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差,快充充满能校准吗,完全放电有用吗

很多开新能源汽车的朋友,特别是那些驾驶磷酸铁锂电池车型的车主,可能都遇到过一些让人心里犯嘀咕的情况。

比如说,头一天晚上看仪表盘,显示充满电能跑380公里,结果第二天早上兴冲冲地出门,发现续航里程变成了350公里。

或者更常见的是,在充电站明明看着屏幕显示充电到100%了,可刚把充电枪拔下来,仪表盘上的电量就瞬间掉到了98%或者97%。

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差,快充充满能校准吗,完全放电有用吗-有驾

这些不大不小的续航数字波动,就像个磨人的小妖精,时刻撩拨着车主的续航焦虑。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开始在网上寻求解决办法,于是各种所谓的“电池校准秘籍”应运而生,其中流传最广的两个说法就是:用快充把电池充满,或者干脆把电池电量彻底用光再充满,就能让续航显示恢复准确。

那么,这些方法真的科学吗?

它们到底是爱护电池的良方,还是加速电池损耗的错误操作呢?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背后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磷酸铁锂电池的电量显示,会比其他类型的电池更容易出现不准的情况?

这并不是车辆的质量问题,也不是电池管理系统(BMS)出了故障,而是由磷酸铁锂这种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我们可以把电池的电压想象成一个水库的水位,电池管理系统就是通过监测这个水位的高度,来估算出水库里还剩下多少水(也就是电量)。

对于三元锂电池来说,它的这个“水库堤坝”坡度比较明显,放电的时候,水位(电压)会相对均匀地下降,所以通过观察水位高度,就比较容易判断剩余水量。

但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特性就完全不同了,它的“水库堤坝”在很长一段放电区间内,都非常、非常的平坦。

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差,快充充满能校准吗,完全放电有用吗-有驾

尤其是在电量从80%下降到20%这个最常用的区间里,它的电压几乎没什么变化。

这就给电池管理系统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就好比让你去判断一个巨大且水平的游泳池里还剩多少水,你只看水面高度,是很难精确判断的,因为水少一点和多一点,水面高度的变化微乎其微。

电池管理系统遇到的就是同样的难题,它看着几乎一成不变的电压,很难精确地计算出电池的真实剩余电量(SOC),所以估算出的续航里程自然也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和跳动。

可以说,这是磷酸铁锂电池为了换取高安全性、长寿命和低成本而付出的一个小小代价,也是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技术领先,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这种高性价比电池的底气所在。

了解了根本原因,我们再来看第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用快充充满到100%来校准电池。

这个想法的逻辑很简单,既然中间过程看不准,那我就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气,把所有电池单体都顶到最高点,让它们达到一个统一的满电状态,这样电池管理系统不就知道上限在哪,从而完成校准了吗?

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

直流快充的原理是用远高于电网电压的大电流,直接灌入电池包。

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电流会对电池系统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干扰。

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差,快充充满能校准吗,完全放电有用吗-有驾

电池管理系统想要在这种“惊涛骇浪”的环境下,去精细地测量每一个细小电池单体的微弱电压变化,无异于想在狂风暴雨的工地上,用一杆普通的天平去称量一粒灰尘的重量。

周围全是巨大的电气“噪音”,它自身的测量基准都会受到影响,得到的数据失真严重,根本无法作为精确校准的依据。

所以,指望用快充来校准,不仅效果不佳,反而可能因为数据不准,让电池管理系统的学习发生错误,越校越不准。

更严重的是这种操作对电池本身的伤害。

当电池充电接近充满状态时,比如90%以上,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此时如果继续使用大电流快充,就相当于往一个快要装满的杯子里猛倒水,水很容易就溢出来。

在电池里,这些“溢出来”的能量,会导致锂离子无法正常地嵌入到负极材料中,而是在负极表面析出,形成树枝状的金属锂结晶,这个过程在专业上被称为“析锂”。

析锂对电池的伤害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

这些像小刀片一样的金属结晶,会一点点地消耗掉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导致电池容量的永久性衰减。

更危险的是,如果这些结晶生长得过长,就有可能刺穿电池内部的隔膜,造成正负极直接接触,引发内部短路,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热失控和起火。

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差,快充充满能校准吗,完全放电有用吗-有驾

已经有相当多的案例和维修中心的数据表明,一些车主因为错误地相信“快充校准法”,长期、频繁地刻意使用快充桩将车辆充至100%,结果导致电池的健康度(SOH)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远超正常衰减速度的下降。

这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那么,再来看第二种更极端的说法:把电量彻底用光,开到车辆趴窝,然后再去充满,以此来“重置”电池。

这种做法比快充充满的危害性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电池的“酷刑”。

磷酸铁锂电池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禁区”,那就是深度放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放”。

一个大的电池包,是由成百上千个小的电池单体串并联组成的。

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这些小单体之间必然会存在极其微小的差异,有的强壮一些,有的则体质稍弱。

当你把整车的电量用到极限,开到完全动不了的时候,整个电池包的电压已经非常低了。

此时,那些体质最弱的电池单体,其自身的电压必然已经跌破了安全的底线。

一旦电压过低,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结构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崩塌和损坏,活性物质会永久性地失去活性。

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差,快充充满能校准吗,完全放电有用吗-有驾

这就好比一根链条,它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那一环,你把链条拉到即将断裂的程度,最弱的那一环必然已经产生了永久的损伤。

你每一次把车开到趴窝,都等于是在亲手摧毁电池包里最薄弱的那几个环节,每一次都会造成永久性的容量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是无法通过充电来恢复的。

为了追求一个看似准确的续航数字,而用这种自残的方式去折损电池的物理寿命,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血亏的。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正确的方法恰恰是那些错误做法的反面,也是汽车厂商在说明书里通常会建议的:定期进行一次完整的慢充。

慢速交流充电的电流非常温和,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地为电池补充能量。

在这个平稳、安静的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有足够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去仔细地、精确地监测每一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变化,并启动“均衡”功能。

所谓均衡,就是当某个单体率先充满时,系统会给它小小的“放电”,好让它等等其他的“慢同学”,最终让所有单体尽可能地达到一致的满电状态。

通过这样一次完整的、高质量的慢充过程,电池管理系统就相当于重新学习和校准了整个电池包的真实状态,续航显示自然也就会变得更加准确。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日常使用,随用随充,快充慢充结合,不必有过多焦虑。

当有条件的时候,比如在家里或者公司的慢充桩,每周或者每两周,让车辆安安稳稳地进行一次完整的慢充,从较低电量充到100%,并让它在充满后继续连接充电器一两个小时,给足电池管理系统学习和均衡的时间。

这才是真正科学、安全、有效的电池保养和校准方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