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聊咱们中国汽车出口有多牛,一说起来,好像都是那些漂亮的家用轿车和新能源SUV在国外大放异彩。
但今天咱们得聊个可能很多人没注意到的事儿,那就是在海外,咱们的皮卡车,就是那种过去印象里拉货跑工地的“大家伙”,居然也杀出了一片天,成了另一个火热的“战场”。
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有点意外?
皮卡这东西,在咱们国内还算是个相对小众的市场,怎么到了国外,就能跟丰田、福特这些国际老牌巨头掰手腕了呢?
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绝不是一句“价格便宜”就能说清楚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看看中国皮卡是怎么办到的。
先说个总的数字,让大家有个概念。
就今年1-8月份,咱们国家皮卡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20万辆。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说明海外市场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实实在在的增长新引擎。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在不同的国家,咱们的皮卡打法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看人下菜碟”,到哪座山唱哪首歌,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咱们中国车企越来越成熟和聪明的海外战略。
咱们第一站先去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
南非那个地方,皮卡就跟咱们这儿的SUV一样普及,是家家户户都可能需要的车。
那里的市场,长期以来都是丰田Hilux(海拉克斯)稳坐头把交椅,福特Ranger(游骑侠)和五十铃D-MAX也是常年的前三名,这哥仨就像是皮卡界的铁三角,地位很难撼动。
咱们的中国品牌要想挤进去,硬碰硬肯定不行。
那怎么办呢?
长城汽车就玩了一招特别聪明的。
在2025年8月份,长城皮卡在南非的销量一下子环比增长了41%,卖了557辆,直接冲到了排行榜第五。
这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租赁渠道”。
南非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做生意的小老板,买皮卡前喜欢先租一辆开开,看看皮实不皮实,好用不好用。
长城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跟当地的汽车租赁公司深度合作。
你想想,一个南非客户去租车,本来想租个丰田,结果店员跟他说,这里有款中国的长城炮,配置又高,开着又舒服,租金还划算,要不要试试?
客户一试,感觉真不错,动力足,内饰也不像个工具车那么糙,一来二去,口碑就传开了。
这557台销量里,有112台都是通过租赁公司卖出去的。
这种“先试后买”的模式,巧妙地让当地人快速了解和接受了中国品牌,弥补了品牌知名度不足的短板。
除了长城,福田和江淮也在南非站稳了脚跟,福田的车精准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工具车需求,江淮的T系列皮卡则在中高端市场积累了不少用户。
所以你看,在南非,我们不是靠拼价格,而是靠创新的销售方式和更懂用户心理。
接着咱们飞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澳洲人对皮卡的热爱是出了名的,在那儿,皮卡不仅是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澳洲市场竞争极其惨烈,福特Ranger和丰田Hilux常年为了销量冠军斗得你死我活。
中国品牌想在这里立足,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还是拿着传统的燃油皮卡去跟人家硬拼,基本没啥胜算。
但咱们的思路变了,打不过你,我就换个赛道跟你比。
这个新赛道,就是“新能源”。
当别人还在比谁的发动机更强劲时,比亚迪直接把插电混动的“鲨鱼”皮卡带到了澳洲。
这一下就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澳洲油价不便宜,很多人也注重环保,比亚迪这款车,平时在市区上下班可以用电,成本很低,周末想开出去长途越野,又可以用油,完全没有里程焦虑,而且还能对外放电,在野外露营的时候简直是神器。
这么一款车,正好切中了澳洲消费者的痛点。
结果就是,在8月份,比亚迪“鲨鱼”一个月就卖了1260辆,今年1到8月累计销量都快1.3万辆了,这个成绩已经能和日产纳瓦拉这样的老牌日系皮卡平起平坐了。
这就是典型的“降维打击”。
当然,长城汽车在澳洲也没闲着,它不靠单一车型,而是用长城炮和更高端的山海炮组成产品矩阵,两个车型加起来一个月也卖了一千多台。
上汽大通的皮卡也凭借不错的性价比,慢慢打开了市场。
在澳洲,咱们靠的是技术创新,用新能源这张牌,在一个看似铁板一块的市场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再看看亚洲的泰国和北边的俄罗斯,这两个市场的情况又完全不同。
泰国是日系车的大本营,皮卡市场长期被丰田和五十铃霸占。
但最近泰国经济不太好,整个车市都在下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咱们的中国皮卡没有盲目地砸钱进去抢市场,而是选择了一个非常小众但精准的切入点——纯电动皮卡。
比如吉利旗下的雷达RD6,虽然一个月销量也就几十台,数字上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完美地迎合了泰国的电动车补贴政策和城市内短途运输的需求。
这就像是下棋,不急着吃掉对方的大子儿,而是先在棋盘的角落里布下一个关键的棋子,先站稳脚跟,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这种不求一时之快,着眼长远的策略,显得非常有智慧。
最后是俄罗斯市场。
因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两年欧美日韩的汽车品牌在俄罗斯要么撤出,要么供应链断了,这给咱们中国品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
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咱们的车企没有简单地把车运过去卖就行了,而是扎扎实实地做了很多“本地化”的改进。
俄罗斯天寒地冻,路况也复杂,咱们的江淮、长城就把出口到那里的皮卡,专门增强了底盘的越野性能和车辆的抗寒能力,确保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也能轻松启动。
这种设身处地为当地用户着想的做法,让俄罗斯消费者觉得,中国车是真正靠谱的选择。
再加上我们稳定可靠的零部件供应,优势就更大了。
结果就是,在俄罗斯车市整体下滑超过18%的情况下,咱们的中国皮卡逆势大涨。
8月份,江淮皮卡卖了312辆排第一,长城卖了351辆紧随其后,福田皮卡的销量更是同比暴涨了172.3%。
现在俄罗斯的皮卡市场,基本上就是中国品牌的天下了。
从南非的渠道创新,到澳洲的新能源破局,再到泰国的小众切入和俄罗斯的本地化适应,中国皮卡的出海之路,展现了我们工业制造的韧性和商业策略的灵活性,它不再是那个只会模仿和打价格战的追随者,而正在一步步成为全球市场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