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搞平权普及?比亚迪10万级车型要上冰箱和云辇C了?
哎,说起比亚迪这两年,真是有点“卷”到飞起的感觉。前阵子刚听说他们家全系都能用上“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我身边那几个车友就已经开始嘚瑟:“高速NOA,全场景泊车,这价格还能要啥自行车?”结果没过多久,“智驾”名号一收紧,大家瞬间懵圈——原来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变成了“三目版”的辅助驾驶。老王还吐槽:“本来以为买个小超人,结果现在只能当个‘三目猫’。”不过吧,这事儿虽然让人别扭,但我看比亚迪好像一点也没打算停下折腾的脚步。
你说这配置升级,比亚迪是真不带喘气的。今年开春,我表弟想换辆10万出头的小电动车,看来看去还是盯上了秦L EV。他最中意那啥?不是动力,也不是续航,而是——“哥,你猜咋地,人家居然给配冰箱!”听他这么一嚷嚷,我第一反应:10万级还有冰箱?合着以后夏天西瓜不用拎回家直接搁后备厢里呗!
其实啊,比亚迪这波操作还真挺绝。你看秦L EV、海狮05 EV、元PLUS这些十来万的小伙伴们,现在基本都标配冷暖箱,而且还是带压缩机的那种。我有次跟同事自驾出去玩,他女朋友把酸奶和水果塞进车载冰箱,一路下来凉爽爽地喝着吃着,都快忘记外面38度高温暴晒了。同事感慨一句:“以前只在豪华大SUV见过,现在十几万能体验,小日子美滋滋。”
当然啦,这小冰箱也不是完美无缺。有次我们仨凑一起讨论,一个哥们就抱怨说:“就是不能分区,要热全热,要冷全冷,不像家里的能分开装。”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车里图的不就是方便嘛!零下6度到55度调节范围,冻饮料加热便当都行,有时候赶早班路上顺手加个包子进去,到公司正好能吃上一口热乎饭,那叫一个幸福。
插播一个八卦段子:我妈第一次坐我的新BYD,还以为副驾驶下面藏着什么秘密武器,一打开发现里面放了一堆可乐雪糕,她乐得直夸现在汽车太会整活儿,“年轻人真会享受!”
但其实最近更让我惊讶的是,比亚迪不仅仅满足于让大家在10万块钱上下就用上高级装备。这不,新消息出来,说海豹06 EV这种12-15万元区间的新车型马上要搭载云辇C悬挂系统+道路预瞄功能。这玩意儿之前可是汉、唐系列20多万能碰上的货色啊!
讲真,当初我试驾朋友家的汉的时候,他一路炫耀那个悬架软硬自适应怎么牛X。我还记得走坑洼路段时,他故作镇定地说:“等下注意感受哈!”果然底盘稳稳妥妥,就是屁股底下一点颠簸都没有。“以前觉得这种黑科技离咱老百姓远,现在竟然轮到平民玩家尝鲜?”
云辇C+道路预瞄到底啥意思呢?简单就是靠前摄像头扫描前方路况,比如遇见减速带、小土坡或者烂泥洼,它提前分析建模,然后自动调整悬挂软硬,让你坐在里面少遭罪。尤其赶上下雨天或者夜晚视线不好,有时候连老司机都会被突然冒出来的大坑吓一跳。有位网友原话特别逗: “终于不用再担心晚上拉媳妇回娘家,把她晃醒骂我是‘猪队友’啦!”
跑题一下哈,上周末聚餐时聊起来这个话题,大伙纷纷表示,以后谁敢再嫌弃国产品牌低端配置,那是真的落伍!甚至有人半开玩笑提议,以后买菜接娃专属座驾也得标配智能悬架和小冰箱,否则老婆孩子不答应。
言归正传,其实这一切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比亚迪自己的供应链优势。据内部爆料,他们长沙工厂最近扩产减振系统(虽然具体是不是专门为了云辇C没人明说),但各种迹象摆在那里,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毕竟只有掌握住关键部件生产线,自主研发才能把成本压到极致,然后才敢大规模普及新技术,不怕被供应商卡脖子。
我邻居阿姨去年换元PLUS的时候,还特意问销售顾问有没有制冷制热功能。“冬天早晨送孙女去幼儿园,总怕牛奶凉掉。”销售员笑眯眯告诉她,“阿姨您放心,我们这是带压缩机的冷热两用,不管南北方天气咋变,都能保温保鲜。”阿姨当天晚上就在朋友圈发自拍照炫耀,说自己买对了!
再举个例,每次看到网上那些测评视频,把十几二十项高端配置列成表格横向对比,好多人留言都是一句话 “别人顶配才有,你家丐版都有”。不得不承认,比亚迪确实懂国人的“小算盘”。
也有人吐槽这么多花里胡哨真的有必要吗?比如我的发小强哥总爱抬杠,“以后是不是连麻将桌、电饭煲都给安排进去了?”不过每次长途旅行结束他抢先往后排躺倒休息,还非得拿出手机控制座椅按摩……嘴巴很诚实身体却很诚实(笑哭)。
至于未来嘛,如果按照目前趋势发展下去,下一个版本估计就是全面普及智能化舒适性装备,从而彻底改变大众对于入门级电动车简陋寒酸的刻板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经历,就是明明预算有限,却越来越挑剔,希望每分钱花出去都有肉眼可见的新体验?
写到这里忍不住感叹一句,如今选台新能源轿车,就跟挑生活神器似的,各种黑科技随手拈来。而且从用户角度讲,多一种选择、多一种便利,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源泉吧?
最后留个梗哈——如果你的爱车自带冷热双模式的小型“移动雪柜”,你最想往里面塞点啥奇葩东西解锁新玩法?比如臭豆腐or螺蛳粉……欢迎脑洞大开的答案砸过来,让我们看看谁才是真·生活玩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