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街头随手拦下一辆电动车,十有八九是比亚迪,这个中国品牌用3年时间,把巴西销量从260辆干到年销10万辆级别,增速超300倍! 狠的是,它仅凭进口车就杀进巴西品牌销量前四,让丰田、本田们直冒冷汗。 这一切,只是故事的开始。
7月1日,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
当第一辆海鸥电动车缓缓驶下生产线,市长路易斯·卡洛斯·卡埃塔诺当场举起拳头高喊“比亚迪万岁”,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宣布:“今天掀开了巴西工业史新的一页! ”这座占地468万㎡、耗资55亿雷亚尔(约71亿人民币)的巨型工厂,从破土到投产仅用15个月,创下拉美汽车工业新速度。
工厂里三条产线并驾齐驱,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电池模组组装厂。 初期年产15万辆,未来将扩至60万辆,直接带动2万巴西人就业。 选址卡马萨里市绝非偶然,这里是萨尔瓦多大都市圈的核心工业区,港口物流四通八达,汽车产业链成熟完备。
回看比亚迪的巴西战绩,堪称“开挂式逆袭”。
2021年11月,比亚迪刚卖出首台乘用车;
2022年全年仅260辆,默默无闻;
2023年销量暴增至1.7万辆,猛涨68倍;
2024年冲到7.6万辆,同比激增328%。
进入2025年,1-5月销量突破3.9万辆,在巴西纯电市场拿下92.2%份额(意味着每10辆纯电车9辆是比亚迪),插混市场也占35.8%。 5月全品牌销量榜上,比亚迪硬生生挤掉日韩车企,以9.7%市占率稳坐第四把交椅。
一个“外来户”凭啥撼动巨头地盘? 秘密藏在12年前。
2013年,比亚迪在圣保罗设首个办事处,却没急着卖车。 光伏板、电动大巴、云轨列车,这些“幕后生意”率先打入巴西。 到2021年乘用车进场时,巴西人早把比亚迪和“绿色科技”画上等号。
里约经销商演示宋PLUS的外放电功能,现场爆米花飘香,巴西人看直了眼:“中控屏能旋转? 车还能给烧烤架供电? ”老旧燃油车遍地的南美市场,智能电动车简直是外星科技。
里约市长爱德华多·帕埃斯亲口承认:“比亚迪撕掉了中国车‘廉价劣质’的标签。 ”销售经理反馈,用户选比亚迪的首要理由不是省钱,而是“开不坏”。
价格策略也暗藏玄机。
海鸥在巴西卖到国内3倍价,宋PLUS售价约33万人民币,比国内贵一截。 对比竞品,现代艾尼氪5 EV定价40万雷亚尔,差价够买辆摩托车。 用性价比撬动市场,比亚迪玩得明明白白。
全球化布局同步发力。
泰国工厂、匈牙利基地、自建8艘滚装船队,比亚迪的海外基建早已铺开。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狂销47.21万辆,同比激增132%,全年目标直指80万辆。 巴西工厂投产,解了海运瓶颈的燃眉之急。
光环背后,暗战从未停止。
比亚迪滚装船首抵巴西时,外媒标题耸人听闻:“七千辆中国车滞留港口! ”员工刘明气得笑出声:“刚到港的车不堆码头堆哪? 这批车还不够我们卖一个月! ”工厂建设期间,对手散播“假生产”谣言,逼得州长亲自下场辟谣。
比亚迪巴西总经理李铁在当地12年,自嘲“天天掉坑里”:法规朝令夕改、技术标准复杂、文化隔阂深重。 每次爬出坑,品牌根基就扎得更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