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其实跟谈恋爱一个道理,想要啥都有,可现实就总有点难。新能源车这一块,插混就是这两年老百姓口中的香饽饽,为啥?因为你可以充电也能加油,啥时候都能开,不容易被晾路上。这点对于还在十万级预算蹲守的打工人家庭,简直太友好了。但为啥很多人还是犹豫?很简单——纯电续航短、充电也麻烦,总觉得还不够省事。
有时候我也纳闷,这插混就不能把电池做大点吗?哪怕纯电能多跑几十公里,是不是周一到周五就直接纯电通勤了,周末再加油自由行,这不两全其美?市场需求就在这儿,偏偏厂家之前好像一直吃哑巴亏,不紧不慢。是电池贵?还是怕卖不掉?
就这么卡着,直到今年,比亚迪和吉利终于有点“明白人能耐事”的苗头。先是比亚迪搞了个秦L DM-i大电池版本,20多度电一上来,你听着都踏实。吉利也不落后,直接银河星舰7 EM-i给你上个快30度电,纯电跑个一百五十多公里是真不慌。但问题又来了,大家伙是不是被配置表忽悠多了,不太敢轻信工信部那个数字?
先说说比亚迪秦L DM-i这个“升级”到底有啥用处。20.79kWh,电池大了,宣称纯电能跑130公里。可其实现款15.87kWh的也有120公里续航。说白了,多花五度电,你就多跑十公里,还不一定是在最苛刻的工况下。你要是信了测试标准,那不得乐开花。但请你别忘了,厂商那一纸工信部申报名单,标准是啥可没明说。如果本来就用的续航水分大的标准,怎么都觉着差这十公里不是那么硬气。
回头想想,你为这十公里多掏的钱,心里得打个算盘。现在顶配120公里版本,厂商指导价13.98万,升级大电池妥妥得超14万了。你看着才加了点电池,但噌噌噌地往高配价走,你手里的预算兜得住不?比亚迪会不会搞个“减配不减价”的操作,砍点花里胡哨的配置,专门用大电池吸引眼球?这没准,谁让总有一分钱一分货的市场规律。
再看吉利,这步子迈得比比亚迪还大。二十九点八度电,WLTC纯电续航官方写明155公里。用最实在的标准去算,换成通用口径CLTC能磨到180公里。要知道,八度电的续航版本只能跑五十多公里,十九度电的勉强一百二。新大电池盘算下来,真的适合那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家庭用户,小区有地锁有电桩,通勤基本抄近路,偶尔自驾远门也心里不怵。
不少人一听大电池,担心是不是车卖相就缩水了,内饰是不是毛糙了?实则不然。这吉利银河星舰7 EM-i,估计也不会大改外壳,留着几个摄像头、小风口,无非给你加把智能驾驶时兴劲儿。其实厂家也不是傻子,智能化这玩意儿不加,年轻人都不爱看。你车根本不支持自适应巡航、车道辅助,压根连外卖骑手都不买账。现在吧,单纯想靠动力卖车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说到底,这两款车都属于自家门口的“明星产品”。为啥得推大电池版?最主要是卷市场呗。你可以理解成:在同样价位下,大家都在“比大蛋糕”,蛋糕越大,你站得稳、抢得快。况且小电池的车有销量基础了,就是捏小白鼠试验过谁老铁能买账。剩下的市场,就得靠新版本把预算提一提,不然比亚迪凭啥老是夺单?吉利和比亚迪,这俩品牌已经暗戳戳捏把劲,看谁把毛利率玩出花样。
现在的插混市场就一个趋势——要卷就卷“长续航”,卷配置已经拉得八百里长安道,不如回头看续航谁家靠谱。毕竟多几度电池,就是让你少充几次电,日常成本也下来了,心理踏实感更强。
可大家倒也不能太激动。大电池大续航听着香,真上手你会发现还是有些尴尬。比如这多出来的几千块钱,你真能回本得多长时间?多数家庭其实一周纯电出行也就一百多公里,周末跑两趟郊区。车放着不用,电池衰减照样跑不掉。你要是随便开,也不觉得有啥必需用新电池。
还有那些只图便宜的用户,估计还是会选8度、10度的入门版,毕竟追求极致性价比依然是主旋律。可厂家早算好了,老产品继续卖,新款拉高认知,谁也没打算两头都舍。就看买家的消费心理怎么变。
其实我反倒觉得,大电池插混之战,是汽车厂商对“保守中国家庭购车逻辑”的一次有力回应。很多人听惯纯电车的花里胡哨,骨子里却怕没电。插混原来就是个救命稻草,现在插混又给你升级电池,就像是做梦都胆小怕黑的小孩突然长高了。但说到底,这种升级能不能让用户真正“心理治愈”,还得看三年五年后电池衰减到底有多良心。
再多说一句,大电池终究不是万能钥匙。你不要以为买了续航长的插混,油费从此就不用花,一路如带充电宝那样随便噼里啪啦跑。充电桩的位置、物业的态度、充电速度通通成了你日常的小噩梦。电池大了,充电慢了,家里电桩不给装,也是一场空欢喜。
说回来,吉利和比亚迪这波操作,是不是让车市更乱了?我觉得恰恰相反,它们其实在试探用户最终要什么。过去大家都嫌电池容量小,厂家就先来一波大电池版本,再看看买单的有多少。要是大家愿意为每多十公里多掏千儿八百,那插混纯电续航还会继续涨;要是市场反应冷淡,厂家该缩配置还是得缩,改方向还是得改。产品升级,本质上是用户和企业的“双向奔赴”,钱用在刀刃上还是骗你冲动,全看市场反馈。
最后,我劝各位心仪插混的别着急掏钱,别被各种“超长续航”字眼忽悠,也别把“纯电跑得远”等同于省钱和自由。想踏实点,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有场地充电,纯电续航对你来说有多大实际意义,一年到头,你到底用纯电多还是用油多?别让焦虑和噱头绑架了你的选择。
大电池版新车还会越来越多,厂家会卷得更狠,到时候可能配置还得加,价格还得降,没人会吃亏。站在十万级消费区间,消费者最该做的不是冲动跟风,而是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合适的配置。别等几年后回头发现,买车那会你、厂家、整条汽车产业链,全都高估了“续航”两个字的含金量。
一部车能陪你走多远,靠的终究不是工信部的纸面参数,而是你手里的车钥匙是否真带给你安全和省心。混动的春天才刚来,你大可以多等等,等一等新技术,等一等更合理的市场价格,到时候谁也别说你被忽悠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