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这季度的账面,有点意思哈。全球交车量略微下探,国内市场更是直接蔫儿了,掉了17%。可与此同时,电车销量又蹭蹭往上涨,尤其在欧陆。这情形,像不像中年老哥在撸铁房里,一边眼巴巴瞅着体脂秤,一边又忍不住往嘴里炫蛋白棒?
卖车这营生,说白了就是为了挣票子。宝马一季度进账没摸到预期的边儿,利润率也估摸着要往下掉,这搁谁身上都得挠头。尤其国内这块地盘,那可是块肥得流油的蛋糕,谁不想多啃几口?但现在,宝马在这儿有点“水土不服”了,闹肚子了。
为啥在国内卖不动了?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卷疯了!比亚迪、蔚来、小鹏…国产新势力像韭菜似的冒出来,个个都揣着绝活,价钱还更接地气。这让宝马这种老牌子,一下子就显得有点…嗯…“端着”?拿腔拿调的。
但倘若咱们只瞅见明面上的厮杀,那就太蜻蜓点水了。掰开了揉碎了想,宝马卖的是啥?不光是车,更是牌子、是身段、是“人上人”的标签。可今时不同往日,这标签好像没那么好使了。一方面,大伙儿对“牛X”的定义变了,不再是开个豪车就能镀金的年代了。另一方面,国产品牌也在卯足了劲儿提升自己的段位,试图打破“便宜没好货”的老黄历。
再往深里扒,这其实是整个车市版图的乾坤挪移。电动化、智能化这股邪风刮过来,传统的烧油车优势正在逐渐散架。宝马固然也在卖力转型,但步子好像有点慢。它的电车销量是涨了,可总体盘子还不够大,而且在技术革新这块,跟国产新势力比起来,好像也没啥让人眼前一亮的撒手锏。
有人说,宝马这是“大象转身难”。这话也有几分道理。到底,宝马在全球有条龙的烧油车产业链,转型电车意味着要割舍一部分现成的实惠,这可得有壮士断腕的狠劲儿。可关键是,时代不等人呐。假如宝马继续抻着,很可能会被时代这趟车甩下去。
再说回电车销量猛涨这事儿。这说明啥?说明老百姓对电车的接受度是真提上来了。尤其是在欧洲,环保意识更强,政策扶持也更给力,电车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肉搏更加惨烈。特斯拉、大众、雷诺… 各家车企都在抢地盘,宝马想要在欧陆市场站稳脚跟,也绝非易事。
宝马盘算着到2025年, 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要捅破300万辆, 纯电车累计交付要超过150万辆。这目标听着挺带劲儿,但真要落地,恐怕还得费点劲儿。不止要加大烧钱力度,提升技术身价,还得改改营销的路数,更好地迎合市场口味。
所以,宝马现在碰到的硬茬,不光是销量拉胯、利润率下滑,更是整个品牌形象的重塑和战略航向的调整。它需要放低姿态,更接地气,更贴近消费者。它需要拿出真家伙,而不是简单地把烧油车扒了皮换成电车。它需要重新定义“豪华”,让消费者觉得,开宝马不只是开一辆车,更是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一种腔调。
单就这一个季度的数据,就足够说明汽车行业竞争的血腥和变革的提速。与普遍认知不同,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宝马销量跳水归结为“国产品牌翻身”时,是否忽略了宝马自身转型速度的迟缓?
宝马的后头戏会咋唱?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是板上钉钉的,它必须变变变。它需要像一个中年人一样,把过去的金字招牌先收起来,重新打量自己,寻摸出新的路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活下去。正如开头说的,光是焦虑地盯着体脂秤没用,不如立马开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