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说再见并不是真的再也不见了,那些曾经一度与我们说再见的新势力车企,不约而同在这个月里开启了一波复活赛。
7月,威马、高合、极越等曾深陷经营危机的车企相继启动重整计划。威马汽车宣布将于9月复产EX5和E.5车型;高合汽车则因中东资本6亿美元注资跳票陷入重组停滞;极越加速推进3-4家重组方谈判。不过,在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时代,留给这些复活新势力的机会可能真的不多了。
新势力们的复活赛有喜有忧
7月,据一份威马汽车投资方深圳翔飞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威马计划今年9月恢复EX5和E5两款车型的生产,2025年确保产销1万辆,力争2万辆。在产品规划上,“新威马”未来5年要推出10款以上的新车,涵盖纯电动汽车和增程式汽车,覆盖从A00级到C级的多个市场领域。其长远目标更是雄心勃勃:到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实现营收1200亿元。
实际上,自2023年申请破产重整以来,威马汽车停摆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4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批准了威马汽车的重整计划,深圳翔飞成为威马汽车唯一的投资方,并与其签订了《重整投资协议》。
通过股权穿透可以发现,深圳翔飞与宝能系关联密切。法定代表人黄晶不仅是宝能汽车子公司的实控人,其关联企业也持有宝能系企业的股权,很显然,宝能系已经开始介入了威马汽车的重整。
相比威马汽车的“八字似乎有一撇”,高合汽车在7月收到的消息就似乎不是个好消息。
高合汽车原本有望于中东投资者EV Electra的6亿美元注资来扭转颓势,然而,截至7月,这笔承诺的资金分文未到,原本有可能的“复活计划”也陷入了僵局。
今年5月,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标志着高合汽车在经历重整后重启运营。新公司有两大股东,控股股东为EV Electra Ltd.,持股69.8%,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持股30.2%,前者出资1亿美元。股权结构显示其已引入海外资本与本土技术方共同主导。当债权人按要求签署支持函后,Jihad Mohammad却以“文件格式不符”为由拒绝支付首笔1亿美元救命钱。
EV Electra Ltd究竟是何方神圣?这家公司自称是“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曾计划年产1万辆,2017年由黎巴嫩商人Jihad Mohammad创立,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但是公司有因涉嫌加密货币诈骗和盗用车辆设计的“前科”。或许,从一开始,这家公司的复活高合汽车动作就是一个幌子。
这个月听起来更像“真”的或许是极越汽车。7月6日,极越CEO夏一平微博恢复更新状态,其接连转发两条动态,包括转发了一条前极越车主的Vlog视频以及极越官方于今年6月13日发布的“关于用户关心的问题说明(第十六次)”的博文。
夏一平恢复更新也引起了部分用户对于极越汽车未来发展的猜测,似乎极越汽车要回来了。今年4月,有多名博主爆料,原极越汽车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在朋友圈发文称:“有兄弟透露极越大概率不会破产了,集度董事会已经同意重组,集度目前正与3~4家重组方沟通中。”不过,直到夏一平重发微博,极越汽车也没有更新的消息。
新势力的复活赛不好打
与明星选秀节目的复活赛不同,新势力们的复活赛是没有剧本的,得拿出真金白银。这些新势力想要打赢复活赛,要面临的挑战非常多。
首先是当前的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已呈 “断层式” 分化,比亚迪和特斯拉等头部企业拿走60%的份额,复活的新势力车企处于市场尾部,想要获得市场份额已经很难。
其次,曾经陷入困境的车企,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往往持观望态度,这种信任裂痕想要修复,除非真的有巨大靠山下场才有机会。
同时,陷入困境的新势力车企,基本都是源自于巨额负债,这些负债的窟窿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填满。比如威马汽车虽然有宝能系这个白衣骑士的影子,但其超200亿元的负债,也让业界与资本市场对其并不看好。这或许也是业界对于高合汽车的中东融资被跳票,外界并不意外的原因。
真正让复活赛难打的是这些暂停已久的新势力,已经没有产品竞争力。以威马汽车举例,停摆的时间里,它错过了当前智驾辅助系统的发展期,也错过了800V平台的发展期,产品力的短板已经非常明显。
最后,这个月几家新势力不约而同地传出“复活赛”的消息,更多的只是一种巧合,只是为近期相对平淡的车市增加了不少谈资。
潇湘晨报记者胡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