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小鹏终于搞增程了!但你猜怎么着?人家压根儿不叫“增程”,直接整了个新词儿——超电。听着是不是有点玄乎?别急,咱今天就掰扯掰扯,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凭啥敢叫“超电”?而且啊,我前两天刚从慕尼黑车展回来,大师兄在台上那番话,我现在回味起来,味儿正着呢。
说实话,以前我总觉得小鹏这牌子,就是个“纯电死忠粉”,死磕智驾、死磕800V、死磕超充,好像多加个油箱就是背叛理想。但现在一看,人家不是不懂变通,是憋着放大招呢。你看现在国内市场,纯电销量都快见顶了,大家伙儿都开始琢磨“电不够用咋整”“跑长途慌不慌”。这时候,理想、问界这些哥们儿靠着增程杀出一条血路,月月销量干到两三万,你说小鹏能不眼红?
但小鹏的逻辑不一样。它搞增程,不是为了在国内跟谁抢那口饭吃,人家目标是——出海!官方都说了,2030年海外销量要占一半。欧洲、东南亚、中东……这些地方充电桩啥样,咱心里都有数。你拿个纯电车过去,车主一周充三次电,谁受得了?所以增程这玩意儿,在海外就是刚需,是打开市场的“钥匙”。
可问题来了,增程技术谁不会啊?为啥非得是小鹏的“超电”?重点来了——电池够大,才敢叫超电!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增程车,纯电续航也就200公里出头,一周充两三次电,说是“可油可电”,其实还是离不开加油站。但小鹏不一样,直接把纯电续航拉到450公里,什么概念?你上下班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短途出行完全当纯电车开。这体验,跟开Model Y有啥区别?而且综合续航直接飙到1600公里以上,#小鹏X9超级增程续航公布同级全球第一#,这数据可不是吹的,是实打实测出来的。
我有个朋友刚提了小鹏X9超充版,他跟我说:“现在开这车,公司楼下充电桩空着我都懒得充,油箱加满能跑半个月。” 这就是底气。你想想,当你在阿尔卑斯山脚下自驾,电量剩30%,前面没桩,你会不会慌?但超电车主?无所谓,反正还有油,智驾系统继续接管,该看风景看风景。
还有人说,增程不就是“脱裤子放屁”吗?有这钱不如直接上纯电。这话搁五年前可能成立,但现在,超电的本质,是把小鹏最牛的智驾、座舱、设计,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送到全世界。它不是退步,是战术转移。
你别看名字叫“超电”,听着像营销话术,但它真把“无限接近纯电体验”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大电池+高效增程器,既保留了电车的安静平顺,又解决了里程焦虑。你说它是增程?它更像是一台“自带充电宝的纯电车”。
所以啊,别再纠结“增程”这个标签了。小鹏这次玩的,是降维打击——用纯电的标准做增程,用全球的视野做产品。超电来了,不是为了卷死谁,是告诉所有人:未来的电车,不只有非黑即白的选择,还能有更聪明的活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