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头:
“这车能开多久?”
当消费者站在4S店里,手指敲着引擎盖问出这句话时,销售顾问的答案往往决定了交易的成败。2025年的中国车市,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你争我抢,但用户最关心的,其实还是这个最朴素的问题——车能耐用多久?维修会不会掏空钱包?二手车还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当其他车企忙着降价、送保养、堆配置时,上汽大众突然甩出一张“终身质保”的王牌:买燃油SUV,不限里程、不限年限,核心部件终身保修。听起来像不像买车送“保险”?但这张牌背后,藏着更大的棋局。
---
第一部分:价格战里的“逆行者”
“别人降价,我们降焦虑。”
2025年一季度,中国车市平均每天有2.3款新车上市,但销量却像被按了暂停键。新能源车企卷续航、卷智能,燃油车企卷价格、卷配置。某品牌甚至打出“买SUV送车位”的广告,结果被网友吐槽:“车位比车还贵,这算盘打得火星都听见了!”
上汽大众却在这时干了件“反常识”的事。4月1日,他们宣布:所有燃油SUV车主,只要满足“首任车主、非营运、在4S店保养”三个条件,就能享受终身质保。从8万的途岳新锐到32万的途昂Pro,一视同仁。
为什么先从SUV下手?
销售副总傅强算过一笔账:中国每卖出2台车,就有1台是SUV。尤其是家庭用户,最怕“买车一时爽,修车火葬场”。一台车开10年,核心部件维修成本动辄五六万,相当于又买了一台五菱宏光。而终身质保直接砍掉这笔隐形开支,还让二手车多卖2%-3%。
效果立竿见影。途昂Pro上市不到一个月,日订单冲到200多台,顶配车型占比70%。有车主为了等进口零件,宁愿多等4周:“反正开不坏,等得起!”
---
第二部分:终身质保的“底气密码”
“不是我们敢保,是车真的扛造。”
当网友质疑“终身质保是不是套路”时,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直接亮出“家底”。以途昂Pro搭载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为例:
- 600台样机:相当于把发动机拆了装、装了拆,能填满两个篮球场;
- 25000小时测试:比普通人一辈子开车的时间还长;
- 零下40℃到50℃:从黑龙江冰面到吐鲁番火焰山,发动机照样稳如老狗。
生产线上更藏着“变态细节”:
- 激光焊接误差0.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3;
- 100%超声波检测:连焊点里的气泡都能揪出来;
- CPK值1.67:每生产100万个零件,不合格的不到4个。
“德国人搞质量像做数学题,差0.1分都不行。”陶海龙说。这种“强迫症”甚至传染给了供应商——某螺丝厂老板吐槽:“大众验货用显微镜看螺纹,我干了20年,头一回见!”
---
第三部分:用户、车企、行业的“三赢局”
对用户:省心就是省钱
杭州的张先生算了笔账:他的老途观开了8年,修变速箱花了1.2万,换涡轮增压器又掏了8000。“要是当年有终身质保,这些钱够带孩子环游半个中国了。”
对车企:口碑比流量更重要
上汽大众的售后部门发现,老客户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0%。一位帕萨特车主连买三代:“修车师傅都认识我了,但车从来没把我扔路上。”
对行业:从“卷价格”到“卷服务”
当新势力车企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吸引眼球时,上汽大众的终身质保直接戳中燃油车痛点。某国产车企高管私下承认:“我们也想跟,但故障率比人家高,保不起啊!”
---
第四部分:更大的野心:燃油车的“文艺复兴”
终身质保只是上汽大众战略的第一步。傅强透露,2025年下半年开始,混动版帕萨特、增程式途昂将陆续上市,纯电车型也要用上“中国特供”的智能系统。
更狠的是“用户生态”布局:
- 二手车残值保障:带终身质保的途昂,比同类车多卖8%-12%;
- 养车成本透明化:4S店保养价格砍到和路边店差不多,但零件全是原厂货;
- 数字化服务:APP一键预约保养,维修进度直播看。
“我们要让燃油车也能‘常用常新’。”陶海龙举了个例子:某位ID.4车主用OTA升级后,续航多了20公里,“燃油车虽然不能OTA,但我们可以用服务升级代替。”
---
结尾:
当同行还在讨论“终身质保会不会亏本”时,上汽大众的车间里,工程师正给一台测试车贴上第100万公里的里程标。远处,激光焊接机的火花像一场无声的烟花秀。
或许,真正的竞争从来不在配置表里,而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比如25,000小时的发动机测试,比如0.02毫米的焊接精度,比如10年后依然能笑着说出“这车真值”的车主。
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以前觉得终身质保是噱头,现在才发现,这是对‘良心造车’最好的解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