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爆赚4200亿,21年闷头熬,员工加班压力大

有句话说得好,低调的人往往最能整事。奇瑞就是这种典型,“闷声发大财”的代表。你说现在市面上的国产车谁最能耐?比亚迪响当当,吉利也不甘落后,长城热衷玩营销噱头。但奇瑞一直窝着干正事,最后居然能整出“爆赚4200亿,出口114万辆”这阵仗,多少有点让人服气。

但问题来了,奇瑞这一通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为啥它能“苟且”21年,好好的车企摇身变成出口一哥?你琢磨,别人都想着快马加鞭上市圈钱,奇瑞偏偏在港交所门口兜了七圈,先后栽成六次,干啥去了?你要我看,他们是真的不急,或者说根本没空停下来擦鞋。每次失败,都是外头有事——不是股权扯皮,就是金融危机,再不就是自己掉链子。这年头谁还真心愿折腾21年才上市?这不就是靠着“一根筋的老牛劲头”才硬熬出来的吗。

你再看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出口“井喷”,641万辆整车出去,奇瑞一个干了114万,差不多六分之一都仰仗它。这种体量有多大,想想每27秒海外就多出一辆奇瑞车。咱们总说“国货雄起”,但有多少人真了解奇瑞干了点啥?他们老早从2001年就开始玩出口,业务线撒到一百二十个国家,海外用户五百多万,早就不是闷在家里自嗨的小作坊。咱们最瞧不起的小牌子,有时候才是最能扛事的。

不过话说回来,奇瑞这路子远没外头看得那么爽快。当年奇瑞QQ横空出世,差点推翻整个合资小车市场,成了无数人买车的首选。但“便宜有便宜的代价”,品控差、问题多成了车主们的集体回忆,发动机漏油、变速箱顿挫,甚至还流行“修车排队”的段子。这轮“低端火爆”故事不长,热闹几年后还是得转型。你说国产车为啥老给人“质量不靠谱”的印象?奇瑞这种经历就最有代表性。

转型的路不好走,他们咬咬牙把QQ停了,开始琢磨中高端路数。外头吉利去收购沃尔沃,长城搞哈弗、比亚迪举着新能源大旗猛冲,奇瑞在这些年其实也很挣扎。你要命的还不是外头竞争激烈,关键在于自己内部掣肘,一个企业如果永远是那种“家长式作坊管理”,总会有点阻力。比如这两年,奇瑞动不动让4S店加班到半夜,还强制员工双休日投入,“狼性”的背后到底是不是“透明加班”?暴力增长和员工幸福这事儿,越来越成了摆在台面上的问题。

你敢说上市以后就能改掉这些毛病吗?资本的胃口有多大,谁都清楚。一旦资本冲进来,做不做出口王还是高端旗舰,奇瑞不得不重新规划。有些人说,“他们就是专注造低价出口车,技术弱一点也能混”,但这话有点小瞧人了。看看最近跟华为玩的智能座舱,把“鸿蒙系统”塞进新车,新能源销量半年涨了快一半。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光想卖的多,还想做得更聪明。就像子弹飞一会,终归要飞向高端路线,但往高端靠的路不太容易,别以为进去“港交所”就能一路狂奔不回头。

再看业绩,7月份出口数据猛到爆,每月出口十万辆,新能源同比翻倍。但有个现实是,海外还是靠着传统燃油车顶门,新能源没那么如意。你说现在全世界电动车炙手可热,比亚迪和特斯拉已经拼个你死我活,奇瑞才刚刚靠新能源开路,能不能成谁都说不好。市面变了,技术路线会不会成为他们的下一个巨大坎?

照这么干下去,奇瑞这一波“出口爆赚4200亿”固然值得吹,但大家心里也有疑问:他们是真能撑得住变天吗?能不能补上质量短板,摆脱“修车排队”的冤名?出口大单不代表品质彻底靠谱,就像你去欧洲卖车,服务水平、产品适应都要重新升级。你要在全球市场玩,那就再不能靠“便宜出货”混天下。

奇瑞爆赚4200亿,21年闷头熬,员工加班压力大-有驾

还有另外一个值得琢磨的:他们用21年才熬出来的上市,会不会只是个开头?资本进来,意味着节奏加快,压力变大,管理也容易乱套。内部人和外部市场都开始有新的诉求——员工拼命加班,经销商拼着赚利润,老用户还要继续修车,哪一头松不得。上市之后才是真正的高难度模式。这个时候,比的已经不是谁挣钱快,而是能不能让自己有一套真正的“体系化管理”,服务、技术、品牌起码有一步到位。

你看看别家怎么玩,比亚迪拿电池技术做底牌,吉利靠国际收购取名字,长城拼营销出花样,奇瑞一直是不露声色地压着出口。现在全球市场都在向中国车靠拢,这说明咱们的“车造得便宜还扎实”已经成了优势。但之后呢?难不成中国汽车史永远坐实那句:“薄利多销,低价出货”?奇瑞这路子虽然能跑马圈地,但真到了资本拉高估值,市场要求转型升级的时候,他们是不是还得重新往高端上死磕一把?

奇瑞爆赚4200亿,21年闷头熬,员工加班压力大-有驾
奇瑞爆赚4200亿,21年闷头熬,员工加班压力大-有驾

再说说“加班压榨”和出口爆赚这事,表面上看,企业高增长很猛,但底层员工的幸福感一直是个难题。未来资本进来以后,业绩目标可能还会更恐怖,“狼性企业文化”会不会更加放大,甚至成为新瓶装老酒?之前董事长道歉是挺有诚意,但这事靠态度改变远远不够,企业底子还是得做个大调整。很多大公司都翻在这里,奇瑞能不能打破困局,也是一大悬念。

说回来,“爆赚4200亿,出口破百万”不等于全程顺风顺水,背后多少还是靠“熬、拼”两字。奇瑞是真吃苦耐劳,闷头做自己活,那些外人不看好的出口、低价路线,让他们在海外能扎根。但能不能再往上一个台阶,转型高端、补足质量、完善管理、技术创新,怎么抓才是关键。不靠跟风,不靠大手笔收购,不靠虚头巴脑的噱头,光凭闷头实干,时代终究会给点彩头,但能不能把这彩头变成大势,还得看他们自己怎么折腾。

奇瑞这21年真不是白熬的,从排队修车到出口爆棚,从低端小车到智能座舱,说实话,路够曲折。下一步怎么走,能不能让“每27秒海外卖出一辆”的奇观变成“全球用户主动买单”的高端品牌?能不能让员工安心不用加班?能不能让海外市场真正认可中国车的品质?这些答案都藏在未来。但无论怎么说,“苟住”才能活下去,“捞实在”才有机会走得更远。奇瑞混成这样,对国内自主品牌来说算是个劲爆的励志故事,但想成为真正的全球巨头,还得硬着头皮赶着路,不怕累、不怕磨,还得不断自我颠覆。哪天真成了“下一个万亿市值车企”,再回头看看今天这段,加班、熬夜、质量差评、跌跌撞撞,其实都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

奇瑞爆赚4200亿,21年闷头熬,员工加班压力大-有驾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