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P7要再进入「20万级三强」,小鹏汽车努力游出「血海」

头图来源 | 小鹏官方

作者 | 孙雅楠

编辑 | 苏鹏

全新小鹏P7在北京首钢冰球馆完成首秀,“路怒消消气”功能也刷屏社交平台,当晚的小定订单已经突破一万台。作为家族换代产品,这个成绩对小鹏格外富有意义。

这一次的全新P7带着强烈的“回归”意味,不只是为了延续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而是试图重新打开小鹏在中高端市场的话语权。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反复强调,这款车在设计、性能、智能化等方面都比上一代高出一个台阶,希望它能再次跻身20万价格带的前三阵营。

与五年前相比,“科技派”小鹏在策略上的转向明显,它公开把颜值的重要性抬到与科技并列的位置,甚至略高半步。

何小鹏的理由很直接:在用户买车的前几项考虑中,设计始终在榜单上,既然如此,就该给予足够的资源和优先级。他已经在资源配置上落实,据悉,小鹏汽车为造型团队在上海租下两栋楼。

在外界看来,全新P7确实比以往更强调颜值和情绪价值。比如全新P7干净的线条,再比如社交平台点赞破十万的“路怒消消气”功能。

但小鹏技术路线上的坚持依旧存在。全新P7与G7顶配版相同,搭载了三颗自研的图灵AI芯片,同时搭载VLA、VLM大模型。作为市面上唯一一家VLA、VLM双线进行的车企,何小鹏认为,VLA是更安全的司机,VLM是更聪明的管家,二者结合能达到更佳效果。

此外,二排空间的优化、细节舒适性的提升,回应了上一代车型的槽点,也呼应了全球市场对实用性的偏好。用更均衡的产品力去应对竞争,是小鹏当下“无短板、中板高、有长板”策略的体现。

事实上,如今行业的竞争已经无法用单一维度去取胜。木桶理论被车企高层反复提及,不仅因为它符合造车的复杂性,也因为在今天的市场里,“长板”很容易被复制,而“短板”则会被迅速放大。全新P7的推出,是小鹏在设计、科技、制造、供应链等多条战线上同时抬高水平的结果。

这种策略是小鹏对环境的判断。过去两年,小鹏通过降价、强化性价比的方式,让销量从谷底回升,连续多月销量稳定在三万台以上。“低价高性价比”策略为它争取到了喘息的空间,但也让它在20万级区间的定价权受到冲击。

全新P7不同,它身上有小鹏最时尚的设计、最强的算力,还有小鹏为市场设计的情感回应。可以看出,全新P7任务艰巨,它要让小鹏再次在20万市场站稳脚跟。

小定破万是一个好开头,却不是胜局。对于小鹏来说,这不仅是一款车的成败,更是一次战略上的试探,兼顾颜值与科技、情绪价值与硬实力之后,能否换来小鹏之后在中高端市场的座次?

“我们还在‘血海’中,甚至现在还没有游到红海”,尽管月销连续过三万,但何小鹏对自身的评价仍堪称谨慎。

今年四季度,将迎来小鹏对外公开的承诺的首次季度盈利。

以下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小鹏汽车造型中心总经理王谭、小鹏汽车P7车型产品负责人Nick接受未来汽车Daily等媒体采访的对话实录(有删改):

Q:小鹏P7发布了5年,相比五年前,现在环境变化很大,小鹏为什么选择当下这个时点推出全新 P7?

何小鹏:P7在相当长时间都是我们的图腾,也是我们卖得最好的车,特别是在2021年和2022年。汽车的周期比以前快很多,以前一台车的一个平台大概需要7年,现在很多公司两年半就会有一代。我认为五年是一个「大代」。

Q:这款车型在公司未来发展运营中会扮演什么角色?

何小鹏:我非常期望P7重新成为小鹏的图腾,重新进入20万级以上市场的「三强」。以前是「一强」,后来小鹏P7跟比亚迪汉冲进去变成「三强」。随着全新P7发布,我认为小鹏P7又会重新进入到“三强”的体系。

Q:您提到随着全新P7的推出,新势力会相继进入第二代车型平台,您为什么说这是“第二代车型平台周期”,相比第一代有什么新特征?

何小鹏:全新小鹏P7无论设计、性能、智驾,还是智舱,跟之前(相比)是完全领先了一大代。

Q:相较于初代P7的智能化突破(比如全球首个高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新一代P7的核心技术突破是什么?它如何延续小鹏的开创精神?

何小鹏:第一个是与众不同的设计。我们想既做得好看又能够差异化。

再比如,「最高算力」什么时候变成「最强的差异」。我给内部提的目标是,要在不远的将来,比现在小鹏的智能辅助驾驶高非常多倍。我期待做到了再跟大家分享。

2020年初,我们的高管第一次去试P7的高速智能辅助驾驶,试完之后说自己要买这个配置,他们原来不信智能辅助驾驶的。我相信中国、美国在引领着智能辅助驾驶,甚至是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在新的五年里面技术一定完全可以通关。到那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成本、安全、政策法规等系列问题.

Q:用户如何区别P7i、P7+和全新P7这三款产品?

何小鹏:P7和P7i都是第一代的P7,全新P7可以认为是P7i的下一代。P7+跟P7都是P7的大家族,都是5米长,一个面向家庭,一个是面向颜值、运动、个性(的需求),但是都很科技。

Q:假如有用户在小米SU7和小鹏P7之间纠结,您会怎么说服他买P7呢?

何小鹏:无论是小鹏全新P7还是SU7都是非常好的车,都值得大家来看看。

Q:全新P7上市之后如何保证它的产能?

何小鹏:我们现在的模块化(生产)越来越好,比如说电芯的模块化。这次P7会提前生产一些车,将来交付的时候会有部分现车。

以前逻辑是先下定,再锁配、下单、生产、物流,很难准确预计产能。现在我们会提前大范围向用户了解喜好,提前生产部分现车(以供客户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解决第一期的产能问题。第一期产能是最困难的。因为造车新势力跟传统汽车企业有很大不同,他们生产之后卖给经销商,经销商会囤货,我们不。他们的库存期有时候是两三个月、五个月,我们大概只有0.35个月。

因为我们就是要非常短的库存期,除了提前生产的少量现车,都是下定了再去生产。通过这样的循环尽量降低经销商、供应链和我们的风险。

Q:全行业中只有小鹏是VLM+VLA,其他一般都只有VLA,两个大模型同时存在的必要是什么?

何小鹏:第一,小鹏的算力是自研的,且考虑了多场景跟多产品线,绝大部分公司自研的算力可能只考虑AD(Autonomous Driving),没有考虑到其他领域。

第二,我给内部的要求是「VLA是更安全的司机,VLM是更聪明的管家」。今天的算力看起来比以前的车提高了10倍,我认为5到10年后的算力可能比现在的车再提高10到数十倍。所以「强算力」不光是小鹏,明年美国友商也会有很强的算力。算力会在明年、最晚在后年让所有的车厂看到巨大的价值,也会跟进巨大的变革。

Q:全新小鹏P7是小鹏旗下第二款采用图灵AI芯片的车型,从G7 Ultra首次搭载到这次的应用,是不是意味着小鹏在芯片良率和车规级认证方面的难题已经攻克了?

何小鹏:我们去年8月份就流片成功,10月份就真车上车了。我们期望8月内可以让G7的用户开始小范围体验。硬件的推进已经在前几个月解决了,现在正在攻克软件。

美国的友商用不高的算力做出极其不错的效果,我认为非常重要的点是在自研算力,算力自研的价值可以放大第三方算力的数倍价值,难但很有价值。所以我非常有信心说,小鹏的智驾在不远的将来会是断代式领先,是非常确定的态度,而不是正在探索的态度。

Q:今天看到 P7 给我的感觉是,颜值是它的主打实力。这几年市场是不是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消费者想要什么?从四个维度,颜值、性能、安全、品牌,您怎么研判消费者对这四个维度的排序?企业怎么去权衡和博弈?

何小鹏:今天是首秀,我主要讲的是颜值,还有 2/3 功能没有讲。在我看来,小鹏以前是「科技第一」,今年之后改为「颜值第一,科技领先」。现在颜值和科技同等重要,但颜值领先半个身位。

我认为安全非常重要。小鹏不光正在做硬软融合的研发,还在做跨域融合的研发,主动式安全将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您可以看到我们为什么要超高算力,比如有人在高速上以 200 公里的时速开高速辅助驾驶,现在很多解决方案都不安全。算力要很大(才能解决)。

安全、品质是基础,但同时设计、科技、品牌,还有经营能力、商业能力也很重要。造车就像是永不停止的马拉松,是超级大的木桶,造车是「几百块板、无一短板、必须还有长板」的组合。

Q:如何看待致敬经典与原创设计?

王谭:设计美学之上应该是一些设计的哲学思考,就是这个车的方向、设计的方向是什么。设计本身是产品属性的一部分,一定要和诞生出这样产品的公司品牌调性吻合,(小鹏的品牌调性)就是敢为人先。所有的动作、设计美学都是在执行这样的设计哲学。

今天小鹏全新 P7 的设计,我认为是对齐了「左手科技右手艺术」,也就是如何把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我们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做得最多的是减法。大家可以看到(全新小鹏P7)整个干净的型面,只用高光来表现出它生动力曲面的张力,这就是传递情绪价值、极具感性的部分。

Q:我个人觉得还是整个座舱偏保守,你们之前有没有设计过更激进的内饰风格?因为本身P7i、P7+和P7内饰不太一样?第二是P7的颜色没有白色和黑色,以后会不会有?

王谭:大师兄(何小鹏)跟我说,外造型不仅要做到让别人说“好看”,还要让别人看到第一眼就说 “哇哦”。其实 “哇哦” 和“好看”之间有比较大的差距,能真正做到 “哇哦” 的外造型非常难。

用户要和车相处若干年,陪伴最多的是内造型。如何让内造型首先传递出我们对这款车的定。第二,如何让它能持久陪伴你不腻。

关于方向盘,这是非常经典的 T 形三幅方向盘布置,包括卫星键。当时是考虑在赛车运动中,方便切换驾驶模式,在需要自动驾驶的时候,能非常快捷找到这个按键。

关于车漆,未来一定会有很多惊喜。

Q:之前有宣传海报说“从血海里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全新的小鹏 P7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小鹏汽车在过去几年的变化?

何小鹏:P7只是一个产品,离「代表小鹏公司」还很远。我们还在“血海”中,甚至现在还没有游到红海。不管是小鹏还是其他车企,大家都在努力游。

在这一次(全新小鹏P7)的高度上,我认为比五年前的小鹏综合能力,也就是短板、中板和长板,都有极大提高。

企业容易被看长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另外两块板,一个是短板,因为木桶理论中短板最可怕;第二是中板,有公司认为70分是中板,有些认为可能更高才是中板,我认为把中板平均拔高也很重要。

Q:如何避免P7、P7+、P7i重叠竞争,比如精力上投入会不会有差异?

何小鹏:新一代P7是P7i的进阶,是全新的换代。

Q:SUV的车型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小鹏现在 20 万到 30 万 SUV 的主力车型已经布局完成,未来价格会进一步下沉吗?

何小鹏:第一没有短板,第二中板都高,第三找到在SUV或MPV中的差异性长板,打中长板对应的客户群,最后做好。我认为以后很难有定位型或营销型的(竞争)逻辑,一定是多向全能型的竞争。

Q:此时此刻您觉得小鹏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何小鹏:我对内部说,期望最近两年在一个节奏下做好四件事情,这个节奏是「行稳致远」。

四件事情,第一是技术,设计也是一种技术。第二是组织要做到第一,团队、效率、群体效能。第三是商业化能力要做好,商业产品怎么定义,商业利润怎么做好,怎么省钱、花钱和赚钱。最后是全球化的综合能力。真正的实现全球化,还要认真学习10年甚至到20年。

Q:如何平衡创新速度和安全责任?

何小鹏:安全有很多方面,造车新势力正在解决原来的汽车厂商「以硬件质量为主」的问题,现在变成了「软件质量+硬件质量+全球质量」。在中国的质量跟很多国家的质量还不一样,所以还有全球的地域性、法律法规的问题。

Q:设计是应该追求「大众化」还是「小众化」

王谭:设计一定是让大部分人觉得产品好看、酷。但设计师要有前瞻性,一个汽车的开发周期很长,我们是要思考两年后的产品,同时考虑如何让大众能够接受。

Q:中国品牌如何在全球化中建立原创设计语言?

王谭:设计过程中应该真正思考,什么样的设计能符合品牌调性,能传承。

Q:新P7、老P7在外观上有非常大的大胆革新,设计语言的转变有什么样的市场洞察和对用户需求的考量?

王谭:全新的P7,我们想让别人感觉“哇哦”,这是「敢为人先」的设计。就像我说的,如何让设计和品牌共振,我们整个品牌的调性是「敢为人先」,是未来出行的探索者,探索意味着做不同的事。

Q:新P7要做到「无短板、中板高、有长板」,能否具象化讲一下长板是什么?

何小鹏:长板就是三点,第一是差异化的好看,第二是最强的智能化,第三个是非常好的运动驾控特性,包括动力、制动、转向、续航。我们正在跑赛道,也期望在后面的发布会让大家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数据。

Q:未来在科技智能化方面,小鹏对于「情绪价值」会怎么体现?

何小鹏:实际上,「路怒表情包」就是科技化下的情绪化,它首先需要AR-HUD,其次需要很高的算力,如果继续扩展能力,还需要更高的软件综合能力。

所以我说以后的汽车公司仅做全栈自研已经不行了,需要跨域融合,也就是把多个栈「全自研」的时候合在一起。这时候会做出很多东西。

我认为下一个时代,第一拥有跨域融合能力,第二琢磨什么地方可以产生情绪价值,把这两个做到就会越来越好,我们会努力继续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Q:如何看待同质化设计和向成本屈服的观点?您刚才说到现在小鹏的阶段是颜值可能让位于科技,这种观点是否代表中国新造车十年已经到了科技让位于美学的阶段?另外小鹏早期定位一直以科技为主,现在的让位会不会是对市场的屈服或者对初心的背叛?

王谭:造型设计师真的是「戴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包括成本、架构、硬点等等。我认为始终有机会,在排列组合中能找出创新的机会点,这是每个设计师应该有的「守正」功底。

何小鹏:用户买车(的考虑因素)前三或者最差前四,设计肯定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没有(研发的)同等研发投入呢?我们最近在上海租了两栋楼给造型团队,最好的资源、待遇都会给到造型。实际上科技的投入还是高于设计,但设计的投入要增加很多才对。

Q:您对这一代 P7 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期待?您对这台车的最终期望是什么?

何小鹏:今天的确花了很多时间介绍老P7,我觉得精神要传承,一个企业的基因决定了产品的基因,继续敢为人先。

我期待这台车在20万以上这个赛道重新回到前三。

Q:为什么现在的车设计得越来越大,以及将来电动车的设计趋势大概是什么样的方向?

Nick:第一是之前P7二排空间不好,这次二排513mm的坐垫长度下,还有120mm的膝部空间,1米8的人都很舒适,主要考虑全家出行的需求和之前用户的痛点。

第二是考虑造型诉求,轴长比,考虑到「左手科技右手艺术」,我们跟造型同学一起逐步优化尺寸。

王谭:小鹏未来的车在设计方面会做的几个点。 第一,后面的车肯定会越做越精致。第二,设计语言做到「感性和理性逻辑的统一」。第三,因为我们是科技公司,后面的设计也会让科技更加显性化。最后一点,设计会传递更多的情绪价值。如果把车比作人,小鹏P7就是非常自信、内敛,又不媚俗的人。

Q:中国新能源车如何在设计上、情绪价值上由中国辐射到更多海外市场?中国有没有可能在汽车设计上领跑全球?

何小鹏:我说一个失败的案例,第一代P72021年出海,海外没有什么用户觉得它漂亮,我非常吃惊。(我们)起码有两点跟欧洲用户的思考逻辑不一样,第一,欧洲用户觉得再漂亮也要能家用,尾箱绝对不能小。再比如,我认为所有好看的轿跑未来可能都需要有空悬,这也是我在欧洲市场琢磨到的。

所以,情绪价值是地方性的,跟地方的需求、文化、观感、思考(有关)。什么时候中国的情绪价值能到全球?我认为中国的文化、影视等能很好地走向全球,那时候就可以了,这是一件更加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但我们活着的时代一定能看到。

Q:小鹏销量连续9个月是3万台以上,依照这种销量趋势,今年年底能不能实现全面盈利?

何小鹏:我们只有一个对外公开的承诺,就是今年4季度第一次季度盈利。

Q:激光雷达跟纯视觉哪一个更好?或者哪一个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环境?

何小鹏:我们都是全视觉(技术方案)。以前的视觉(技术方案)做得不好是因为算力太弱,它看到的东西既没有足够的像素点阵,没有足够帧率,还没有时空的逻辑。

举个例子,一个沙井盖被挪动了一部分,车可能掉下去,将来的视觉有可能做到,但激光雷达很难。所以视觉(技术方案)的上限远远高过(激光雷达方案),我还是很坚持,到2027年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