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尼赛思,这个韩国豪华品牌,自2021年第三次进军中国市场以来,就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销量低迷到管理层动荡,再到电动化转型缓慢,捷尼赛思似乎始终没有找到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
销量惨淡,高管频繁变动:
自2021年至今,捷尼赛思在华销量始终徘徊在低位,2024年更是出现24.8%的同比下滑。
不到5年时间,捷尼赛思中国已经更换了4任CEO,包括德国人何睿思、韩国人李哲,以及中国籍的朱江。
电动化转型缓慢,产品结构单一:
与中国豪华车市场快速电动化的趋势相比,捷尼赛思的电动化进程显得滞后。
目前,捷尼赛思在华销售的6款车型中,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仅有两款电动车型。
品牌认知度低,渠道建设薄弱:
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与主流豪华品牌存在差距。
渠道建设方面,捷尼赛思的门店数量有限,服务体验有待提升。
国产化计划存疑,未来充满挑战:
捷尼赛思计划在未来3-5年内实现新能源车的国产化,但具体方案和时间表尚未明确。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豪华车市场,捷尼赛思的国产化之路充满挑战。
捷尼赛思能否在中国市场成功,取决于其能否解决以上问题,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以下是一些建议: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认知度: 通过营销活动、品牌合作等方式,提升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快电动化转型,丰富产品线: 加快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
制定清晰的国产化计划,并积极推动落地: 明确国产化时间表和方案,并积极与中国、合作伙伴沟通,确保国产化进程顺利推进。
捷尼赛思需要正视自身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