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议:长城汽车为何“打死也不做增程式”?

在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场关于技术路线的激烈辩论正引发行业地震。4月21日,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魏牌全新高山MPV预售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宣布:"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明明有更好的Hi4,为什么要开倒车?"1这番言论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增程式电动车销量暴涨的当下显得格外"叛逆"。本文将深入剖析这场技术路线之争背后的商业逻辑、市场选择与技术真相。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议:长城汽车为何“打死也不做增程式”?-有驾

增程式逆袭:市场狂欢下的"过渡技术"争议

增程式电动车(EREV)在2024-2025年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的逆袭神话。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暴涨167%,达到74.9万辆,远超纯电与插混增速1。理想汽车月销突破4万辆、问界M7两个月斩获8.6万订单的市场表现,似乎印证了这条技术路线的成功1。甚至连比亚迪的百万级豪车仰望U8也选择了增程式路线,主流车企纷纷入局的景象,让增程式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技术选择2。

增程式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精准切中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采用"油发电、电驱动"的模式,即便在零下20℃的严寒中,其续航达成率仍比纯电车型高出40%1。对消费者而言,这相当于拥有了一辆"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车"——既能享受电驱的平顺安静,又不必担心找不到充电桩。更诱人的是,增程式结构简单,省去了复杂的变速箱系统,使得造车门槛大幅降低5。

然而,技术派的质疑声从未间断。大众前高管威德曼曾称增程式是"过时技术",长城前高管李瑞峰更直言其"落后是行业共识"1。争议的核心在于,增程式本质上仍依赖燃油,能量需经历"燃油→电→动力"的二次转换,热效率仅47%,远低于混联直驱模式1。在高速工况下,这种能量转换方式会导致效率损失高达20%,亏电状态下动力响应迟滞、噪音振动加剧,用户体验"断崖式降级"3。欧盟甚至计划将增程式踢出新能源补贴名单,这些事实让技术派坚信:增程式只是过渡方案,而非终极解决方案3。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议:长城汽车为何“打死也不做增程式”?-有驾

长城的"技术洁癖":Hi4如何实现降维打击?

在同行纷纷拥抱增程式的大潮中,长城的"逆行"绝非意气用事,而是基于其Hi4混联系统的技术自信。这套被穆峰称为"更好的新能源架构"的技术,究竟有何独到之处?

物理定律的胜利者:增程式在高速场景下的能耗悖论,本质是热力学定律的硬约束。而Hi4通过智能切换动力模式,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可直接驱动车轮,避免能量"弯弯绕绕"的转换损失3。实测数据显示,Hi4系统WLTC综合油耗仅0.97L/100km,较增程式低15%-20%3。这种效率优势在长途出行场景下尤为明显。

全场景覆盖的"六边形战士":Hi4系统通过9种模式智能切换,实现全速域能效最优3。数据显示,34.7%的用户行驶里程处于发动机高效直驱区间,这正是Hi4的优势领域4。对比增程式单一的串联模式,Hi4的综合效率提升23%,真正做到"既要省油又要动力"3。第二代Hi4系统更进一步,搭载热效率41.5%的1.5L混动发动机,独创后电桥智能脱开技术,使高速能耗再降10%3。

技术纵深的护城河:长城在混动技术上的积累为其提供了"不跟风"的底气。Hi4性能版以"全系四驱+城市NOA"杀入11万元区间,直击家庭用户刚需3。魏牌高山MPV搭载的Hi4性能版,正是长城技术路线的集中体现——作为一款MPV,它需要更强的动力储备和更稳定的行驶表现,这正是增程式难以兼顾的24。

穆峰的发言直指行业痛点:"没有花式营销,只有比增程更靠谱的Hi4"6。这种"技术洁癖"式的坚持,在浮躁的市场环境中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短期红利与长期主义的深刻矛盾3。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议:长城汽车为何“打死也不做增程式”?-有驾

市场向左,技术向右:路线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这场看似技术路线的争论,实则是两种商业哲学的交锋。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2023年预言:"那些还在搞多档PHEV的国产车企,在未来一两年内都会改成增程式"2。他甚至点名长城和吉利,认为它们"早晚都会转到增程式这条路上去"2。然而两年过去,长城不仅没有转向,反而更加坚定地高举技术大旗。

消费者真的懂技术吗? 市场数据显示,36%的增程车主开始关注亏电动力衰减、智驾稳定性等核心痛点3。早期消费者可能被"冰箱彩电大沙发"吸引,但随着认知深入,技术本质终将浮出水面。正如行业观察者指出:"判断一种路线、一款车型的成功与否,终究要看市场成绩说话"7。但市场反应与技术先进性之间,永远存在时间差。

政策红利的变化:增程式目前享受新能源补贴和牌照优惠,但这种政策红利正在退潮。欧盟计划取消对增程式的补贴,中国部分城市也已将增程式视同燃油车管理8。一旦政策优势消失,增程式的市场吸引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企业战略的差异:长城选择拒绝增程式,是基于其技术路线与战略的理性取舍8。聚焦硬派越野(坦克系列)和性价比车型(哈弗系列)的长城,与主打家庭市场的理想本就不在同一赛道。集中资源强化混动(Hi4)及氢能优势,反而能巩固其差异化竞争力8。

这场争论没有绝对的对错,正如汽车评论人指出:"增程和插混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车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一个长期生活在西藏且经常出入工地的人,迈巴赫S级一定不如丰田兰德酷路泽更好用"5。技术路线的多元化,正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志。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议:长城汽车为何“打死也不做增程式”?-有驾

行业启示:长城的选择给我们什么思考?

长城的"顽固"给喧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一剂清醒剂。在资本狂热追逐短期回报的今天,这种对技术本质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

用户需求的本质回归:当行业沉迷于"配置军备竞赛"时,长城选择回归汽车的本质——高效的动力系统和可靠的驾驶体验。魏牌前总经理刘艳钊指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4。这种用户思维,或许比跟风炒作更能赢得长期忠诚。

技术路线的长期主义:在2025年这个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企业面临"过渡方案"与"终极方案"的战略抉择。长城押注Hi4和氢能,是在为后补贴时代布局。历史证明,那些在技术变革期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往往能穿越周期持续领先。

中国汽车的创新自信:从跟随到引领,中国汽车业需要更多像长城这样的技术自信。穆峰直言"用增程是开倒车"的背后,是国产车企对自主创新的底气8。这种自信,正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

在发布会最后,穆峰那句"长城汽车,绝不向技术妥协!"的宣言5,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战斗檄文,更应成为整个行业的镜鉴。当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场,唯有回归技术本质、尊重科学规律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马拉松中笑到最后。而消费者,终将在体验过各种技术路线后,用手中的钱包做出最公正的判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