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

汽车价格战打了几年,车企互相卷来卷去,消费者成为了最大的受益方,估计没有人会反对吧?

由此不少人将汽车行业的进步,简单归功于卷价格,对此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举个例子,原本十多万的卡罗拉,现在降到七、八万,这不算进步,更像是让步,因为它本质还是一辆卡罗拉,文雅点说叫价值回归。

真正的进步,在我看来应该是同样拿着买卡罗拉的预算(十多万),能买到之前哪怕花双倍价格可能都买不到的超额体验。

说白了,卷,不是被动地把价格卷下来,而是主动地把产品力卷上去。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问题是这样的产品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在这两个月密集发布的几十款新车里,比亚迪秦L EV ,我认为是11-13万区间内一款很认真卷产品力的新车。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远不止是应有尽有

说到秦L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秦L EV可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全新产品。

它的新体现在,秦L EV是第一款基于e平台3.0 EVO打造的纯电车,“EVO”意味着比亚迪又赋予了它更强大的硬件水平和软件功能,甚至能成为某些高一级车型的“平替”。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具体到底盘上,秦 L EV升级了前双球头麦弗逊、后五连杆悬架。印象中这还是比亚迪第一次将双球节前悬放在十万出头的产品,放眼整个同级市场都是相当罕见的配置。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毕竟这种悬挂结构,以往只出现在宝马3系和凯迪拉克CT5这些B级豪华运动轿车上,因为双球节麦弗逊相比普通麦佛逊,它多出了一根下摆臂和车轮架支点,从而强化了悬架的结构,有助于提升操控性和转向精度,特别受运动车型的青睐。

在此基础上,比亚迪还为秦L EV增加了CTB 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将纯电车抗扭刚性高的优点放大(达31166N·m/°)。理论上开起来前后跟随性和一体感会更强烈,也就所谓的“人车合一”。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从底盘结构升级不难看出,秦L EV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因,我们同事试驾回来的反馈也能印证这点。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讲,这也是比亚迪工程团队底盘调教能力跃进的体现,毕竟底盘从来都是3分靠硬件,7分靠调教。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在智能化上秦L EV也有平替高一级别产品的实力。

今年特斯拉正式在中国市场开放FSD,但却要车主额外花费相当于半台秦L EV的价格(6.4万元)才能进行开通,对于绝大部分特斯拉车主而言,意味着:来了,又好像没来。

但比亚迪说我们不玩虚的,直接将智能驾驶辅助“全民化”。

秦L EV直接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三目版,硬件上配备12个摄像头,还带有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等智驾硬件,可以支持高快领航(HNOA)——在导航状态下,辅助驾驶员在功能覆盖的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上,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结合车辆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智驾传感器综合决策完成上下匝道、车道保持、巡航驾驶、自主换道、避开/绕行部分障碍物等辅助驾驶任务,除此之外还支持多场景的智能泊车辅助功能。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有关注我们《智能车研究所》的观众,对于“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三目版的实战表现应该都有所了解,结合秦L EV的售价,这套相当于免费送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我觉得已经是无可挑剔了。

除了智能驾驶辅助,秦L EV在其他配置方面也毫不含糊。Model 3有的前后双备箱设计,秦L EV也不会缺席,而Model 3没有的车载冷暖冰箱,秦L EV也给你配上了。相信我,当你看完秦L EV的配置单,你甚至有会说出四个字:实在离谱。

试问在这个价位里的,还有哪一款竞品会给你配冰箱?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用技术和规模进行普惠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说秦L EV身上的东西,别家也有阿,也不是什么黑科技。

诚然,秦 L EV 身上所搭载的,或许不像仰望 U7 身上那些什么易四方、云撵 Z、那么具有开创性,人无我有。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在我看来,秦L EV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普惠性。

如果说仰望U7展现的是比亚迪捅破技术天花板的野望,那么秦L EV则诠释了配置全民化的真谛。这里没有炫酷的原地掉头功能,但秦L EV能大幅降低跟高端车型的差距,比如说全系标配驾驶辅助。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要知道,秦L EV只是一款售价11.98-13.98万的产品。在这个前提下,环顾这个价格带,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一款能有它质价比高的竞品。这何妨不是另一种的“人无我有”呢?

之所以能达到这个境界,皆因它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比亚迪。

不是每一家车企都能一年豪砸540亿,12万名工程师日以继夜地攻克技术难题,不断探索技术无人区。

不是每一家车企都能通过一年400多万辆的庞大生产规模,将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摊平。以至于让以往只有高价、豪华车型才拥有的配置,在比亚迪的规模效应下,被打成普惠价。

丰田有一句话叫做“量产幸福”。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比亚迪也是在“量产幸福”,它正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以较低的成本,享受科技普惠带来的幸福感。

十万出头,既要又要,除了它哪里找到第二款?-有驾

中国汽车行业的进步,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价格战引起的,而是一场由规模化、平台化引发的产业革命。

秦L EV 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一个缩影。它不是简单的低价产品,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与规模优势,将原本只属于高端车型的配置与体验,普及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