再绕道总部,后再落地实施。这种快速的拼抢姿态,正是其"中国速度"的最佳注脚。

产业链战争的未来图景

安波福的中国化战略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深刻变革:跨国企业不再满足于"在中国造",而是追求"为中国创";本土化不再停留于生产环节,而是向研发、决策、标准制定等深水区推进。

上海车展观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掀起最大规模的中国化战略-有驾

正如安波福中国区总裁杨晓明所言:"未来的竞争不是在哪里生产,而是谁能提供完全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当这家百年企业将全球最大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当它的中国团队开始为欧洲车企定制开发方案,一个由中国主导的汽车技术新纪元正在开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