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车价降到快破底线了,消费者居然不买账?
就在这个10月,比亚迪放了个大招,新款秦Plus DM-i起步价直接砍到6.98万,这可是混动轿车头一回跌到7万块以下。按理说,这么给力的价格摆在面前,4S店门口应该排长队才对吧?可现实狠狠打了脸——9月份的销量数据出来,全系不涨反跌,同比下滑了5.5%。这事儿搁以前,简直不敢想象,毕竟比亚迪靠着价格战打天下,那可是一打一个准儿。
咱们得琢磨琢磨,这到底是咋回事?
如今这车市啊,早就不是几年前那个样子了。你要是最近正琢磨着买车,可千万别只盯着价格看。插电混动车型这两年突然就不吃香了,数据摆在那儿,7月份纯电动车的销量蹭蹭往上涨,涨幅达到24.5%,可插混车型呢?居然掉了0.2%。别小看这零点几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整个市场的风向彻底变了。
温州有个90后妈妈叫丁洁,去年买的插混车,当时销售吹得天花乱坠,说是既能当电车开又能当油车用。结果呢?她家小区根本装不了充电桩,每次都得开到外面找充电站,麻烦得很。没电的时候当油车开,油耗比纯油车还高,这不是花钱买罪受嘛?现在像丁洁这样的车主越来越清醒了,要买纯电就一步到位买纯电,别搞那些不上不下的。
可比亚迪呢?之前把宝全压在插混上了。8月份的数据显示,秦系列里头有74%都是插电混动版本,这在市场转向的时候就成了包袱。你再怎么降价清库存,消费者不认这个账了,那也是白搭。
更狠的在后头。对手们早就磨刀霍霍了,吉利这次玩得最溜。人家直接照着比亚迪的路子反着来——星愿的售价比海鸥还低1.4万,配置却给到了海豚的水平,8月份一个月就卖出去4.6万多台,比五菱宏光MINIEV还多卖了8000辆。你说这让比亚迪怎么玩?银河L6瞄准秦PLUS,银河E5对标元PLUS,全都是“我给的配置比你高,价格比你低”的打法。消费者又不傻,同样的钱,谁不愿意买配置更好的?
这里头还有个坑,很多人不知道。现在千万别再抱着“等等党必胜”的心态了。浙江有个尹先生,2022年花了26万多买的海豹EV,700公里续航,当时觉得挺值。结果你猜怎么着?现在650公里的版本不到19万就能拿下,这才过了两三年,车价直接蒸发了7万多。这种事儿在新能源车圈子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车企们轮着降价,买家们都想着“再等等肯定还会降”,结果谁都不敢下手,销量反而越来越差。
比亚迪的高端车型也没逃过这一劫。汉系列之前多风光啊,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月能卖3万多台,现在呢?今年8月只卖了7700多辆,同比跌了快一半。为啥会这样?说白了就是网约车司机太爱买汉了。你想想,本来想买台高端车撑门面的,结果一上街满大街都是网约车同款,这谁还有面子?
说起来,2025年买车跟以前真的不一样了。光看价格便宜没用,得看整体实力。比亚迪之前一门心思搞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技术,把智能驾驶晾一边了。现在的消费者可精明了,买车都要看有没有城市NOA、自动泊车这些智能功能。人家华为和上汽合作推出的智驾车才卖15.98万,比亚迪这才急着推什么“全民智驾”,结果还被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阴阳怪气地说“不太好用”。这一下,比亚迪的面子里子都丢光了。
咱们换个角度看这事儿。比亚迪这些年靠着价格战杀出一条血路,但现在市场规则变了。以前大家买车主要看价格实惠不实惠,现在呢?年轻人买车要看智能化程度,中年人关心安全配置和舒适性,就连老年人都开始琢磨辅助驾驶好不好用。单纯拼价格的时代已经翻篇儿了。
还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最近跟几个准备买车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的想法跟以前大不一样。有个哥们儿本来看中秦PLUS,价格确实给力,可到4S店转了一圈就改主意了。为啥?因为他发现同价位的其他品牌车型,要么屏幕更大,要么音响更好,要么座椅更舒服。这年头,消费者早就过了“便宜就行”的阶段,都开始讲究性价比和体验感了。
车企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新能源车这块蛋糕看着挺大,可真正赚钱的没几家。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拼命往下压成本,压到最后发现利润没了,只能靠走量维持。比亚迪这次降价,表面看是抢市场份额,实际上可能是被逼的——库存压力大,新车型要上市,旧款不赶紧清掉怎么办?
不过话说回来,比亚迪也不是完全没招。人家这些年积累的技术底子还在,供应链管理能力也是一流的。就是在智能化这块确实掉队了,得赶紧补课。要是能把智能驾驶做起来,配合上原本的价格优势,翻身还是有机会的。
这事儿给咱们普通消费者的启发是啥?买车真别光看牌子大不大、价格低不低。第一步得搞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有没有固定车位?每天开车的路况怎么样?需不需要智能驾驶功能?这些问题想明白了,再去看车型。插混适合那些偶尔跑长途、家里又有充电条件的人;纯电适合市内通勤为主、充电方便的上班族;智能驾驶对经常跑高速的人来说就很实用。
再说价格这块儿,现在真不用死等降价。车市竞争这么激烈,这个月降1万,下个月说不定降8000,可你要是一直等,合适的车型可能就没货了。遇到真正符合需求的车,价格也在预算范围内,该出手时就出手,别犹豫。毕竟车是买来用的,不是拿来炒的,早买早享受才是硬道理。
比亚迪这次的遭遇,其实是整个汽车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过去那套“我便宜我有理”的玩法已经行不通了,未来拼的是技术、是体验、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车企得醒醒了,光在价格上做文章,最后只会把自己陷进去。消费者也得长点心,别被低价冲昏头脑,多花点时间研究研究配置和实际使用体验,才不会买完后悔。
说到这儿,你要是最近也在看车,不妨分享一下,你最看重的是价格、配置,还是智能化?或者你觉得新能源车市场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走?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