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能源新车上市,续航焦虑依旧,智能大屏用处不大

每次我一刷手机,一条新能源轿车的推送就要跳出来,什么“长续航无忧”,什么“黑科技满满”,各种词怼在人脸上。问题是,大家真在乎这些噱头吗?我却忍不住要问问自己:我们买车,到底图个啥?是图那大得晃眼的45英寸巨幕,还是奔着那700公里的续航去?

大家伙买新能源汽车,心里打的小算盘,其实比谁都明白。第一要紧的,无非就是别把人扔在半路,别开着开着车突然成了“移动铁疙瘩”——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续航焦虑”。说白了,谁都想车能开得远点,有点事出趟远门,别指着高德导航一边找充电桩一边飙冷汗。过去这一块儿让很多人说啥都不想碰电车,所以现在厂家死磕数字游戏,啥“700km无忧”、啥“620”、“575”,恨不得直接把电池塞后备厢才安心。但实际呢,说句实话,敢信标称续航的有几个?高速上跑出个五六折来,不照样吓得心肝小跳?这事儿,厂家当然不会细说。

再一看他们吹的科技“快板”,吉利这回上来一个45英寸8K大屏,用高通的芯片配了个“银河无界座舱”,还有“魅族Flyme OS”,这些词儿听着真高大上。可问题来了,屏够大了,咱视力顶得住吗?晚上开车,整个前挡就是影院,亮得晃眼,真是“人车合一”啊——人在梦游,车在发光。还有那一堆功能,三指流转、地址一键上传、AI语音唠嗑……你说普通人一年能用几次?再好用的配套软件,最后其实都沦为导航、听个歌、看看倒车影像。有多少“高科技”,只是换个地方的噱头,多少功能沦为摆设,真的谁心里没点数?

我就纳了闷,现在买个车,越来越像买手机,拼芯片、拼交互、拼UI界面,整得人云里雾里。可事实无非是,一辆车,最起码还是得跑得动、开得稳、坐着不难受——说白了,基础体验才最硬核。厂家倒是明白了,所以你看,吉利这车虽然外观又酷又炸裂(溜背流线、贯穿尾灯、低风阻),但底子也没丢,空间给足了,包括前备厢,后排座椅做成VIP,能加热、通风、按摩都来一套,23个扬声器的音响都堆上了。乍一看,配置真是“鸡腿管饱,水果自取”。可问题,真的每个人都把按摩当刚需?后排真的总坐人么?很多人其实天天开着通勤,后面堆的都是快递箱和外卖。

再回头看这动力,有单电机、双电机,百公里加速能掐进3秒多。听起来“性能怪兽”,咱可得想想,真正天天地板油起步的有几个?老百姓还是图方便省心,这动力是撑场子,但用起来呢?四驱版多掏钱,高配智能驾驶说是科技感十足,可现在大街上,全自动驾驶你敢真丢手让车跑?简直就是用命博信仰,很多人刷刷抖音了解了解,真买单的没几个,所有的试点区最终变成“静态体验区”,再酷都得老老实实自己盯着。

说来说去,回到一个问题:这事儿值不值、能不能火?现在这个市场太卷了,比亚迪一个又一个新品扔出来,宏光MINI凭性价比都能干翻一帮合资,特斯拉降价也是说降就降,卷到地板砖上。新势力品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你方唱罢我登场,吉利做得再漂亮,这车也得看能不能真正打进市场心里去。

可现实却是,真正让一辆车走红的,不是刷一堆科技名词、弄一把大喇叭音响就能成事。大家最关心的:一是车是不是真结实耐开,二是在日常生活里修起来麻不麻烦,三是4S服务到底怎么着。吃过国产手机一夜爆红第二天就“全家桶”打包售后的亏,谁还轻易“被科技说服”?

回想以前买车,主流思路是啥?合资品牌、燃油动力、重保值率。但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国产”二字也成了金招牌。大家愿意相信这些厂商会下血本,会给中国司机“量身打造”。可问题,卷归卷,我总担心一个事——新车上市那一刻,技术真有那么成熟吗?电池寿命、零部件、车机BUG,这些真实体验往往要等数万人买回家、半年一年才显露。厂家敢质保八年十年,这一点确实牛,但敢不敢永久免费升级权?敢不敢把数据和用户体验彻底透明公开?要是敢,肯定能拉一波好感。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我是不反对一辆车越来越“科技感”,也希望我们能有“颜值高、智能化、跑得远、空调舒服”的车。可问题,买车绝不是炫技比赛,车是你生活的伙伴,不是大屏幕、也不是AI玩具。厂家要卷科技,更要把基础体验卷扎实。千万别让一堆酷炫噱头成为华而不实的包装纸,底下藏的还是过山车一样的体验。

车商们永远想着用新花样刺激消费,消费者却越来越冷静,问十个身边朋友,哪个不是货比三家、各种配置压价、售后看口碑,最后才下手?吉利这车不管定位多科技,就是还得面对同价位的林林总总,谁不想买张“入场券”就既省心又有面?

吉利新能源新车上市,续航焦虑依旧,智能大屏用处不大-有驾
吉利新能源新车上市,续航焦虑依旧,智能大屏用处不大-有驾
吉利新能源新车上市,续航焦虑依旧,智能大屏用处不大-有驾
吉利新能源新车上市,续航焦虑依旧,智能大屏用处不大-有驾
吉利新能源新车上市,续航焦虑依旧,智能大屏用处不大-有驾
吉利新能源新车上市,续航焦虑依旧,智能大屏用处不大-有驾

我的看法?现在智能化卷归卷,用户却越来越瘦身——只要你不掉链子,是个人都能接受新科技。你掉了链子,整再多屏再亮的灯,最后车主也会用脚投票。买车不是玩直播带货,说到底大家要的就是安心、实用,能撑得住长伢跑远路,还能让人觉得不“吃亏”。一辆车能不能成现象级产品,不仅要表面光鲜亮丽,更要拼骨子里的硬实力。

综上,如果说吉利这波是“押宝未来”,那也的确值得国外品牌打个寒颤,说明我们自主品牌敢想敢干了。但别忘了,真正的口碑,是一年一年真实用下来攒出来的,不是靠一窝蜂的发布会。市场买不买账,归根到底,还得看这车装得下多少“放心”和“实在”。这年头,聪明人多,但聪明的车,还有待验货。

所以说啊,科技牛不牛,续航长不长,外观酷不酷,价格香不香,最后都得用时间来见证。我愿意为创造和创新叫好,但真正让一辆车成为“新国民神车”,光靠大屏幕和炫技还差点劲,实打实的体验还得“把基础功做好”,别让用户再为一车噱头埋单。这句话,厂商要是能听进去,咱老百姓也不用天天看发布会揣着心事纠结,到底哪辆才扛得住中国大地的“真实生活”。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