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热闹,新车跟下饺子似的,一波接一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不,工信部最新一期的新车申报目录一出来,大家伙的目光又被比亚迪给吸引了。
这次的主角,是比亚迪家族里公认的“颜值担当”——宋L,不过它这次有了个新名字,叫宋L GT。
很多人可能就纳闷了,这车屁股后面多了个“GT”的字母,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简单换个标,还是有什么真材实料的升级?
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侦探”,把这台刚刚曝光的宋L GT,从里到外好好地聊个明白。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个“GT”到底代表啥。
在以前开油车的年代,GT通常指的是那种动力强、坐着舒服,能开着跑长途的豪华跑车。
但现在到了电车时代,尤其是在咱们国内,这个GT的含义就变得灵活多了。
它更像是一个标签,告诉大家“我这个版本更运动、性能更好”。
所以,看到宋L GT,大家可别以为它要变成一台两门跑车了,它的底子还是那台我们熟悉的中型SUV。
这次的变化,更像是一次中期升级,是比亚迪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的一次精准强化。
那么,这次强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咱们先从大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外观说起。
从申报图来看,宋L GT的整体造型和现在卖的宋L EV差别不大,那个流畅、低趴的轿跑SUV身姿还在,毕竟这个设计是它的一大卖点,没必要大改。
真正的变化,都藏在细节里。
最明显的就是车头,它的前包围造型变得更加夸张,用了更大面积的黑色装饰件,让整个前脸看起来更有攻击性,就像一个运动员换上了一身更专业的比赛服,显得精气神十足。
还有车头大灯中间的那块饰板,也从原来的车身同色变成了亮晶晶的黑色,跟前包围的黑色装饰形成了呼应,整体感更强。
车身侧面和车尾基本保持原样,那个很拉风的电动升降尾翼也还在,只是车尾右下角多了一个醒目的“GT”标识,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台车,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台了。
总的来说,外观上的改动,就是在不破坏宋L原有美感的基础上,给它增添了几分“狠劲儿”,让它更符合“GT”这个名字所代表的运动感。
如果说外观的变化只是“开胃小菜”,那接下来的这个升级,可就是一道“硬菜”了,甚至可以说是这次升级的核心亮点,那就是它很有可能会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这个配置有多重要呢?
咱们打个比方来解释一下。
现在市面上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主要靠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些传感器来感知路况。
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能看清路标、识别红绿灯,但在光线不好的晚上、下大雨或者起大雾的时候,就容易“看不清”。
而激光雷达,就相当于给车子装上了一双“火眼金睛”,它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束,能非常精确地建立一个周围环境的三维立体模型,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它都能准确地知道前面那辆车、旁边那个行人离自己有多远,是什么形状。
有了这个东西,智能驾驶的水平就能上一个大台阶,尤其是在路况复杂的城市里开车,比如在拥挤的十字路口转弯、在小区里避让突然窜出的行人和电瓶车,激光雷达都能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所以,我们常说的高阶智能驾驶,特别是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基本上都离不开激光雷达。
在现在的宋L EV上,只有高配车型才装备了带激光雷达的“天神之眼B”系统,而入门版用的是纯视觉方案。
如果这次宋L GT真的能做到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那就意味着比亚迪要把这项过去属于高端车型的“黑科技”,彻底普及开来,让更多人花更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最顶尖的智能驾驶体验。
这一步棋,可以说是直接把竞争对手给将了一军,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然,一台主打运动的“GT”车型,光有聪明的“大脑”还不行,还得有一副强壮的“身体”。
在动力方面,宋L GT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它依然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版本,但动力参数进行了一些提升。
最值得关注的是后驱低功率版本,也就是未来的入门款车型,它的电机最大功率从现在的150千瓦提升到了170千瓦。
别小看这20千瓦的提升,换算成马力大概是27匹,对于日常驾驶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起步和中段加速会更轻快、更有力,让你在等红绿灯或者需要超车的时候更有信心。
对于卖得最多的入门款进行动力升级,这无疑是比亚迪非常有诚意的一个做法。
而四驱版车型,它的前电机功率也从150千瓦小幅提升到了160千瓦,虽然提升不大,但也算是锦上添花,让整车的动力储备更加充足。
说了这么多变化,我们最后再来分析一下,比亚迪为什么要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宋L GT这么一款车呢?
答案其实就藏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
宋L EV所在的20万级别的纯电中型SUV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简直就是“神仙打架”。
前有主打智能驾驶的小鹏G6,后有性价比突出的深蓝S07,最近又杀出来一个蔚来旗下的新品牌乐道L60,背靠换电体系,来势汹汹。
根据公开的销量数据,今年6月份,宋L EV的销量是1608辆,这个数字在强手如林的比亚迪家族里,并不算特别突出,也说明它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进则退。
因此,宋L GT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比亚迪吹响的一次反击号角。
它通过增加激光雷达这样的高价值配置,并提升入门车型的动力性能,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用更高的“质价比”,重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这种“加量不加价”甚至“加量还可能降价”的策略,是中国品牌在激烈竞争中屡试不爽的法宝,它不仅能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广大的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