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说现在互联网到底还能相信谁?每次一看到哪个品牌被“曝光”,哪个产品被“实测”,我都有点麻了——到底是真有问题,还是又有人在后面下绊儿?最新这出央视曝光新能源车"黑公关",活脱脱又是一集狗血大戏。深蓝汽车都急了,董事长邓承浩跳出来说:“三年都有人在黑我们,这证据我早就攒齐了!”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企业苦心钻研技术,结果还得分出一半精力防着这些来阴的。
咱琢磨琢磨,到底是啥让新能源车成了枪打的出头鸟?新能源车这几年技术进步肉眼可见,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可圈里却时不时冒出点“自燃”“续航虚标”啥的话题。你要问为什么?说白了,传统汽车巨头怕失地,造车新势力怕掉队,都盯着蛋糕分。最简单的市场博弈,你落后了,那就黑你呗。有组织、有计划地给你泼脏水,借数据、借媒体添油加醋,反手还顺便打个广告。这年头,公关不搞明的,搞暗的也能挣钱。
咱得问一句:这帮黑公关就不怕翻车吗?说实话,他们想得比我们复杂——只要能挣钱,哪怕被骂两句,删点微博、换个平台,根本不带怕的。更何况有的企业也睁只眼闭只眼,只要对手比我惨,我就能少费点力气多捞点票子。央视这次点名道姓,不过是瞅着闹得太大,得有人出来擦擦地儿。可你换个角度想,这要不是出了圈,官方会不会搭理?平时被黑的、被坑的企业还少吗?
话说回来,邓承浩这叫随性,他也不玩那些刷流量、蹭热搜那一套。他自己都说,他们团队纠结的都是“续航多5公里还是安全多一分”这种事,说白点就是:我是拿真本事在竞争。可惜再老实的人也抵不过骚操作。你想想,一个车企光盯着实验室埋头搞技术,很可能忽略外边有人放大招。纸包不住火,风往哪边刮,可不是他们说了算。
再说了,这社会本来就容易信谣传谣。网友是看热闹的多,细究真假的少。哪怕有时候你看到车评号一板一眼举证,镜头切得跟拍大片似的,后面也许就是一把活动经费和几份“指导方案”。消费者买单买的是信任,一旦这信任被肆意消费,谁都得出事。
那到底问题在哪儿?我觉得根儿上就是缺“阳光”。只要有地方灰色地带,只要有点利益催化,黑公关、刷榜、恶意拆台这种事就断不了。主管部门真要动真格,首先是让阳光真照进去,让所有台前幕后的人都清清楚楚。你只要敢玩猫腻,该怎么罚怎么罚,货真价实抓一批,立下规矩,这风气才有得改。
另外得说一句,企业本身也不能全指望有关部门揪人,要有自我修复机制。比如你被黑了,是不是能拿出真东西自证清白?你敢不敢让第三方公开测评?——你不怕被查,谁黑你都没用;你自己底气不足,那别人一句话就让你翻车。这种事儿说到底考验企业学会打“硬仗”,不光是技术上攒家底,也得意识到网络世界才是真正的“第二战场”。
我觉得其实大家都太喜欢看热闹了。前脚深蓝刚刚被黑,后脚另一品牌又出事,每回热点一换,网友就跟过山车一样,哪里有瓜往哪儿跑。你看评论区,经常是“这也太假了”“肯定收钱了”——但真有人深挖下去吗?极少。大家其实根本不知道,一个完整的“黑公关剧本”落地是什么样子。有专门写稿的、有找视频号拍戏的、有社交平台水军上分的,分工比拉小提琴还细致。不夸张,现在连人工智能都能帮这些人写标题、伪造证据,光举报都能把你搞懵。
回头再说“技术突破”这事,真本事总归躲不过市场的检验。实话实说,新技术没几样不是“有争议”成长起来的,就怕你还没长大就被黑死了。这才是事儿真正可悲的地方。假如所有企业都不得不把宝贵资源拨去防火墙式的公关反击,那还有多少心力是真正用在产品上的?久而久之,就不是某家企业的问题了,整个行业都被拖下水。
所以你别看现在新能源车热闹,实际上暗流涌动。一个风波未平,下一个挡箭牌已经扣上头。行业要良性循环,靠的是大家明里比技术,暗地里比底线,而不是谁会耍赖、谁敢嘴狠。老百姓不缺“故事”,缺得是真正有拿得出手的车。哪家企业要真把本事都用错了地方,最终倒霉的还是用户。
问题来了,为什么就非得搞黑公关呢?竞争确实残酷,但一定要“不择手段”吗?我觉得纯洁的行业环境,说起来很难实现,但如果没有底线,大家未必能分到更大的蛋糕,反而容易全家饿死。黑公关或许短时能赢点流量、赢点市场,但消费掉的,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和未来。
现在行业监管来了,动作不小。“网络乱象整治”,表面是惩治假测评、封杀流氓账号,骨子里是要拉行业走向阳光。可你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有没有发现,只要有一分钱的利益,永远会有人想走歪门邪道。真正让行业向上走的,是企业们自觉比本事,媒体也能守底线。只要一部分人扛不住诱惑,卷进歪路,风气往哪儿带都不稀奇。
看这次深蓝都说了,三年被黑,证据早备齐。这话除了是怒其不争,也说明他们其实没那么容易被搞翻。靠“军工基因”也好,靠法务铁军也罢,最要紧的还是技术技术再技术。真·拿得出手的产品,谁都黑不倒。但你说清者自清,在这世道有时候真的没那么管用。你小步快跑务实创新,别人能一句话搅黄你。你嫌脏话多,你不配合流量,别人觉得你迂腐。说到底,市场争夺不是拳拳到肉,而是绵里藏针。
最后,中国新能源车的未来靠什么?那肯定靠创新,靠一代又一代人憋着劲搞研发。那些靠洗稿、翻词、造谣、黑水养起来的泡沫,总有一天会自己破掉。如果哪天自媒体号全是干货,评论区只看工程师争论数据,行业不用靠擦边球拼杀——那才叫真正成熟。要我说,别老盯着阴谋论、黑幕,真把工夫使在刀刃上,你自然而然能赢用户的心。
今天看热闹的网友,千万别觉得这只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嘴仗。这个“谁来定义真相”的游戏,迟早有一天会卷到每一个普通人头上。你想买好车,想买放心的产品,就不能容忍那些见不得光的把戏。你看得清楚,嘴巴更硬一点,这行业走出来的路才笔直。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