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这帮大佬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我们普通人关心。
前脚小米SU7刚用一招“不讲武德”的闪电战把中端轿车市场炸成了焦土,后脚零跑就带着C16,直接把核弹扔进了20万以内六座家用车这个防空洞里。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上的奶油刮走了,那零跑C16这次,就是连桌子腿都给你劈了当柴烧。
什么叫掀桌子式竞争?这就是。大伙本来还在文质彬彬地讨论,是SUV好还是MPV妙,是纯电香还是增程强,结果零跑直接冲进来,把一个过去至少要卖到25万的六座、带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家”,用一个15万出头的价格糊在你脸上,然后用一种看破红尘的语气问你: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产品力的问题了,这是心态爆了。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哥们不光不赚钱,可能还要往里贴钱,他图啥?他图的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欢迎来到黑暗森林,在这里,体面是最没用的东西,最好的防御是直接把整个森林点了。
增购一辆家用车,过去是个挺中产的话题。你得先有辆主力车,可能是个帕萨特,也可能是个凯美瑞,撑门面、跑长途。然后你觉得家里人口多了,需要一辆专门负责接送“四脚吞金兽”和“吞金兽的制造者们”的保姆车。这时候你的需求很清晰,空间大、舒服、省钱。
但现在这个话题变味了。因为整个大环境,都弥漫着一股“压缩毛巾”的味道。啥叫压缩毛巾家庭?就是平时被生活和预算挤压成一小坨,看起来毫无波澜,只有在周末或者假期,才敢稍微泡点水,膨胀一下,恢复一点家庭生活该有的样子。所以增购的本质,不是消费升级,而是用最低的成本,去维护那一点点“膨胀”的权利。
这时候你还跟我聊油车电车?这账还需要算吗?免掉的购置税,每年省下的小一万块油费,还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保养成本,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压缩成本”。有人说电车续航焦虑,诶,讲真,对于一个增购车来说,这简直是典中典的伪命题。你家主力油车是干嘛的?不就是为了让你跑长途的时候不焦虑吗?电车就老老实实地在市区里打转,接娃买菜,活动半径不超过50公里,一周一充都算你勤快。这就像你家里明明有把开天辟地的屠龙刀,你非要担心你那把切水果的小刀不够锋利,能不能上战场。大哥,它就不是干这个的。
再聊MPV还是SUV,这在过去是个路线之争。MPV是纯粹的“家”,第二排是头等舱,但代价是这玩意儿开起来像条船,在老小区里挪车能让你悟道,过个烂路能把底盘当场送走。SUV呢,是个“多边形战士”,啥都能干点,但啥都不精,尤其是第三排,那不叫座位,那叫“短期拘留所”,坐进去的人,出来都得拜把子,因为算是共患难了。
而零跑C16这种车,它给出的答案就非常“道诡异仙”——我既是SUV,但我又想给你MPV的体验。它用一个不算夸张的SUV尺寸,硬塞进去一个2+2+2的六座布局。这种操作在过去是要被骂的,因为肯定会牺牲掉一些绝对空间。但放在“压缩毛巾”这个世界观里,就无比合理了。
因为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太懂了。那个第三排,90%的时间是放倒的,用来装孩子的自行车、露营的帐篷,还有老婆从山姆超市抢回来的战利品。剩下10%的时间,是临时坐一下姥姥姥爷,或者孩子的同学。你真指望让他们在里面坐着来个三百公里长途旅行?别开玩笑了,亲情和友情都经不起这个考验。
所以零跑C1D悟了,它悟到的就是:用户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能适应所有场景的第三排,而是一个“有就行”的第三排。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解决那10%的燃眉之急。但为了这10%,你又不想付出开船的代价,不想在窄路上和人“眉来眼去”半天。所以,一个开起来像普通轿车,但又能临时变出六个座位的“缝合怪”,才是版本答案。
当你想明白这个逻辑,再去看20万以内的市场,就跟开了上帝视角一样。什么银河M9、风云T11、奕派eπ008,它们都很好,都在努力地卷空间、卷配置。但零跑C16的打法是直接掀了规则。它不跟你比谁的第三排更宽敞,它直接把价格打到你的第二排。顶配不到18万,给你8295芯片的车机,给你后排吸顶屏,给你全套的智能驾驶辅助。
这叫什么?这叫降维打击。别的车企还在教育用户“我的冰箱能冻可乐”,零跑直接告诉你“我的价格能让你省出一台冰箱外加三年可乐钱”。那个后排吸顶屏,简直是带娃神技,堪称“电子和平协议”。只要屏幕一亮,世界瞬间清净。我甚至觉得,写到这里我这个比喻都有点蠢,这根本不是什么协议,这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的终极武器,直接把后排小祖宗的注意力电击到高度集中。
而且这种车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在用一种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你一个事实:在绝对的低价面前,一切品牌玄学都是狗屁。过去你买奔驰,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社交光环,你愿意为这个光环支付50%的溢价。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内饰、聊配置,他都觉得你在狗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家用增购车这个领域,不存在信仰。这里只有冰冷的计算器。谁能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谁就是神。零跑C16现在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一个“不装了,摊牌了”的性价比屠夫。它浑身上下都写满了“实在”,实在到有点不体面。
当然,你非要挑刺,也能挑出一堆。第三排成年人坐久了肯定憋屈,内饰用料也就那样,品牌力更是约等于无。但这些缺点,在它那个价格面前,就像是泰森脸上的雀斑,你不是看不到,而是你根本不敢提。
所以最后你会发现,你不是在选车,你是在选一种活法。一种“我预算就这样了,但又什么都想要”的拧巴活法。零跑C16,就是这种拧巴的终极形态。它不完美,甚至有点粗糙,但它能让你在被生活反复压缩之后,还能在周末有那么一个瞬间,带着一家老小,体面地膨胀一次。
就为了这个,已经值了。真的,值了。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