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规来了!电动车取消脚蹬子,5大福利省钱又省心

咱们今天来聊一个跟咱们老百姓出行息息相关的大事儿,那就是每天都可能要骑的电动自行车。

您是不是也觉得,现在市面上卖的那些符合国标的电动车,总有那么点儿让人别扭的地方?

尤其是车上那对脚蹬子,说它是装饰品吧,它还挺碍事,时不时就跟你的脚踝或者小腿来个“亲密接触”,刮一下生疼;说它是真能用来骑的吧,可一辆车加上电池怎么也得小一百斤重,真要没电了,靠那两只脚蹬子蹬回家,那力气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蹬起来比推着走还累人。

9月新规来了!电动车取消脚蹬子,5大福利省钱又省心-有驾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设计到底是为了啥?

留着闹心,拆了又怕被查,真是进退两难。

不过,这个让全国几亿车主都感到头疼的问题,最近好像迎来了解决的曙光。

一份关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修订草案,也就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虽然还不是最终的正式文件,但里面透露出的几项重大调整,可以说是直击咱们日常用车的痛点,如果这些改动最终能够落地实施,那我们的骑行生活,可真要迎来一次大变样了。

首先,最让大家拍手叫好的,可能就是关于脚蹬子的改动。

在现行的2019版“新国标”里,为了把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清楚地分开,强调它的“非机动车”属性,就强制规定了必须得有脚踏骑行功能。

这个初衷我们能理解,是为了安全,为了管理。

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个功能的使用率几乎为零。

除了电瓶彻底罢工的极端情况,几乎没人会去主动蹬它。

它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麻烦制造者”的角色,在停车挪车的时候,冷不丁转动起来就可能刮到自己或者别人的车。

而这次的修改意见稿里就明确提出来了,要把这个强制性的要求,变成一个“可选项”。

9月新规来了!电动车取消脚蹬子,5大福利省钱又省心-有驾

这是什么概念呢?

说白了,就是以后厂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生产两种版本的国标车,一种是保留脚蹬子的,另一种就是不带脚蹬子的。

咱们作为消费者,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去选择一辆外观更简洁、使用更方便的电动车了。

这不仅仅是外观好看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实际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了潜在的刮蹭风险。

而且,少了一整套脚踏、链条和牙盘的装置,车辆的生产成本也能稍微降下来一点,这省下的钱,最终还是会体现在售价上,对咱们买车的人来说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个改动,可以说是真正听取了民声,让标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其次,另一个让所有电动车主都深有体会的,就是“续航焦虑”。

现在市面上的国标电动车,为了满足整车重量(包含电池)不能超过55公斤这个硬性指标,厂家在电池容量上只能做出妥协。

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国标车配备的都是像48伏12安时这样的小容量铅酸电池,充满电理想状态下也就跑个三四十公里。

这要是赶上冬天天气冷,电池性能打折扣,或者路上多几个上坡,那续航里程掉得更快,骑在半路上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生怕车子突然没电,把自己撂在半道上。

对于那些需要靠电动车跑外卖、送快递或者通勤距离比较远的朋友来说,一天充两次电都是常事。

而这次的修改意见稿,就给这个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

草案里提出,要把整车限重从55公斤放宽到63公斤。

9月新规来了!电动车取消脚蹬子,5大福利省钱又省心-有驾

您可别小看了这多出来的8公斤,对于电动车来说,这简直就是“黄金增重”。

这多出来的重量,就意味着厂家可以名正言顺地给车子装上容量更大的电池了。

比如说,原来只能装48伏12安时的,现在就可以升级到48伏20安时,甚至是能量密度更高的48伏24安时电池。

这样一来,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就能从过去那种让人心里没底的四五十公里,一下子提升到七八十公里,甚至在路况好的情况下,跑个一百公里也不是没可能。

这对于改善咱们的出行体验,意义非常重大,它意味着充电的频率可以大大降低,出行的活动范围可以更广,那份随时担心电量耗尽的焦虑感,也能得到极大的缓解。

再来说说安全,这永远是头等大事。

近些年,关于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的新闻屡见不鲜,每一次都让人揪心。

这次的修改意见稿,在提升车辆本质安全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针对车辆起火风险比较高的塑料部件,草案里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一是限制用量,规定塑料件的重量不能超过整车重量的5.5%,按新的63公斤限重来算,也就是全车塑料件不能超过3.5公斤左右,这意味着车身会更多地使用金属等不容易燃烧的材料。

二是提高阻燃标准,要求塑料材料在离开火源之后,2秒钟之内必须自动熄灭。

这个标准就很高了,它能确保即使车辆因为短路等原因意外起火,火势也不会迅速蔓延,能为人员逃生和灭火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同时也能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

9月新规来了!电动车取消脚蹬子,5大福利省钱又省心-有驾

除此之外,草案还特别鼓励厂家给电动车安装后视镜,并且明确规定后视镜的重量和尺寸不计算在整车限制之内。

这又是一个非常贴心和实用的改动。

咱们骑车的时候,尤其是在路口转弯或者需要变道的时候,总得费劲地扭头去看后面有没有车,既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有了后视镜,我们就能像开汽车一样,通过镜子随时观察到后方的情况,大大提升了骑行的安全性。

这些细节上的完善,都是在为咱们的出行安全加码。

最后,电动车防盗也是个老大难问题。

很多人都有过车子被偷的经历,一把好锁也挡不住技术开锁或者暴力破坏的偷车贼。

针对这个问题,修改意见稿也提出了一个高科技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鼓励车辆选装咱们国家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组成的双模定位模块。

这可比一般的防盗器厉害多了。

它能实现10米范围内的精准定位,你还可以在手机App上给自己的车设置一个“电子围栏”,比如你家小区或者公司楼下。

一旦车子在没有你授权的情况下被移动,或者驶出了这个设定的范围,你的手机马上就会收到警报。

你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车辆的位置,并且把这个位置信息提供给警方,大大提高了找回车辆的可能性。

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震慑偷车贼,让他们的盗窃行为变得风险极高,也让咱们车主的财产安全多了一重科技的保障。

总而言之,虽然这些改动目前还处在征求意见的阶段,但它所指明的方向,无疑是更安全、更实用、更人性化的,是真正从咱们普通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这些内容最终能够成为新的国家标准,那对于每一个电动车主来说,都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好消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