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限速20跑到70断了后悬挂,车主拒绝酒精检测也不走保险,2吨多的电动车过坑为什么比1.5吨油车更容易出事?

小米SU7限速20跑到70断了后悬挂,车主拒绝酒精检测也不走保险,2吨多的电动车过坑为什么比1.5吨油车更容易出事?

前阵子修车时遇到个客户,开着他那台刚提三个月的电动SUV来,说底盘有异响。我把车架起来一看,好家伙,后悬挂球头的橡胶套已经开裂了,问他平时怎么开的。他说就正常上下班啊,偶尔周末带家人出去玩。我又问:“遇到减速带或者坑洼路段呢?”他想了想:“那不都是直接过吗,车这么重,应该没事吧。”

我笑了笑没说话。这大概是最近半年里,我第七次听到类似的话了。

燃油车年代养成的驾驶习惯,放在电动车上可能真不太够用。这话听着玄乎,但确实有门道。

670公斤的电池包意味着什么

小米SU7限速20跑到70断了后悬挂,车主拒绝酒精检测也不走保险,2吨多的电动车过坑为什么比1.5吨油车更容易出事?-有驾

一台普通的燃油中型轿车,整备质量差不多在1.4到1.6吨之间。但你去看现在的电动车?两吨往上走很正常,有些车型甚至接近2.5吨。

这多出来的重量主要来自电池。一块70多度电的电池包,重量就有六七百公斤。相当于车里常年坐着十个成年人。

初中物理学过的动量定理,在这儿就派上用场了。质量乘以速度,得出的动量越大,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就越大。同样是过一个坑,2吨多的车和1.5吨的车,悬挂承受的瞬时压力完全是两码事。

车企为了续航,又在悬挂上做轻量化。铝合金支臂看着又粗又结实,其实内部结构可能做了镂空处理。这本身没毛病,是工程设计的常规操作。但问题在于,更重的车身配上为减重设计的悬挂,这中间的平衡点比想象中脆弱。

粗壮支臂不是最薄弱的环节

修车这些年,我发现一个规律:车主往往盯着那根粗壮的悬挂支臂,觉得这么粗应该很结实。但真正容易先出问题的,是连接处的球头和橡胶衬套。

小米SU7限速20跑到70断了后悬挂,车主拒绝酒精检测也不走保险,2吨多的电动车过坑为什么比1.5吨油车更容易出事?-有驾

这些部件为了保证车轮的灵活性,材料特性上必须有一定韧性和活动空间。强度再高,也有上限。车重了,冲击大了,这些“关节”部位的磨损速度就会明显加快。

年初那台小米SU7过坑断悬挂的事,网上传得挺广。限速20的乡村路,车速到了70,右后轮撞击坑洼边缘,先是爆胎,然后冲击力传到悬挂,摆臂直接断了。

官方后来给出的数据是:车辆悬挂设计标准为45公里时速通过15厘米深坑,而事故中的瞬时冲击力达到38000牛顿,超过设计载荷3.2倍。车主事后拒绝酒精检测,也没走保险理赔,这事儿就更说不清了。

但这案例至少说明一点——电动车的悬挂系统,确实对路况和车速更敏感。

薄胎硬悬挂的组合

小米SU7限速20跑到70断了后悬挂,车主拒绝酒精检测也不走保险,2吨多的电动车过坑为什么比1.5吨油车更容易出事?-有驾

现在的电动车,为了外观好看和操控性能,轮毂越做越大,轮胎扁平比越来越低。这种配置在铺装路面上开起来确实爽快,过弯利索,路感清晰。

可胎壁一薄,轮胎的缓冲能力就打了折扣。原本可以被轮胎吸收掉的一部分冲击,现在更多地传递给悬挂系统。

再加上车重导致悬挂调校偏硬——软了的话车身动态会很笨重——路面传来的震动就更直接地作用在悬挂结构上。这套组合在平整道路上表现出色,遇到减速带和坑洼路面,宽容度就小了很多。

我店里有个客户,把原厂21寸轮毂换成了19寸,配了胎壁厚一些的轮胎。他说牺牲了点颜值和极限操控,但过减速带的时候心里踏实多了,也不用那么小心翼翼。

各有各的选择,看你更看重什么。

铝合金的视觉欺骗

小米SU7限速20跑到70断了后悬挂,车主拒绝酒精检测也不走保险,2吨多的电动车过坑为什么比1.5吨油车更容易出事?-有驾

很多人觉得,铝合金悬挂看着粗壮,应该比钢制的更高级,更结实。

其实铝合金的优势在于轻,而不是硬。它的韧性通常不如钢材,在承受异常的横向或轴向冲击时,相对更脆,更容易发生断裂。

工程师设计时,会根据车辆的使用场景和目标工况,在强度、重量和成本之间找平衡点。这个平衡点能覆盖绝大多数用户在绝大多数路况下的需求,但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防呆”。

毕竟在“油电同价”的背景下,电池成本已经占了整车的三四成。其他地方的成本控制,多少会有取舍。

一些实用的建议

小米SU7限速20跑到70断了后悬挂,车主拒绝酒精检测也不走保险,2吨多的电动车过坑为什么比1.5吨油车更容易出事?-有驾

说了这么多,回到最实际的问题:怎么开才能少遭罪?

遇到减速带或者坑洼路段,提前减速是硬道理。能降到20以下就降到20以下,别仗着车重觉得碾过去没事。通过的时候尽量保持车身正向,让两个轮子同时接触障碍,这样冲击力会分散,比斜着单轮受力好得多。

如果你那边路况确实不太好,可以考虑调整轮胎配置。换扁平比高一点的,胎壁厚一些,缓冲能力会好很多。虽然没那么运动范儿,但用起来省心。

胎压也别打太高。虽然高胎压能稍微降低点能耗,但会让轮胎变硬,缓冲性变差。

最重要的是定期检查底盘,特别是球头和橡胶套这些连接部位。看看有没有松动,有没有开裂。这些小毛病早发现早处理,花不了多少钱。拖到悬挂出大问题,那维修费用就不是小数目了。

最后

小米SU7限速20跑到70断了后悬挂,车主拒绝酒精检测也不走保险,2吨多的电动车过坑为什么比1.5吨油车更容易出事?-有驾

电动车还是新鲜事物,技术在进步,标准也在完善。车企有成本压力,消费者有性能期待,工程师得在中间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不是说所有断轴都是质量问题,也不是说车主都开得太野。具体情况得具体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车比你想象中金贵,开的时候得多留个心眼。

网上那些视频看看就行,别全当真。拍视频的人不会告诉你他当时开多快,路况多糟糕,之前有没有保养过底盘。

懂点门道,开得明白,车才能少遭罪,你也能少花冤枉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