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隔壁老王,一个开了二十年车的老司机,从桑塔纳到特斯拉,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也算是见证了汽车行业的变迁。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小鹏G7这款车,毕竟它7月3号就要正式上市了,预售价23.58万起,和小米YU7正面竞争,到底值不值得等?
首先说说外观。小鹏G7用了第二代X FACE设计,前脸比G6更简洁,贯穿灯带和分体大灯融合得不错,两侧还加了通风口,看着挺凶悍。车尾灯带环绕着“XPENG”的LOGO,辨识度挺高。尺寸上,G7比G6大了一圈,轴距还是2890mm,但后备厢能塞2277升,比Model Y还能装。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它的无框电吸门,25万级别能配这个,确实有点豪华感。
坐进小鹏G7车里,第一感觉就是极简,极简到连仪表盘都没了,所有信息都集成在15.6英寸的中控屏左上角。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用久了反而觉得视线不用来回切换,更安全。中控台用了真木、皮质和金属拼接,质感不错。副驾后面配了小桌板,后排中央扶手还有50W风冷无线快充,甚至后排头顶还有个8英寸控制屏,能调空调和座椅功能。这些细节,明显是冲着家庭用户去的,比Model Y那种“毛坯房”风格强不少。
但小鹏G7真正的杀手锏,还是它的智能化。Ultra版直接上了3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2200TOPS,相当于9颗英伟达Orin-X,比小米YU7的700TOPS高出一大截。虽然现在L3法规还没完全放开,但这算力储备,未来OTA升级的空间很大。另外,它和华为联合开发的“追光全景AR-HUD”是真香,能把导航路线直接投射在真实路面上,复杂路口提前300米就能看到光毯指引,比低头看屏幕安全多了。
不过小鹏G7的智驾方案有点争议,它坚持纯视觉路线,没装激光雷达,靠11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感知环境。小鹏说靠大算力能弥补硬件短板,比如暴雨天能识别200米外的行人,但极端情况下,纯视觉的可靠性还是不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的组合。这点上,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可能更让人放心。
动力方面,小鹏G7全系单电机后驱,218kW功率,6.5秒破百,家用够用,但和小米YU7四驱版3秒级的加速比,确实不够看。续航倒是挺扎实,CLTC 702公里,800V平台+5C超充,10%-80%只要12分钟,补能效率不错。不过G7的底盘才是惊喜,它用了AI自适应悬架,能根据路况提前调节软硬,还能自我学习优化,21天就能迭代一个新功能。开起来滤震细腻,隔音也比G9还好,舒适性确实顶。
最后说说价格。23.58万是Max版的预售价,用的还是双Orin-X芯片,Ultra版估计得28万左右。但按照小鹏的套路,正式上市可能会降价,比如P7+就比预售便宜了2万。如果G7最终起售价能压到20万出头,那性价比就真炸了。相比之下,小米YU7预计25万起,性能更强,但智能驾驶和舒适性可能不如小鹏G7。
所以,小鹏G7适合谁?如果你想要一台科技感拉满、空间大、舒适性好的家用SUV,对性能要求不高,那G7很合适。但如果你追求加速快、操控好,或者对激光雷达有执念,可能小米YU7更香。不过说到底,车还是得亲自试,7月3号上市后,建议大家去店里摸摸实车,开两圈,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