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走进一家新开的鸿蒙智行门店,眼前突然停着一辆流线低伏、仙踪绿的旅行车,尾灯像夜色里流动的星云,大灯像科幻大片里的正义化身,你会不会捏着兜里的车钥匙,动摇半秒钟?新车沉默地横亘在展厅中央,地板反光把线条拉得更长,仿佛在等你来上一场慢性解剖。或者这么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自己的“信仰”押注在一辆旅行车上吗?毕竟,在中国,旅行车一直都像葡萄牙语绕口令——小部分人很爱,大部分人转身就走。
享界S9T,在八月的发布会上被余承东反复强调,像一场关于美学和空间的庄重自白,即将在9月16日正式上市。新车铺展在全国鸿蒙智行门店,一线城市展厅里的销售员已经在练习如何形容“璀璨星河大灯”和“星云尾灯”这类宇宙级命名。设计理念叫“寰宇美学”,听上去像《三体》某个章节标题。直接的证据是视觉冲击:仙踪绿比墨绿色更有侵略性,侧面轮廓下盘扎实,空间感在后排数字化地膨胀。后排轴距超3米、车宽超2米,空间1000毫米——这不是旅行家,是移动小客厅。你可以想象三人困在长途堵车时毫无肢体摩擦,这点是宝马5系都不敢夸口的。
储物能力更像“国产大力士”,后备厢基础容积660升,放倒后排则扩展到骇人的1677升。国产品牌惯于在空间上争高下,有点像小时候谁能把书包塞满谁就是学霸。前备箱也没浪费,38升“Knock-Knock”双击开箱,带着点玄学,不知道哪天会不会有人玩出花样,敲敲车把自己吓一跳。拓展性成了享界S9T的护城河,外置自行车、行李箱......出门旅游时除了把家都搬进去,别的基本都考虑得差不多。有人说国产车有时不顾造型只顾实用,这次感觉设计师是把毕生积蓄的想象力全花到空间里了。
辅助驾驶配置堆得比熟悉的豪华品牌还扎实。华为ADS 4.0系统,车身四周密布着36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4D毫米波雷达、192线激光雷达等,听起来比我脑袋里会用的词还复杂。全向感知、无人泊车、车位到车位自动驾驶,都是参数里的自信。但老实说,这种堆料,在早几年常常沦为“纸面豪华”,关键还要看实际体验是不是只是秀科技肌肉。毕竟国产辅助驾驶的“毕业证书”还没发下来,隔壁高端品牌偶尔也会“翻车”,行业黑话叫“踩红线”,大家其实都在边摸索边犯错。
进到内饰,屏幕比饭桌还大,副驾上标配零重力座椅,压缩机冷暖箱、3K分辨率的中控屏,全家三温区独立空调,甚至B柱加了出风口,严格控制车内的气流分配,仿佛每个乘客都是VIP,哪怕小朋友也能自定义微风轻抚程度。大尺寸副驾屏成了“旅途娱乐圣地”,内外兼修,和传统美式大SUV的阳刚风形成了有趣对照——中国制造变得越来越会“偷家”,你以为是空间,其实是服务细腻度。
动力方面,两种路线纯电与增程,纯电版801km续航,增程版1305km最大续航。电池叫“巨鲸”,雪鸮增程系统套上了神话生物的外衣,说到底还是技术组的取名大战。续航焦虑依然在这个赛道里随风飘扬,可对现有市场来说,已经能甩开一堆“油改电”冤种。用户在意的不光是跑得远,还得跑得安稳,如果电池万一“夏天暴躁”,那车主就得化身局外人看热闹。国内电动车市场惯有的黑色幽默就是:吹得响的,踩坑也响,有时候你听久了都习惯了。
以旁观者身份横看这个产品线索:设计师用美学和空间做诱饵,工程师拿出36个传感器承诺未来无忧,市场部则靠续航、舒适和储物喷薄想象力。但反观用户之所以跨不过那道“旅行车”的门槛,根本不是科技不够,而是现实和理想赛道两条平行线。大家都在追逐“移动宅家”这个高配愿望,但除了少数“空间信仰者”,大多数人更关心的是动线能不能把生活变成旅行,而不是把后备箱变成临时仓库。
我的观点如同验尸报告里的冷静备注:享界S9T是一次集体证明,证明国产高端旅行车能把“美学”和“实用”做到同一张体检单上。三米轴距可以装得下理想,36个传感器也能装得下未来的胆量。但谁会买单?喜欢它的一定有,觉得它多余的也永远有,两者比例可能比男女比例还要牢不可破。国产汽车正站在“证明自己”和“讨好市场”的十字路口,下一步到底是理想推着现实走,还是市场把理想按住照实际来,这事没有标准答案。
推理下来,享界S9T在美学、空间、舒适、智能这四大维度全线飘红。但汽车圈惯有一条长板短板定律:车的长板越长,短板越显眼,国内品牌多半拼的是谁家填得好,最后市场买单图的是谁家不漏水。新车上市,总有一批首批用户试水,他们或许会用半年实际体验做一场缺陷发现之旅。这跟法医看尸体类似,第一份报告总是最精细,后面才慢慢暴露人性和耐久度。
写到这里,身为圈内人难免多想两句:国产高端旅行车,会不会是下一个被网红滤镜吹大的泡沫?当美学、科技和空间都堆满账单,是不是最后还是拼消费群体的“心理安全感”?还是像某些案例那样,等三年以后,才有人会说“其实当年买得挺值”。这问题,也许换个问法更接地气——你愿意放弃所有SUV的“安全感”,去选择一辆“美学感爆棚”的国产旅行车吗?如果回答不出来,那享界S9T或许正好留给你一次思考的机会。
风口年年有,这次轮到了S9T,你会不会也犹豫放大镜下的细节,而错过了推理题里的主线?等9月16日上市后,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到底谁是第一批“敢死队”。谁又能稳坐后排,享受一次属于国产旅行车的“理性感”。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