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发布澄清声明,涉事212车型与旗下品牌无关,北京汽车制造厂属于山东魏桥集团旗下独立企业

我前几天在微信群里看到个截屏,是个翻车事故的视频。车是个写着212的越野车,爬坡时突然翻到旁边,A柱凹得厉害。屏幕下方还有一堆评论,很多人直接说:这不就是北汽212吗?真扯,北汽这么多年没好好把质量把控啊?我当时还挺纳闷,毕竟这些车型其实挺多重名的,名字类似的不少。

后来我翻了翻笔记和网上的报道,今天北汽集团发了个官方声明。声明说这辆事发的212车型,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今年刚推出的,和北汽集团、北京越野啥关系没有。重点来了,北京汽车制造厂是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旗下的独立企业,和北汽集团没一点股权或者产权联系。差点把自己人骂进去。

北汽集团发布澄清声明,涉事212车型与旗下品牌无关,北京汽车制造厂属于山东魏桥集团旗下独立企业-有驾

倒不完全怪网友认错,毕竟212这个车名在越野圈里已经挺有名气了——北汽212车型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几十年历史,口碑虽然有起伏,保有量还真不少。可能魏桥集团新推的这款车型,直接用这个名字,一部分老玩家潜意识里就会联想到北汽212。就像你听到某个兰博基尼,结果是个贴牌电动车,心里不平衡,很正常。

说实话,研发和供应链这事儿光吹牛皮没用,得说点实在的。北汽集团明显有自己一条比较完善的越野车产品线,比如北京越野系列,从研发到供应链都打了十二分的算盘,零件统一,质量管控相对严格。就算有翻车也属于个案,事故背后总有复杂原因。但这山东魏桥旗下的新品牌估计没那么成熟,估摸着供应链不完备,零件溯源和一致性都还没摸清,全新车型出现意外倒也不奇怪。

我记得去年朋友搞供应链管理时说过,汽车零件就像做菜时的调料,少了某样或者来路不正,你这锅菜不好吃还可能出问题。你用的都是进口调料,口感至少稳定点。新品牌初期,很多原材料甚至关键电子元器件可能都还没建立标准供应商体系,赚快钱多了去了,这事情得拎清楚。

北汽集团发布澄清声明,涉事212车型与旗下品牌无关,北京汽车制造厂属于山东魏桥集团旗下独立企业-有驾

谁说实际驾控体验不重要?我前些天去4S店,销售小哥给我介绍另一款同价位越野车,和这个212的兄弟车型相比,差别明显。那个车有车身稳定系统,安全气囊多得吓人,底盘调教结实,试驾时抖动少得多——说实话,开起来更让人有安全感。可是212没搭任何主动安全配置,价格倒是便宜了快一万块,很多用户觉得过得去就买了。

翻车事故风险,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的差距。碰到新的造车势力,这种差异就更容易暴露。尤其是没有北汽这样的行业经验积累和成熟研发团队,光靠重名吸引目光怎么行?真要问这么多投入的高端零件成本价怎么算,喏,保守估计,一个安全气囊模组市场价至少500-700元,关键部件堆上去几千块成本也不稀奇,这笔买卖没做起来,怎么保证车不翻呢?

话又说回来,我心里其实挺不服的——这是老北汽惯用的套路吗?但转念一想,这次是真的跟北汽没关系,得放下偏见。人家魏桥集团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可能随便糊弄。可能这车刚上市,质量管控还没跟上节奏,惨剧也就发生了。

北汽集团发布澄清声明,涉事212车型与旗下品牌无关,北京汽车制造厂属于山东魏桥集团旗下独立企业-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要我说,车企的供应链管理就像打地基,基础没打牢,楼怎么盖得稳?就算楼盖得高,也随时有塌下去的风险。难怪有维修工说:很多事故都是毛病还没发现,用户开用一阵子才暴露,这花钱修心累得不行。你说能差多少呢?估摸着小毛病多,隐患特别多。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品牌溢价开始跟质量对应起来?价格差不多,但两车质量差距大,这影响消费者心理预期嘛,尤其是越野车这种山路玩命活儿。如果魏桥集团不赶紧补齐短板,以212蹭北汽品牌的热度,早晚吃亏。

销售那边其实也怨嘀咕,客户不断问安全问题,他们只能打太极:新车型,品质第一,正在完善改进。但买家心里清楚,纸包不住火。没多少人愿意成小白鼠。

北汽集团发布澄清声明,涉事212车型与旗下品牌无关,北京汽车制造厂属于山东魏桥集团旗下独立企业-有驾

我没找到官方的事故具体数据,估算一下,类似越野车型因设计和零部件质量导致翻车的概率,别说具体百分比,至少比成熟品牌贵了2-3倍安全事故率不算离谱。这个粗算只基于少量观察,有待进一步数据支持。

这起翻车事件,暴露的是中国汽车行业初期造车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供应链、研发深度、质量管理体系,缺一不可。未来十年,只有把这三样深耕透彻,才能稳稳站住脚。

对了,我刚才翻了翻自家相册,竟然有去年魏桥集团新能源汽车展会上一款概念车的照片,外形设计挺年轻,也挺有市场潜力。看来这帮人想搏一搏新越野市场,也不是瞎干的。问题是,能否别让翻车事故成为宣传重点?

北汽集团发布澄清声明,涉事212车型与旗下品牌无关,北京汽车制造厂属于山东魏桥集团旗下独立企业-有驾

你怎么看?新势力用老名字博关注,算是聪明还是傻?如果你买车,会被名字骗吗,还是更看执行力和安全?我自己走到这儿,有点纠结。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