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政策红利释放,助推车载摄像头产业链迎来新发展机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一重要政策的出台,为快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划定了明确的安全底线,同时也为车载摄像头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智能汽车政策红利释放,助推车载摄像头产业链迎来新发展机遇-有驾

安全标准全面提升

此次发布的新国标针对L2级辅助驾驶系统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根据规定,所有搭载该系统的车辆都必须配备驾驶员监控系统,并采用手部与视线双重检测机制。具体而言,当驾驶员手离方向盘或视线脱离道路超过5秒时,系统需立即发出警示;若持续违规达到15秒,系统将强制退出辅助驾驶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特别强调系统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可靠运行能力。标准结合中国实际道路情况,新增了施工区、交叉路口等典型场景的测试要求,对车载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这一变化将直接推动车载摄像头在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上的全面提升。

需求爆发式增长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车载摄像头领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已达775.99万辆,渗透率达到62.58%,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6.5个百分点。

产业链的发展态势尤为引人注目。潮电智库分析显示,比亚迪在2025年的车载摄像头需求量可能突破6000万颗,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头部车企对产业链的强劲拉动效应。与此同时,舜宇光学公布的2025年1-8月经营数据显示,公司车载镜头出货量达到86.20KK,同比增长22%,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持续升温。

从全球视野来看,根据IMARC Group最新研究,2024年全球汽车摄像头市场规模已达87.4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2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正在成为这一增长浪潮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企业崭露头角

在产业竞争格局方面,中国厂商正凭借自身优势快速崛起。欧菲光、丘钛科技、德赛西威等国内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不断拓展市场份额。

以欧菲光为例,这家全球光学光电领域的领军企业自2015年布局智能汽车业务以来,已获得超过20家国内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资质。目前,公司的前视、周视、后视、环视等多款车载摄像头产品均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成为问界、理想、小鹏等知名车企的重要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在制定过程中特别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更为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国内主流车企联合发布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理性发展,为产业链各环节创造了更加稳健的经营环境。

重点关注技术领先企业

从投资角度看,新国标的实施将为车载摄像头产业链带来显著的政策红利。北方工业大学研究员张翔指出:"政策的强制要求将加速行业技术升级,车载摄像头正从辅助部件转变为核心感知单元,其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在光学组件、模组制造及系统集成等领域具备技术壁垒和客户资源优势的龙头企业。随着智能驾驶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车载摄像头市场有望在2025-2030年间保持高景气度,成为汽车电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赛道之一。

总体而言,新国标的出台不仅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更强保障,也为欧菲光、舜宇、丘钛科技、德赛西威等车载摄像头产业链企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迈向更加规范、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分享行业发展动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车载摄像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