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T1以精准定位和实用配置入场,12小时大定突破2.6万台,成为小型电动车市场的黑马,带领北汽极狐迎来逆势翻身的关键时刻

看到这个极狐T1的火爆,我倒是有点玩味儿。早在去年我就注意到北汽极狐的动作了,那时候还在跟几个同行聊,大家都觉得北汽有点逆势而行的感觉——说白了,就是他们今年能做得没那么差的车型都算挺走心,不算敷衍。极狐T1上市短短12小时大定突破2.6万台,这成绩真是让人咂舌,估算这还得靠一堆人在被价格、续航、空间这三件事缠绕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相信实用和诚意。人家就差今年这个点还敢把市场分那么细,真压住了价不价、量不量的战线。

我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极狐T1的配色图片里,车身那抹亮色让我突然想到,买车的时候总觉得颜色这个事靠谱得不可思议——你在店里,看个颜色会比看尺寸更真切。一个典型例子:我跟一修理工的朋友聊天,他说隔壁那个T1刚交付,车主估计心情还不错,笑得都快拽出车上海。这微妙的细节其实透露了不少,客户满意度不高也不是凭空来的。

极狐T1以精准定位和实用配置入场,12小时大定突破2.6万台,成为小型电动车市场的黑马,带领北汽极狐迎来逆势翻身的关键时刻-有驾

说实话,极狐T1在价格、续航和布局上,可以说站在风口——对比它的竞品,比如比亚迪海鸥,差异点就是空间和配置。海鸥确实便宜、续航也够用,但你坐在里头,特别是后排三个人坐下去,说句不好听话,空间还是明显不够大。这就像拼车,拼一两次还行,但要拿出来长跑,空间配置其实才是胜负手。极狐T1的五门五座,也让家庭用车场景变得更合理,不然4座布局,后排再临时坐人,心里总有点别扭。

我在这想打个问号——你觉得有多少用户会在意后排坐得舒服,还是说我就图个续航够用,空间随便凑合?

极狐T1以精准定位和实用配置入场,12小时大定突破2.6万台,成为小型电动车市场的黑马,带领北汽极狐迎来逆势翻身的关键时刻-有驾

再说产品策略,极狐T1分入门实用版和顶配惊喜版。我倒觉得这招挺巧:让顾客既能够用,也能抓个新鲜感。顶配的配置,像L2自动驾驶,天幕啥的,在这个价位下相当超值,比一些合资入门车还要贴心。聪明的人也知道,买车不能只看配置。

我刚才还仔细算了心里那点账:425公里续航,油耗换算折算成能源的成本其实不高,百公里大概15元,有几次我自己心算,听说电价平均0.6元/度,算下来光电费就很划算。再加上这个车的制造成本,像我猜测,可能其实在4-5万某个中等偏低区间就能做出。

但有人会问——这个价格是不是太偏了?为什么竞争那么激烈还敢降?这点我觉得,极狐其实是走钢丝。你看阿尔法T等车型,续航好的话,价格确实偏高——但那是面向高端市场的定位;而T1的出现,就是要攻占那些对价格敏感但生活需求看的清的人群。那精准定位是不是也是一种舍得放低——放低点成本,但换来市场份额?

极狐T1以精准定位和实用配置入场,12小时大定突破2.6万台,成为小型电动车市场的黑马,带领北汽极狐迎来逆势翻身的关键时刻-有驾

我有个小疑问:是不是极狐在未来能持续保持这种爆发力,还是说只是短期突围?毕竟,一旦市场这边价格战一开始,大浪淘沙,硬拼的市场变得更残酷。

我想,极狐T1的黑马出现,也让我想到一个隐含的逻辑:其实市场上差异化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你让我猜,可能很多品牌还没意识到,用户对空间、配置和续航的软需求已变成硬需求。像我有个亲戚,他说:只要续航长点,空间大点,别让我保险费多花钱就行。更别提智能化了,好像这事也变成必须配套,而不是奢侈。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如果市场还会继续升级,极狐T1未来还能走多远?还是会被背后的巨头们压得喘不过气?回到这个价位的性价比战场,我是真的觉得,这次极狐的切入,像是抓住了用户的刚需,但也要小心别走偏。

极狐T1以精准定位和实用配置入场,12小时大定突破2.6万台,成为小型电动车市场的黑马,带领北汽极狐迎来逆势翻身的关键时刻-有驾

有个细节,也许你没注意:我注意到很多用户在微博晒图,开T1的不少,感觉好多都是第一台新车,心情就像久违的新鞋一样,既兴奋又忐忑。这个市场,真的是人情味儿多一点。

我还没想好,后续会遇到什么变数。比如市场上新车型会不会反扑?消费者需求会不会变?还是我们,小白用户,最后还是只记得车里那点舒服的空间和续航。

极狐T1以精准定位和实用配置入场,12小时大定突破2.6万台,成为小型电动车市场的黑马,带领北汽极狐迎来逆势翻身的关键时刻-有驾

你怎么想?从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感之类的,难不难受?还是说,反正开着不累就好,我的细节控其实比激动点的性能更关心那些微妙的东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