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度高温烤出真相!盘点那些新能源车“反人类”设计!

这鬼天气是真要命!全国多地气温飙到40度,出门就是“蒸桑拿”。开车的朋友更是遭罪,尤其是咱新能源车主,最近这高温简直成了块“照妖镜”,把车上那些所谓“高大上”的设计缺陷,照得那叫一个明明白白!老邓我这两天刷了不少车主吐槽,自己也深有体会,今儿就和大伙儿好好唠唠,这些让车主们叫苦不迭的“反人类”设计。

40度高温烤出真相!盘点那些新能源车“反人类”设计!-有驾

一、 头顶“星空房”?不,是移动“桑拿浴”!

买车时销售吹得天花乱坠:“全景天幕!通透!视野无敌!后排不压抑!”结果呢?夏天一到,这“通透感”直接变成头顶的“日光浴”。特斯拉Model Y的车主小林就说了,早上进车,太阳直射天灵盖,感觉头发都要焦了,空调开最大吹20分钟,头顶那块玻璃还是烫手。极氪007 GT、智己LS6、小鹏P7、蔚来ET5这些热门车型,都爱用这配置。

智己LS6的陈女士更闹心,孩子坐后排,大热天只能全程拿防晒衣盖着头。这还不算,长期暴晒加速内饰老化,才一年的车,中控台、座椅看着像用了三年,心疼啊!最搞笑的是,车企给的解决方案是啥?—— “亲,建议您另购遮阳帘哦!” 花钱买不说,当初那“抬头见蓝天白云”的浪漫,瞬间被一块布堵得严严实实。

为啥车企这么执着?说白了,电池包厚,占地方,压缩了车内垂直空间。玻璃天幕能省出几厘米空间,看着也“高大上”。可物理规律摆着呢,再好的镀膜隔热,40度烈日下,热量该进来还是进来。老邓觉得,追求视觉冲击力没毛病,但车里坐人的地方,舒适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为了点空间和好看,让乘客受这罪。

二、 隐藏式门把手:冬天冻成“铁疙瘩”,修车还贵得要命!

这设计最早是特斯拉带的头,说是能降低风阻,提升那么一丢丢续航,看着也简洁。可实际用起来?冬天简直是噩梦!

北京的比亚迪汉车主王先生,去年冬天零下十几度,门把手冻得弹不出来,拿热水浇、用手抠,折腾十几分钟才进去,班都迟到了!日常使用也烦人,夹手、孩子误触关不上门。更吓人的是极端情况,像之前某起事故,车辆断电后隐藏门把手弹不出来,耽误了救援时间,教训惨痛啊!

维修更是肉疼!有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换个隐藏门把手总成,材料费就得400到1000,工时费另算,整套线束换下来可能要大几千。对比传统燃油车的机械门把手,修一下百来块搞定。老邓就想问了,为了那点续航和颜值,搞个冬天打不开、修起来死贵的设计,值当吗?安全便利才是王道! 听说工信部都看不下去了,正在研究相关安全标准,希望能早点落地。

40度高温烤出真相!盘点那些新能源车“反人类”设计!-有驾

三、 全触控大屏:开车调空调?先翻两页菜单再说!

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为了追求“极简科技风”,把空调、媒体、座椅控制,甚至连车窗按键都集成到中控大屏里。看着是炫酷,用起来是真抓狂!

特斯拉Model Y车主小林又中招了:下雨天前挡起雾,急着除雾,以前传统车一按实体键就行,现在得在屏幕上点好几下,视线得离开路面,危险系数陡增!更糟心的是车机“掉链子”,屏幕黑屏、语音助手“装聋作哑”,连调个空调都成了奢望。小鹏P7车主跑高速想调风速,结果屏幕黑屏,语音没反应,硬生生被“蒸”了半小时。

手指稍微有点汗或油,触控就失灵,岚图追光的车主方女士深有体会。老邓真心觉得,关键功能,尤其涉及行车安全的操作(比如空调除雾、车窗),实体按键才是最靠谱、最直接的。大屏是趋势,但不能为了省成本或者“看起来简洁”,牺牲了操作效率和行车安全。

40度高温烤出真相!盘点那些新能源车“反人类”设计!-有驾

四、 半幅方向盘:赛车的“范儿”,民用的“坎儿”

智己L7、吉利银河E8、特斯拉Model S/X用的半幅或Yoke方向盘,确实吸睛,有开赛车的范儿。但实际驾驶呢?智己L7车主赵先生提车后傻眼了:掉头、挪车这种需要大幅转向的操作,因为少了半圈,得双手在盘上“倒腾”好几次,别扭得很!一次会车差点手滑出方向盘,吓出一身冷汗。新手司机开着Model S练车,转弯没适应过来,直接蹭了护栏。

为啥F1赛车能用得溜?人家赛道转向角度小(120度左右),咱日常开车单侧打满得一圈半(540度)!传统圆形方向盘操作起来更顺手,容错率也高。老邓认为,方向盘天天要摸,好用、安全、顺手比啥都强。搞这种“花活”,除了增加学习成本和风险,对大多数车主来说,真没太大实际好处。

五、 电子外后视镜:屏幕里的世界,慢了半拍

像阿维塔12、灵悉L这些车,可选装电子外后视镜,用摄像头和车内屏幕代替传统镜子。宣传是高科技、视野广、夜视强、雨天除雾。阿维塔12车主周女士花1.2万装了,结果发现屏幕画面有延迟,变道时看屏幕后车还远,一打灯车已经到屁股边上了,吓死人!暴雨天镜头被水糊住,加热慢;冬天结霜,视野模糊,不如传统镜子一擦就搞定。最怕的是系统死机黑屏,直接变“瞎子”开车,危险系数爆表!灵悉L车主王先生也吐槽雨天画面模糊。老邓看来,这东西目前技术成熟度、可靠性和实际体验,还远远比不上简单可靠的物理后视镜,价格还死贵,妥妥的“智商税”嫌疑。

40度高温烤出真相!盘点那些新能源车“反人类”设计!-有驾

六、 单踏板模式:习惯成自然的“隐形炸弹”

最后说说单踏板模式。靠一个电门踏板控制加速和大部分减速(松踏板就强动能回收),很多车企说能增加续航、简化操作。特斯拉Model 3车主李先生起初也觉得方便,续航长了点。但用久了问题来了:脚形成了肌肉记忆,几乎忘了刹车踏板的存在!一次前车急刹,他下意识想踩“刹车”,结果差点踩在油门上,虽然最后反应过来,还是追尾了。

更危险的是换开燃油车。习惯单踏板模式的王女士,借朋友油车开,红灯前习惯性松油门,以为车会自己停,结果差点撞上才想起得踩刹车,惊出一身冷汗!而且,这种强动能回收带来的拖拽感,容易让乘客晕车。老邓必须提醒,单踏板模式改变了最基础的驾驶逻辑,在紧急情况下存在误操作风险,而且切换车辆时隐患更大。 好消息是,工信部新规要求明年起,不能默认开启单踏板刹停功能了,这是个进步。

40度高温烤出真相!盘点那些新能源车“反人类”设计!-有驾

老邓结语:科技为体验服务,别让“创新”变“创痛”!

高温总会过去,但消费者对实用、安全、舒适的核心需求永远不会变。车首先是服务人的工具,其次才是炫技的玩具。这些设计,出发点可能是好的(降风阻、省空间、增续航、显科技),但实际落地,很多都成了车主的日常痛点,甚至安全隐患。

值得欣慰的是,部分车企已经开始反思。像小米、智己在新车上就在努力提升天幕隔热效果。国家层面也在出手规范,比如针对隐藏门把手和单踏板模式的安全要求。老邓希望,新能源车的下半场,车企们能真正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少点花里胡哨的“伪创新”,多解决点车主真实的痛点。科技的力量,应该用来让生活更美好、更安全、更省心,而不是给车主“添堵”。

咱老百姓买辆车不容易,图的就是个方便舒心。那些看着酷炫但用着糟心的设计,是时候好好改改了!朋友们,你们车上有没有遇到这些坑?欢迎在评论区吐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