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纯电小车市场现状:从 “高端试水” 到 “全民内卷”
(一)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
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中,A0 级纯电小车成为了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潜力。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 年上半年 A0 级纯电小车累计销量成功突破 45 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 107.3% ,这样的增长速度让其他细分市场望尘莫及,成功超越 B 级车,成为新能源领域的 “增长之王”。
比亚迪海鸥凭借着比亚迪强大的品牌背书以及自身在三电技术上的优势,自上市以来销量一路长虹,月销稳定在 3 万辆以上。还有吉利星愿,凭借时尚的外观、越级的配置以及出色的性价比,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同样月销破 3 万,甚至在部分月份的销量表现上超越了大名鼎鼎的特斯拉 Model Y。这些头部车型的亮眼成绩,不仅证明了自身的产品实力,也从侧面反映出 A0 级纯电小车市场的火爆程度,一场 “小车逆袭” 的大戏正在新能源市场精彩上演。
(二)外资品牌遇冷,国产阵营领跑
曾几何时,MINI、smart 等外资品牌凭借着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品牌调性,在小车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成为不少消费者心目中 “精致小车” 的代表。时过境迁,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下,这些外资品牌在纯电小车领域却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尴尬境地。
以 MINI 为例,其电动车型在今年上市后,市场表现远不如预期。为了提升销量,上市短短半年就宣布降价,起售价从 18.98 万元直接降至 14.88 万元,实际降幅更是高达 7 万元。即便如此大幅度的降价,也未能成功打破销量瓶颈,市场反应依旧冷淡。同样,smart 品牌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销量表现不尽如人意。
反观国产阵营,比亚迪、五菱等品牌则是一路高歌猛进。比亚迪旗下的元 Up、海鸥,凭借着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技术,在安全性和续航能力上表现出色;五菱的缤果系列则以亲民的价格、实用的配置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几个品牌稳居销量前三,市场份额占比超 60%,形成了 “外资降价求生,国产降维打击” 的鲜明对比。国产纯电小车无论是在性价比、配置丰富度,还是在对本土市场需求的理解和满足上,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成功实现了对细分市场的降维打击,牢牢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
二、2025 年四款重磅新车解析:性价比战争白热化
(一)吉利星愿 2026 款:销冠再升级,智能化成杀手锏
作为 2024 年全品类销冠车型,吉利星愿在 2026 款车型上再次展现出强大的产品实力。新款车型保持了 6.58 万 - 9.58 万元的价格区间,延续了其高性价比的优势,让消费者能够以亲民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纯电小车。
在续航方面,新增的 410km 续航版本,搭配标配的宁德时代电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持久的出行保障,满足了日常通勤以及城市周边短途旅行的需求。后置后驱布局让车辆在操控性上更加灵活,驾驶乐趣十足,无论是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都能给驾驶者带来稳定且愉悦的驾驶体验。
智能化配置一直是吉利星愿的一大亮点,2026 款车型全系标配银河 Flyme Auto 智能座舱,这一配置让车机系统的语音交互响应速度提升了 30% ,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驾驶者的指令,实现导航、音乐播放、车辆设置等多种功能的语音控制,让驾驶过程更加安全便捷。同时,支持 OTA 远程升级功能,使车辆能够不断更新软件,获取新的功能和优化,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就像手机一样,随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在市场策略上,吉利星愿始终秉持着 “油车价格、电车体验” 的理念,精准定位首购用户。这些用户往往对价格较为敏感,同时又渴望体验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科技感和低使用成本。吉利星愿凭借其出色的性价比,成功吸引了这部分用户。
2025 年 1 - 8 月,吉利星愿累计销量超 24 万辆,在 A0 级纯电轿车市场中稳坐头把交椅,成为了消费者心目中高性价比纯电小车的首选之一。
(二)五菱缤果 S:国民品牌再推 “代步神器”,价格屠夫来袭
五菱,作为国民品牌,一直以来都以亲民的价格和实用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此次推出的五菱缤果 S,基于天舆架构 M 平台打造,再次展现了五菱在小型车领域的深厚造诣。置换补贴后,五菱缤果 S 的起售价仅为 5.98 万 - 8.38 万元,如此亲民的价格,让它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眼中的 “价格屠夫”。
在续航方面,五菱缤果 S 提供了 333km 的长续航版本,满足了消费者日常通勤以及周末短途出行的需求。标配的倒车影像和手机互联功能,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即使是新手司机也能轻松驾驭。车身仅 3.95 米,转弯半径 5.1 米,这样小巧灵活的车身设计,专为城市窄路通勤而生,无论是在拥堵的市区道路上穿梭,还是在狭窄的停车位停车,都能轻松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缤果 S 的能耗表现也十分出色,百公里电耗低至 11.5kWh,使用成本仅为燃油车的 1/5 ,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日常使用成本。对于那些主要在城市中使用车辆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低能耗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五菱缤果 S 瞄准的是家庭第二辆车以及年轻用户市场。家庭第二辆车通常用于日常通勤、购物、接送孩子等短途出行,五菱缤果 S 的小巧车身、长续航以及低能耗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而对于年轻用户来说,五菱缤果 S 时尚的外观、亲民的价格以及丰富的配置,也让它成为了一款极具吸引力的车型。
上市首月,五菱缤果 S 的订单就突破了 3 万,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誓要复刻宏光 MINI EV 曾经创造的 “现象级” 神话。
(三)MG4:外资品牌 “破局者”,续航配置双越级
在国产纯电小车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环境下,MG4 作为外资品牌的 “破局者”,凭借其出色的产品力,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6.58 万 - 9.98 万元的定价,让 MG4 在价格上具备了与国产车型竞争的实力,同时也展现了其以 “合资品质 + 国产价格” 打开市场的决心。
MG4 的续航表现十分亮眼,入门即配 437km 续航,满足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出行需求。高配版本更是搭载了半固态电池,续航里程达到了 530km,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MG4 还支持 30 分钟快充至 80% ,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让消费者在出行过程中无需长时间等待充电,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在配置方面,MG4 配备了 OPPO 智行互联系统,该系统与手机的互联功能十分强大,能够实现无缝对接,让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提前开启空调、查看车辆状态等。此外,防晒玻璃等年轻化配置也让 MG4 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
底盘调校偏向运动,过弯侧倾控制优于同级 15% ,在驾驶过程中能够给驾驶者带来稳定且操控感十足的驾驶体验,无论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还是在弯道较多的山路中驾驶,都能让驾驶者感受到驾驶的乐趣。
MG4 依托上汽全球化供应链,在品质上有着可靠的保障。
上市 24 天,订单就突破了 4.5 万,成为了外资品牌在该细分市场的唯一 “幸存者”。
这一成绩不仅证明了 MG4 的产品实力,也为外资品牌在纯电小车市场的发展树立了信心。
(四)极狐 T1:空间魔术师,性价比黑马突围
极狐 T1 以其超低的门槛和出色的空间表现,成为了纯电小车市场中的一匹性价比黑马。6.28 万 - 8.78 万元的价格,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拥有一辆高品质的纯电小车。
极狐 T1 的轴距达 2770mm,越级对标紧凑型车,这样的轴距表现让车内空间十分宽敞,即使是身材高大的乘客坐在后排,也能拥有舒适的腿部和头部空间。后排座椅放倒后,后备箱空间可拓展至 1352L,无论是搬运大型家具,还是装载露营装备,都能轻松应对,满足了家庭用户对于空间实用性的需求。
在配置方面,极狐 T1 标配热泵空调,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为车内提供舒适的温度,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能耗,提升续航里程。360° 全景影像让驾驶者在停车和行驶过程中能够全方位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避免刮蹭和碰撞,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快充能力也十分出色,30% - 80% 快充仅需 16 分钟,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让消费者在出行过程中更加便捷。
极狐 T1 聚焦 “实用主义”,放弃品牌溢价,以 “超大空间 + 硬核配置” 直击家庭用户痛点。12 小时大定破 2.6 万,刷新了细分市场订单纪录,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极狐 T1 的产品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让它成为了家庭用户在选择纯电小车时的重要考虑对象。
三、竞争格局与用户决策:性价比才是 “硬通货”
(一)头部集中化趋势显著
从 2025 年 7 月的销售数据来看,A0 级纯电小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化趋势。销量排名前四的车型,即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以及 MG4,占据了整个市场 85% 的份额,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头部车型在市场中的强大统治力。其中,吉利星愿的表现尤为突出,单车型占比超过 40% ,成为了市场中的绝对王者,形成了 “一超多强” 的竞争格局。
这种头部集中化趋势的形成,与消费者的决策因素密切相关。在过去,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更注重品牌信仰,一些知名品牌即使在产品力上并无明显优势,也能凭借品牌的影响力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如今,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者的理性化,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再仅仅关注品牌,而是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参数对比。续航里程、空间大小、充电效率等因素,成为了消费者在购车时的核心考量因素。
在 10 万元以内的纯电小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 “毫米级” 比拼阶段。各品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在产品的各个细节上进行优化和升级。吉利星愿通过不断提升续航里程、优化智能化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长续航和高科技体验的需求;比亚迪海鸥则凭借其稳定可靠的刀片电池技术,在续航和安全方面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这种对产品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也进一步推动了头部集中化趋势的发展。
(二)外资品牌的 “水土不服” 与国产的 “精准卡位”
在 A0 级纯电小车市场的竞争中,外资品牌如 MINI、smart 等,面临着严重的 “水土不服” 问题。以 MINI 为例,其电动车型在国内市场的定价普遍在 15 万元以上,这样的价格定位明显偏高,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对于 A0 级纯电小车的价格预期。
与此同时,在配置方面,MINI 电动车型却表现出 “挤牙膏” 的态势,一些在国产车型上已经成为标配的配置,在 MINI 电动车型上却需要额外付费选装,这无疑让消费者感到不满。smart 品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过高的定价和相对落后的配置,使得这两个品牌在市场中逐渐被冷落。
与外资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车企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精准的 “卡位” 能力。比亚迪依托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技术,在降低成本的,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比亚迪海鸥凭借刀片电池的优势,以亲民的价格和出色的续航表现,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五菱则深耕 “短途代步” 场景,针对城市通勤的需求,打造出了小巧灵活、经济实用的车型。五菱缤果 S 以其亲民的价格、长续航以及低能耗的特点,成为了城市通勤的首选车型之一。
吉利和极狐则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了突围。吉利星愿在智能化配置方面下足了功夫,全系标配银河 Flyme Auto 智能座舱,为消费者带来了便捷、智能的驾驶体验。极狐 T1 则凭借其超大的空间和硬核的配置,满足了家庭用户对于空间实用性的需求。国产车企通过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形成了 “场景细分 + 成本控制 + 快速迭代” 的三维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四、未来趋势:纯电小车进入 “价值重构” 期
(一)价格下探与配置内卷并存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日益成熟,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据相关预测,2025 年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同比将下降 12%,这为纯电小车的价格下探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未来,10 万元内的纯电小车市场将涌现出更多长续航(400km+)、高配置的车型。
消费者对于车辆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长续航车型能够有效减少充电频率,提升出行的便利性。配置方面,除了基本的安全配置和舒适配置外,智能驾驶辅助、车联网等科技配置也将逐渐成为标配。预计 2025 年底,A0 级纯电小车的均价将降至 7.5 万元左右,这一价格调整将进一步压缩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倒逼燃油车加速退出 A0 级市场。
(二)场景化细分成破局关键
在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家庭代步、城市通勤、年轻潮玩等细分市场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五菱缤果 S 以其灵活小巧的车身设计,在城市窄路通勤场景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极狐 T1 凭借超大空间,满足了家庭用户在出行过程中对于载人载物的需求;MG4 的运动操控性能则吸引了追求驾驶乐趣的年轻消费者。
这些车型的差异化定位,预示着 “全能车型” 时代的终结。未来,精准匹配用户高频场景的 “功能型小车” 将成为市场的新主流。车企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从车辆的设计、配置、性能等方面入手,打造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智能化与性价比的 “平衡术”
吉利星愿的 Flyme Auto、MG4 的 OPPO 互联等智能座舱的出现,证明了在 8 万 - 10 万元价位段,用户对智能座舱的接受度显著提升。智能座舱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驾驶体验,如语音交互功能可以让驾驶者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各种操作,无需手动操作中控屏幕,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远程控制功能可以让用户在远程提前开启空调、解锁车辆等,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过度堆砌屏幕和芯片会导致成本失控,从而影响车辆的性价比。未来纯电小车市场的竞争核心在于 “实用智能化”,即把重点放在语音交互、远程控制、基础 ADAS 功能等实用配置的标配化上,而不是盲目追求 “硬件过剩”。车企需要在智能化配置和性价比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满足用户对于智能化和性价比的双重需求。
结语:小车市场的 “大变革”
2025 年的纯电小车市场,正上演一场 “性价比至上” 的残酷战争。当外资品牌还在纠结 “品牌溢价” 与 “成本妥协” 时,国产车企已用 “油车价格、电车体验” 改写游戏规则。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 —— 选择空前丰富,技术快速迭代,用车成本降至历史最低;而对于车企,唯有放下 “高端执念”,深耕用户真实需求,才能在这场 “小车大乱斗” 中笑到最后。下一个现象级爆款,或许就在这四款新车之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