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华车市场,BBA(奔驰、宝马、奥迪)占据着主导地位,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二线豪华品牌也在努力竞争。然而,有一个曾在国内市场短暂出现却又悄然离去的品牌——ROHENS,很多车迷对它既熟悉又陌生。ROHENS其实是现代汽车旗下高端豪华轿车劳恩斯的车标,它于2008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采用后轮驱动方式,打破了现代汽车以往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结构。车标由五角形盾牌和两边翅膀组成,盾牌中间印有ROHENS(新世纪)的车名,银色翅膀象征着其动感设计和优越性能,以及力争上游的气势。ROHENS是“Royal”和“Enhanced”的合成词,表示尊贵和超越的意思。尽管劳恩斯有着不错的产品力,但其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却十分惨淡,最终被迫退出。后来,现代汽车将该品牌独立,并更名为捷尼赛思(Genesis),于2014年和2021年又两次进入中国市场,但同样面临着市场遇冷的困境。本文将深入探讨ROHENS(劳恩斯)及后续捷尼赛思的发展历程、产品特点,以及它们在中国市场屡次受挫的原因,分析这个豪华品牌的前世今生。
一、ROHENS初入中国:现代汽车的高端尝试
2008年,对于现代汽车而言,是极具意义的一年。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现代汽车决心冲击豪华车领域,劳恩斯(ROHENS)应运而生,并被引入中国市场。这一举措承载着现代汽车提升品牌形象、拓展高端市场份额的厚望。
从技术层面看,劳恩斯打破了现代汽车延续20多年的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汽车结构,大胆采用后轮驱动方式。前后轴载荷比达到了近乎完美的重量分配,这一改变带来了诸多优势。例如,最小转弯半径显著减小,车辆在狭窄街道或停车场的机动性大幅提升。在实际驾驶体验中,车主李先生回忆道:“开着劳恩斯在老城区的小巷子里穿梭,那种灵活的操控感是我之前开前置前驱现代车时从未有过的,感觉车子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路况。”此外,后轮驱动在加速性能和操控稳定性上表现更为出色,尤其在高速行驶和弯道驾驶时,能为驾驶者带来更多信心。
在设计方面,劳恩斯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其外观造型融合了优雅与大气,车身线条流畅且富有力量感。前脸采用了大尺寸的进气格栅,搭配犀利的大灯组,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内饰则注重豪华感与舒适性的营造,大量采用高档材料,座椅的包裹性和支撑性极佳。然而,尽管劳恩斯在产品力上有着可圈可点之处,但在品牌认知度上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当时,国内豪华车市场已被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牢牢占据,消费者对现代汽车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中低端车型层面,对于现代推出的豪华车,普遍持怀疑态度。经销商王老板感慨地说:“那时候,很多顾客一听到是现代的豪华车,连试驾的兴趣都没有,直接就走了,品牌认知度低真的太难卖了。”这一时期,劳恩斯的销量十分惨淡,难以在国内豪华车市场站稳脚跟。
二、从劳恩斯到捷尼赛思:品牌独立与战略调整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现代汽车对豪华车市场的持续探索,2015年,现代汽车宣布将Genesis品牌独立,劳恩斯也正式更名为捷尼赛思(Genesis)。这一决策标志着现代汽车对豪华车业务的重新定位和战略升级。独立后的捷尼赛思在产品布局和市场推广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在产品方面,捷尼赛思推出了多款新车型,如G80、G90等。以G80为例,它在设计上延续了品牌的豪华风格,并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车身线条更加流畅,前脸的设计更加精致,大灯组采用了全新的造型,辨识度极高。内饰方面,G80进一步提升了豪华感,采用了顶级的真皮材质和精湛的工艺,中控台的设计简洁大方,配备了大尺寸的显示屏,科技感十足。在性能上,G80搭载了多种高性能发动机,动力输出强劲,同时,车辆的悬挂系统和底盘调校也更加注重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平衡。
在市场推广上,捷尼赛思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各类国际车展,展示品牌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实力。在美国市场,捷尼赛思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营销策略,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2017-2019年期间,捷尼赛思在美国权威的《消费者报告》汽车品牌综合排名榜中,连续3年获得前三位的殊荣。然而,在中国市场,捷尼赛思的发展却依旧坎坷。2014年,第二代Genesis以“捷恩斯”之名再次进入中国市场,售价区间为37.8-64.88万元。尽管产品在各方面都有升级,但由于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销量并未得到显著提升。2021年,捷尼赛思以全新形象第三次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大型豪华轿车G80以及首款SUV车型GV80等产品,并在营销宣传上造势。但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捷尼赛思不仅要面对传统豪华品牌的竞争,还要应对快速崛起的新势力品牌的挑战,其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
三、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与挑战
自2021年第三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捷尼赛思的销量表现一直不尽人意。2021年,其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量仅为367辆;2022年,销量为1457辆;2023年,销量为1558辆;2024年,销量更是回落至1328辆,同比下滑24.8%。与BBA、林肯、凯迪拉克等主流豪华品牌相比,捷尼赛思的销量体量相去甚远,甚至远低于诞生不足十年的理想、蔚来、极氪等新势力品牌。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品牌认知度低是首要问题。尽管捷尼赛思在韩国和美国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了解甚少。许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捷尼赛思是现代汽车旗下的豪华品牌,更不了解其产品特点和优势。在街头随机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捷尼赛思这个品牌“没听说过”或“不太了解”。品牌认知度的缺乏直接导致消费者在购车时很少将其纳入考虑范围。
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也是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具有独特性,对SUV车型的偏好尤为明显。然而,捷尼赛思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产品以轿车为主,SUV车型的推出相对较晚。这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满足消费者对SUV车型的旺盛需求。此外,在动力系统方面,捷尼赛思的发动机配置在税费和燃油经济性上不占优势,与中国市场主流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趋势不符。
渠道建设不完善也制约了捷尼赛思的发展。其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有限,售后服务网点覆盖范围不足。这给消费者购车和后期保养维修带来了极大不便。车主赵女士抱怨道:“买了捷尼赛思的车后,保养要跑很远的地方,有时候还得提前很久预约,太麻烦了。”而且,有限的销售渠道也限制了品牌的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捷尼赛思的产品竞争力逐渐下降。中国新势力品牌在辅助驾驶能力、场景化智能配置、个性化品牌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程度日渐提升。而捷尼赛思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例如,在30-40万价位段,中国独立新能源品牌将智能化作为高端化突破的核心武器,而捷尼赛思旗下主力产品G70、G80恰好处于这一价格段,却在智能化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未来展望:捷尼赛思能否扭转乾坤?
尽管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困境,但也并非毫无机会。为了扭转销售颓势,捷尼赛思在管理层面和产品策略上都做出了一系列调整。
在管理层面,2024年8月,曾在宝马、雷克萨斯、蔚来等企业任职的朱江出任捷尼赛思CEO。朱江在中国市场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外界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为捷尼赛思带来转机。朱江赴任后,着手调整销售渠道,推动本地化生产。他提出了“展厅+”轻资产模式,将门店面积缩至500㎡,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售后服务借力北京现代现有4S店,解决现有客户修车难的问题。然而,截至目前,这些举措尚未明显改善捷尼赛思的销售状况。
在产品策略上,捷尼赛思计划加快电动化转型。早在2022年,捷尼赛思就提出“自2025年起品牌全新车型均将为纯电车型”的愿景。目前,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已有GV60和纯电G80两款新能源车型在售。未来,捷尼赛思还将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以满足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此外,捷尼赛思也在努力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加大在辅助驾驶、智能互联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力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然而,要在中国市场实现逆袭,捷尼赛思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日新月异。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新势力品牌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捷尼赛思需要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才能在这片红海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捷尼赛思的发展也值得关注。如果捷尼赛思能够成功突破困境,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豪华的汽车选择,推动整个豪华车市场的发展。那么,你认为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