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这个藏在江苏沿海的20平方公里“汽车试验场”,正以“闷声干大事”的姿态改写传统汽车城的命运。它没有北上广的聚光灯,却靠着独特打法,悄悄织就了一张覆盖整车制造、三电核心、智能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网。
走进园区,你会感受到“小而全”的生态张力。这里聚集了东风悦达起亚、中大纯电客车、奥新轻量化商用车等整车企业,更吸引了佛吉亚、德昌电机、美国江森等全球零部件巨头扎堆建厂。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盐城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飙升35.6%,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出27.4个百分点。这种“整车带动零件、零件反哺整车”的循环,让园区像一个精密咬合的齿轮组,越转越快。
(东风悦达起亚:是由中国东风汽车、江苏悦达集团与韩国起亚合资成立的汽车品牌,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江苏盐城。主要生产轿车、SUV和MPV,代表车型包括K3、智跑、嘉华等。品牌融合韩国技术与中国市场,以高性价比和年轻化设计著称,近年加速新能源布局。其车型以时尚外观、丰富配置和亲民价格吸引消费者。)
而真正的爆发力,藏在动力电池车间里。盐城已建成55GWh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在建产能高达180GWh,规模跃居全国第二。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韩国SK新能源等头部企业纷纷重仓布局——仅比亚迪盐城基地总投资就达150亿元,年产能规划30GWh。这些“超级工厂”的落地,让盐城从“造车”升级为“造电池心脏”,奠定新能源车的成本与技术话语权。
园区的另一张底牌是“技术自救”。曾经依赖悦达起亚的盐城,在韩系车国内市场萎缩后,迅速调整策略:一方面推动悦达起亚“墙外开花”,2024年其出口量飙至36.4万辆,产品卖向全球76个国家,闲置产能重新轰鸣;另一方面开放代工,闲置的一工厂租给高合汽车,并为一汽奔腾生产微型电动车“奔腾小马”——后者去年7个月卖出8.2万辆,养活了大批工人。这种“不挑活、能转身”的务实姿态,让产能不再荒废。
技术破局上,盐城更显“草根智慧”。园区搭建了“一院两室四中心”的研发骨架:东南大学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撑,陈清泉、郭孔辉院士工作室攻坚关键技术,SGS检测中心等平台解决企业“检测难”。企业层面也各显神通:佛吉亚盐城工厂用生成式AI优化冲压模具,实现一键精密制造;悦达起亚总装线升级为柔性产线,50秒下线一台车,精度达毫米级。2023年以来,园区企业累计申报专利近百项,逐步撕掉“低端组装”标签。
(SGS:是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成立于1878年,总部位于瑞士,业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它提供产品安全、环保、性能等全方位检测,比如食品农残、电子设备有害物质(如ROHS)、纺织品安全等。其报告被国际广泛认可,常用于出口清关、电商入驻等场景。检测项目超千种,从材料成分分析到无人机风电巡检均有涉及。)
政府则扮演“保姆”角色。经开区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项目落地周期压缩40%以上;“企业创新服务专员”制度为每家规上企业配备专属联络员,实时解决供应链堵点。最新政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更将产业定位为“城市新动能核心抓手”。
如今的盐城,正从“苏北肯尼亚”的生态名片(黄海湿地、麋鹿保护区)中汲取灵感,将自然禀赋转化为产业韧性。当南京等城市屡屡折戟新势力项目时,盐城靠着技术务实、产能活用和生态协同,悄然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基地”到“新能源产业链堡垒”的转身。
这里没有奇迹叙事,只有一台台驶向全球的电动车,和车间里不灭的焊花,默默书写着一个工业城市的转型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