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能源车市新格局:比亚迪持续领跑 零跑异军突起
7月初的早晨,微信群里刚炸开锅,大家都在聊各家车企6月份的销量数据。有人调侃说,比亚迪这回又“拉满了”,一个月能卖出38万多辆,堪比去年整个小县城一年的汽车保有量。可话说回来,比亚迪虽然看着风光,其实距离年初定下的550万辆目标,还差着一大截。身边那位开唐DM-i的大哥常念叨:“我买它图个省心,这一年下来油钱确实省了不少,但售后换空调滤芯那次被师傅唠叨,说现在配件紧张,要提前预约。”这种细节其实也能侧面反映出大批量交付带来的压力。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总共卖出去214.6万辆,同比涨幅不小。不过这里头不止王朝和海洋系列,还有方程豹、腾势、仰望这些子品牌一起凑数。我朋友前阵子去试驾仰望,说那个底盘滤震做得挺高级,就是价格太劝退,“坐进去像是进了高铁商务舱,可惜钱包跟不上”。而海外市场更是给力,上半年就已经把去年全年出口数量甩在身后。
吉利银河也是个狠角色。这两年品牌整合完毕后,气势明显起来。六月9万多台销量,看似没赶上五月巅峰,但基本稳住阵脚。有意思的是,我表弟去年入手银河L7,每次聚会都要吹一通智能座舱。他还特意提过一个冷门配置——副驾睡眠模式,“夜里媳妇困了,一键放倒加按摩,她直接睡到家门口”。养护方面,他遇到过一次APP远程升级卡死,后来还是4S店技师用老办法断电重启才解决,“科技再牛,有时候还得靠土办法”。
极氪集团这边,把领克纳进来以后,两家合计六月卖出四万三千多台,也算水涨船高。我隔壁邻居前段时间提了一辆极氪001,他吐槽最大的问题不是动力,而是快充桩老抢不到位置。“每逢周末商场地下停车场排队充电,那叫一个壮观。”他建议厂家别只宣传续航和性能,也该想想怎么帮用户解决实际补能难题。
新势力中最热闹要数零跑。今年连续几个月交付量猛增,到六月已经干到了4.8万辆。据说主打性价比,我同事买C11时就是冲着这个去的。他分享过一次高速行驶的小插曲——自适应巡航突然识别错路标,把限速降成30码,全车人差点被吓懵。“售后查出来,是摄像头脏了导致误判,以后洗车都得顺便擦镜头。”还有维修技师透露,新款C10部分批次刹车片磨损偏快,不少用户首保时就要求检查更换。
理想汽车最近有点跌宕起伏,本来曾经风光无限,现在却出现环比下滑。一位理想L8车主私下抱怨:“十周年活动搞那么热闹,其实我们关心的是啥时候OTA推送新功能,比如语音助手识别率一直没改好。”不过据内部消息,下半年纯电产品线会加速推出,也许还能翻盘。
至于小鹏,这半年来增长最猛,上半年交付已超去年全年。MONA M03成了走量担当,有群友戏称“花不到二十万能体验到自动泊车和全景影像,还挑啥?”但也有老司机提醒,新手最好不要完全依赖辅助驾驶系统,否则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在维修圈里流传一句话:“软件再牛,人脑才是真保险。”
深蓝G318以低价硬派越野杀入市场,不少户外爱好者尝鲜。有北方朋友冬天用下来反馈,高寒环境下热泵空调表现一般般,需要自己加装防冻液循环辅助装置,否则续航掉得厉害。这种细节只有真正在东北或西北地区长期用的人才懂,不然网上那些官方参数根本感受不到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蔚来最近靠乐道和萤火虫两个子品牌带动了一波销量提升,不过整体压力依旧很大。一位蔚来ET5T用户在论坛吐槽,说免费换电站晚上排队太久,经常遇到占坑车辆,让人无奈。而乐道L90刚上市,就有媒体爆料其底盘件供应周期偏长,小问题修起来等配件时间不短,对急性子的南方客户来说简直折磨人。
华为鸿蒙智行联盟则凭借问界M9、新款M8等车型撑起门面。有江浙沪地区销售透露,今年以来客户对智能座舱兴趣暴增,经常有人现场演示语音控制窗帘、香氛联动之类的小功能,一些原本看重机械素质的老炮儿也开始关注软件生态。但他们普遍担忧一点:未来系统升级频繁,会不会出现兼容性隐患?毕竟之前某版本更新导致导航卡顿事件还历历在目,被不少老司机记恨至今。
讲个冷知识,小米SU7因为产能限制,目前订单积压严重。我同学定了一台,到现在连生产序列号都没拿到,只收到短信通知让耐心等待。他琢磨是不是该考虑转单给别人赚点差价,却又怕黄牛盛行扰乱市场秩序。新上市的小米YU7发布3分钟锁单20万台,这速度让很多传统厂商彻夜难眠。不少二级经销商甚至临时招募兼职客服专员处理咨询电话,据称某地营业厅当晚接待人数创历史纪录,场面堪比春运抢票窗口,大伙笑称“谁先锁单谁先富”。
阿维塔与岚图虽不是绝对热门,但凭借华为赋能或乾崑智驾,在科技平权领域逐渐找准定位。有维修工私信分享,说阿维塔部分车型近期召回涉及高压继电器隐患,更换周期较长,希望厂家加强备件储备;岚图MPV则因空气悬挂漏气案例增加,引发一些出租司机集体投诉。不过这些声音往往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新车型发布新闻中,很难引发广泛关注,只留下一些资深玩家相互交流经验教训罢了。(信源见行业公开资料及相关论坛)
顺便插一句,今年全国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突破55%,但终端促销力度越来越大,经销商库存告急现象屡见报端。据上海汽协等联合发布函透露,多地库存预警指数攀升,为冲业绩不少地方采取以价换量策略。这背后的资金链紧张问题,并非每个消费者都关心,可对于准备购新能源车型的人将来可能影响售后服务质量甚至配件供应稳定性——类似2019年某自主品牌因资金断裂造成大量车辆停摆事故,如今仍让一些老司机记忆犹新。当年的故事如今听起来多少还有些唏嘘……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