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 Ultra卖爆!保时捷等国外品牌的傲慢,小米等国产品牌将超越

当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定价横扫市场,预售10分钟订单破6900辆、24小时突破1.5万辆时,保时捷CEO奥博穆却轻蔑地评价:“小米的低价策略与我们的驾驶能力无法相提并论。”这番言论背后,是保时捷电动车型Taycan在中国市场的惨淡表现——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交付量仅1.4万辆,同比暴跌50%。傲慢与偏见,或许正让这个传统豪华品牌错失最后的转型机会。

SU7 Ultra卖爆!保时捷等国外品牌的傲慢,小米等国产品牌将超越-有驾

低价策略的背后,是技术霸权的重构
保时捷将小米的成功简单归结为“低价”,却刻意忽视了SU7 Ultra的技术颠覆:1.98秒零百加速、350km/h极速、三电机系统1548马力,纽北赛道6分46秒的成绩甚至超越售价167万元的Taycan Turbo GT。更关键的是,小米通过自研三电机、碳陶瓷制动盘等核心技术,揭开了传统性能车的成本“黑箱”——当SU7 Ultra以Taycan三分之一的价格实现更强性能时,保时捷的“品牌溢价”神话正在崩塌。

SU7 Ultra卖爆!保时捷等国外品牌的傲慢,小米等国产品牌将超越-有驾

市场规则已变,保时捷却仍在沉睡
保时捷一边宣布“未来两到三年或停售中国电动车”,一边坚持72.8万元起的电动Macan和百万级Taycan定价,这种战略迟疑暴露了其根本困境:既不愿牺牲利润,又无法应对中国品牌的“智价比”攻势。反观小米,通过“性能民主化”策略,将1500马力从布加迪专属变为50万级选项,吸引超50%的保时捷、奔驰车主转投。当问界M9单月订单破万、极氪007单周改款引发抢购时,保时捷的年度改款节奏显得格格不入。

SU7 Ultra卖爆!保时捷等国外品牌的傲慢,小米等国产品牌将超越-有驾

中国研究院救不了傲慢的保时捷
尽管保时捷宣布设立中国研究院,但德国总部对电动化的保守态度与在华决策权的博弈,使其产品既无法对标特斯拉Model S的性能,也难以复制比亚迪的成本优势。奥博穆声称“加强中国市场研究”,却回避核心问题:当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时,品牌光环能否掩盖智能化滞后、空间优化不足的硬伤?

SU7 Ultra卖爆!保时捷等国外品牌的傲慢,小米等国产品牌将超越-有驾

结语:规则制定者的时代已来
SU7 Ultra的爆发绝非偶然,它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型。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的智能座舱、小米的性能颠覆,共同构建了不可逆的技术护城河。保时捷若继续沉迷于“进口套件+品牌溢价”的旧梦,终将沦为电动时代的布加迪——收藏价值大于实用意义。这场较量早已无关价格,而是关于谁能在新时代重新定义豪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