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宝马集团公布了最新的销售成绩单,就像我们普通人拿到体检报告一样,总分看着还行,但细看里面的各项指标,就会发现有些地方亮起了红灯,而有些地方又出奇地健康。
这份报告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真正帮宝马稳住局面的,可能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心里想的那个挂着蓝天白云标志的宝马自己。
这事儿聊起来,尤其联系到咱们国内的市场情况,就更能看出一些门道了。
咱们先来看看总的情况。
从今年四月到六月这三个月,整个宝马集团,包括它旗下的宝马、Mini、劳斯莱斯这些牌子,总共卖出去了超过62万辆车。
和去年同期比,稍微多了一点点,涨了0.4%。
这个数字听起来,感觉就是平平稳稳,不好不坏。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稳”字,是靠几个“小兄弟”拼了命才换来的。
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宝马品牌,就是咱们最常见、最熟悉的那个宝马,情况其实并不乐观。
它的销量不但没涨,反而还下降了2.6%,卖了大概55万辆。
一个集团的当家品牌销量在下滑,这可不是个小事,说明它在市场上遇到了一些麻烦。
那么,是谁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撑起了整个集团的门面呢?
答案有点出乎意料。
第一个功臣是Mini。
这个来自英国的,看起来小巧又时尚的品牌,销量表现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它的销量一下子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三十三,卖了将近7万辆。
在现在这个大家买车都越来越理性的时代,Mini这种主打个性和驾驶乐趣的小车能有这么好的成绩,说明很多人还是愿意为“好玩”和“与众不同”买单的。
它就像是班级里那个平时不声不响,但一到关键考试就突然爆发的学霸,一下子成了全场的焦点。
第二个功臣是宝马M部门。
这个M,对于喜欢车的朋友来说肯定不陌生,它代表着宝马最强的性能和最纯粹的驾驶感觉。
M系列的车销量也涨了将近百分之八,卖了五万五千多辆。
这说明,不管市场大环境怎么变,总有那么一群铁杆车迷,他们买车就是为了追求速度和激情,对他们来说,M的标志就是信仰。
这份信仰,也为宝马集团的业绩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
最后,还有那个站在汽车金字塔顶端的劳斯莱斯。
这个品牌卖的车虽然不多,三个月也就一千四百多辆,但它的销量也增长了接近百分之十。
而且我们要知道,卖一辆劳斯莱斯的利润,可能比卖几十辆普通家用车还要高。
它的增长说明,全球最有钱的那批人,消费能力依然非常强劲,顶级奢侈品的市场依然稳固。
所以你看,正是Mini的时尚、M的性能和劳斯莱斯的奢华,这三股力量合在一起,才把宝马主品牌下滑的坑给填上了,让整个集团的报表看起来不那么难看。
现在,咱们把话题转回到我们最关心的中国市场。
这里的情况,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
报告里提到,宝马第二季度在中国的交付量下降了13.7%。
这个数字单看起来,肯定是不好的。
但文章里还提了一句,说这个降幅比奔驰的19%和保时捷的28%要好一些。
这种“比谁更不惨”的说法,其实掩盖了问题的本质。
我们不应该只看谁跌得多谁跌得少,而应该问一句:为什么这些过去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德国豪华品牌,现在都开始卖不动了?
答案其实我们每个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都能感觉到。
时代真的变了。
过去,很多人买一辆宝马或者奔驰,除了车本身,更多的是买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个车标代表着成功和面子。
但是现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我们中国的品牌已经彻底崛起了。
你看看满大街跑的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还有华为深度参与的问界,它们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什么是“豪华”。
今天的豪华,已经不只是用料好、做工扎实那么简单了。
它更多地体现在科技感和用户体验上。
比如,一个反应飞快、功能强大、像智能手机一样好用的大屏幕;一套能在堵车或者跑高速时帮你分担驾驶压力的智能驾驶系统;一种从你买车开始就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
这些都是我们国产新势力品牌的强项。
反观一些传统的德国豪华车,它们的车机系统常常被大家抱怨反应慢、逻辑奇怪,智能驾驶功能也相对保守。
当我们的国产车已经能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实现辅助驾驶的时候,它们的主力宣传点可能还停留在自动泊车上。
这种体验上的差距,消费者是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所以,宝马在中国销量下滑,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升级了。
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一个有名的品牌,我们更想要一辆真正好用、智能、懂我们的车。
从这个角度看,宝-马销量下滑13.7%,不是一个可以拿来和别人比烂的数字,而是中国市场给所有传统汽车巨头敲响的一记警钟。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这些巨头:别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了,如果你们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上跟不上中国的速度,那么今天失去的市场份额,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我们中国消费者,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钱,为真正的技术创新和更好的产品体验投票。
当然,宝马自己也在努力转型。
从数据上看,它的电动车业务确实在增长,今年上半年纯电动车的销量增长了超过15%。
这说明宝马的i3、iX3这些电动车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也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不太乐观的信号,那就是这个增长的速度正在放缓。
单看第二季度,它的纯电动车销量增幅已经掉到了不足3%。
这背后,还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在二三十万到四五十万这个价格区间,中国品牌的电动车产品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个个都很有实力。
宝马的电动车除了品牌光环之外,在续航、智能化、性价比等方面,还能有多少优势呢?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而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宝马的日子就好过很多,销量都在增长。
这恰恰说明,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是全球最激烈、最前沿的,能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才是真正实力的体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