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万落地的混动轿车,长安逸动PHEV真实用车记
上个月小王刚提了辆长安逸动PHEV,落地就花了5.7万出头。前两天他在楼下碰见我,还说起这事,“兄弟你信不?现在插混都比燃油便宜了!”一边拍着方向盘,一边吐槽自己那台老福克斯一年光油钱就能顶半台新车。
其实说起来家用买啥车,大部分人图个省心、实惠。像我们这种工薪阶层,不追求啥大排量也不讲究豪华品牌,反倒是后续开销和维修方便才最重要。以前我爸还念叨过,说十来年前买个合资紧凑型都得攒好几年工资,现在几万块的新能源混动车直接把价格打下来了。
话说回来,这台逸动PHEV其实是老牌车型换了个新“芯”。身边有懂行的师傅聊过,说它1.5L自吸机头虽然马力只有九十多匹,但电机加持之后跑起来一点不肉,总功率190匹左右。他们修理厂有辆试驾车,据他说破百差不多八秒不到——“跟2.0T低功率那些差不了多少”,这是原话。不过真要较真加速体验,也别指望有什么推背感,小李(出租司机)开了一圈回来就一句:“动力平顺,好养活。”
重点还是省钱。我看他手机APP上显示最近平均油耗不到1升,每公里成本二毛二上下。这数据吧,有点玄乎,但听小区里另一个大姐说,她家天天接送娃,也没怎么充电,就是纯烧油,都没超过五升每百公里。“主要还是短途市区跑得多,”她补充道,“周末偶尔拉出去郊游一趟,全程下来也不用担心续航。”据销售吹牛皮时讲,中高配版本满电满油能跑1300公里,不过实际嘛,我觉得除非天天不开空调不开窗户,不然够呛。但哪怕缩水点,也比我那台朗逸强太多。
内饰方面挺出乎意料的。有次路过洗车店,看见有人拆门板擦灰,那棕色内饰还以为是哪款十几万级别的新款SUV。一块竖着的大屏幕杵在中控正中间,还有液晶仪表板横着摆,乍一看很唬人。就是朋友群里有人吐槽空调风口位置怪异,说夏天晒久了一开冷气容易直吹手臂,有点受不了。不过配置是真舍得给,高配还有哨兵模式,上次邻居家的熊孩子刮蹭到门,被摄像头全程录下来,直接找物业调监控解决了。
外观变化最大的是尾部灯带,以前燃油版可没有这种贯穿式设计,现在亮起来科技感足够唬住亲戚朋友。我个人喜欢机械门把手——安全可靠、不容易坏,比起某些隐藏式更适合我们北方冬天冻手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这种细节反而更贴近生活需求。
空间嘛,我175坐后排,两拳多腿部距离,中间那个位置难得给装了独立头枕,而且地板比较平整,没有什么突起,对家庭来说很友好。有一次帮同事搬东西,把后座放倒还能塞进去两个大号行李箱和婴儿推车,就是尾厢口略高,上下重物稍微费劲些。
有趣的是冷门配置,比如主驾驶座椅支持高度调节,这是很多同价位对手都阉割掉的小细节。另外群里有老司机提醒:快充接口保护盖一定要关严实,否则雨季进水会报故障码,到时候4S店又是一通操作收服务费。这种小坑新用户经常踩雷,要不是微信群互相提醒,还真不知道咋回事儿呢!
悬挂方面确实不少人纠结扭力梁结构,我特意问修理厂师傅,他乐呵呵回一句:“你想要独立悬挂?再添七八千呗!”意思很明白,这价位不能要求太全能。但从日常城市路况来看,只要不是暴力驾驶或者天天山路急弯,其实感觉影响有限,多数时间就是图稳定、耐造、省心罢了。
最后顺嘴提一下保养费用,小王去做首保,人家只收几十块材料费,还免费检查底盘螺丝紧固。他私下告诉我,如果以后三年换动力电池估计价格会降到四千以内——当然这都是听来的消息,不敢保证百分百准,不过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算踏实不少啦。至于二手残值,目前行情一般,但毕竟购入价便宜,用几年折旧压力也没那么吓人,就当代步工具随用随走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