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车双发!高配来袭,钱包准备好了吗?

大伙儿最近都在聊什么?

估计十有八九绕不开小米汽车。

那台SU7刚上市的时候,热度简直是铺天盖地,像是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个深水炸弹,到现在那水花还没落下去呢。

可这边大家伙儿的SU7还没提到车,那边网上又传开了,说小米的后手已经准备好了,而且一出手就是两台新车,一台是能拉着全家老小出门的大块头SUV,另一台是神神秘秘的小车。

小米新车双发!高配来袭,钱包准备好了吗?-有驾

这下可好,大家的好奇心又被勾起来了。

雷军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是不是想像当年做手机一样,用一套组合拳,把整个汽车市场给搅个天翻地覆?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得澄清一下,网上有些消息传得有点走样,说什么“SU7和YU7”,这其实是个误会。

小米汽车目前正儿八经发布并且在卖的,就只有SU7这一款。

它就像是小米汽车派出来的先锋官,用它那个漂亮的外形和够劲的性能,先把小米汽车的旗子给插稳了。

所以,这次谍照里曝光的新车,可不是SU7的什么兄弟车型,而是小米汽车产品线里的全新成员,是雷军准备扩大汽车版图的下一步大棋。

咱们先来看那个最惹眼的大块头,内部给它起了个代号叫“昆仑”。

这名字一听就不是善茬,昆仑山嘛,在咱们中国文化里那可是万山之祖,分量十足,看得出来小米对这台车的期望有多高。

虽然测试车裹得严严实实,跟个粽子似的,但那庞大的身形是藏不住的。

有消息说,这车定位是中大型的六座SUV,车身长度可能会超过现在市面上很火的理想L9和问界M9,但整个车身姿态会更低一些,没那么像个方方正正的“大盒子”,多了一丝运动感。

这在同级别的家用SUV里头,还真挺少见的。

这台“昆仑”最大的看点,是它用上了“增程式”动力。

啥叫增程式?

说白了,就是车上带了个小型的发电机,平时主要靠电池里的电驱动车轮,开起来跟纯电车一样又安静又平顺。

要是电快用完了,或者要跑长途,那个发电机就开始烧油发电,补充到电池里,让你能接着跑,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这种技术特别对咱们中国家庭的胃口,平时在城里上下班用电,省钱又环保;周末节假日想带家人去远点的地方玩,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

小米新车双发!高配来袭,钱包准备好了吗?-有驾

当然,这块市场现在可热闹了,理想汽车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精准定位,已经成了好多家庭的首选;华为加持的问界系列,特别是M7和M9,也是卖得风生水起。

小米这台“昆仑”想从这两大高手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光靠车子大、座位多肯定是不够的。

那小米的底气在哪呢?

我看有两点。

第一就是小米一贯的杀手锏:价格。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SU7发布会的场景,当价格公布的时候,那种震撼力。

小米很可能会在这台“昆仑”上复制同样的策略,把别人需要加钱选配的好东西,比如空气悬架、后轮转向这些,直接给你变成标配,但总价可能还比对手更有吸引力。

第二点,也是小米最独特的优势,就是那个“人车家全生态”的智能体验。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开着“昆仑”在回家的路上,车上的导航和音乐跟你手机里的是无缝衔接的;后排的孩子用小米平板就能自己调座椅和空调;你快到家的时候,车子还能帮你提前把家里的灯和空调打开。

这种车、手机、智能家居连成一体的体验,是传统车企给不了的,也是其他新势力品牌短时间内很难模仿的。

从谍照里车顶上那个明显的凸起看,那应该是激光雷达,说明在智能驾驶方面,小米也是下足了本钱,硬件上先给你堆到顶。

如果这台车明年真能上市,那它的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从理想和问界手里,把那些既看重家庭实用,又追求科技感和性价比的消费者给争取过来。

说完了这个大家伙,咱们再来看看另一台神秘的小车。

从照片上看,它的个头比SU7要小巧一些,车身线条也更紧凑,有点那种溜背的跨界车味道。

这台车的定位就非常清楚了,主打的就是年轻人市场,或者是刚组建家庭的小两口。

它的价格很可能落在15万到20万这个区间,动力上大概率会是一台纯电车。

这个价位段,可以说是新能源车市场里竞争最惨烈的地方,比亚迪的元PLUS、海豚,大众的ID.3,个个都是销量榜上的常客。

小米想在这里分一杯羹,没点真本事是不行的。

小米新车双发!高配来袭,钱包准备好了吗?-有驾

这不就是小米做手机的老路子吗?

SU7就像是小米手机里的数字旗舰系列,用最顶尖的技术和设计,把品牌形象立起来,吸引那些最懂行的科技爱好者。

而这台未来的小车,就扮演了“红米”的角色,主打一个高性价比,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格,提供一个远超预期的产品,目标就是跑量,让更多的人能开上小米的智能汽车。

对于那些预算不多,但又不想在设计、智能这些方面妥协的年轻人来说,这台小车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从SU7的一鸣惊人,到这两台新车的同步路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小米造车的一个核心逻辑:快、准、狠。

这种互联网公司特有的高效率,让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覆盖不同市场的产品。

但速度快,也意味着挑战巨大。

其中最大的一个坎,就是产能问题。

SU7刚上市那会儿,订单多到工厂根本来不及生产,很多人下单一等就是大半年。

虽然小米官方后来公布的数据显示,交付速度已经很快了,比如两个多月就交付了超过两万台,这在行业里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但这还仅仅是一款车。

要是明年“昆仑”和这台小车接连上市,三款车一起卖,小米自己的工厂和背后的供应链能不能顶得住,这是所有人心里头的一个大问号。

雷军当初承诺的“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到时候还能不能实现,这直接关系到小米汽车的口碑。

现在来看,小米汽车的棋盘已经完全铺开了,每一步都走得很有章法。

用旗舰跑车SU7打响名声,用增程SUV解决家庭用户的续航痛点,再准备用一台亲民的纯电小车来抢占最广大的市场。

高、中、低端搭配,纯电和增程两条腿走路,再加上独一无二的智能生态系统作为粘合剂,这套打法确实高明。

雷军说过,小米要造的是“老百姓买得起的、好看又好开的好车”。

从现在这个布局来看,他正在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看到这些有实力的大厂互相竞争,甚至“打架”,绝对是件好事。

因为它们卷得越厉害,我们能买到的车就会越好、越便宜。

现在,就看小米这两台新车最终会以什么样的配置和价格来到我们面前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