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14辆车销量,高管却拿百万薪水,何解?

区区十四辆,竟能供养出几百万年薪?众泰汽车,这出戏码,着实耐人寻味。

一年到头,卖出的车屈指可数,某些个“掌舵人”却旱涝保收,坐拥着令人咋舌的薪酬,这画面,怎么看都透着股诡谲。

众泰汽车14辆车销量,高管却拿百万薪水,何解?-有驾

咱们先捋捋这组数据,可不是空穴来风:销量断崖式下跌,几乎跌停,产线更是偃旗息鼓。营收呢?也跟着缩水。虽说账面上的净利瞧着还凑合,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全靠边角料生意撑着,汽车主业,约等于“休克”。

那么,问题来了,这帮“高参”凭什么能稳坐钓鱼台,把百万年薪收入囊中?莫不是靠着自我催眠,硬生生感动了自己?

或许有人会说,高管拿高薪,那是业内的“潜规则”,是为了笼络住那些“能人异士”。这话听着似乎有些道理,但套在众泰身上,就显得格外刺耳。毕竟,就算你是诸葛亮,也得先有个能让你一展拳脚的舞台吧?

众泰汽车14辆车销量,高管却拿百万薪水,何解?-有驾

其实,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更深层次的症结。首先,是公司治理的短板,谁来拍板高管的薪酬?是那些个“董事老爷”还是幕后金主?他们的决策依据又是啥?仅仅是论资排辈,还是裙带关系?

再者,是激励机制的失效。高管的收入和企业的盈亏,究竟有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业绩一塌糊涂,他们照样可以“躺赢”,那谁还会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然,也有人替众泰开脱。他们认为,众泰目前正值“复健期”,高管拿高薪是为了稳住军心,为日后的腾飞积蓄力量。这种说辞并非全然没有道理。毕竟,重塑一个企业,需要久经沙场的“老炮儿”。

众泰汽车14辆车销量,高管却拿百万薪水,何解?-有驾

可问题是,这种“维稳”是以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的。拿着高薪,却端出如此不堪的业绩,这实在让人难以买账。更何况,众泰的过往并不那么光鲜。曾几何时,靠着“像素级模仿”一鸣惊人,风头无两,但终究因为缺乏硬核实力而陷入泥淖。

回溯众泰的“巅峰时刻”,2016、2017年销量突破30万辆,那会儿靠的是啥?说穿了,就是“山寨”豪车,填补了一部分人“扮猪吃老虎”的心理需求。但这种模式,注定是昙花一现。

当消费者日趋成熟,对品质的要求水涨船高时,众泰的“拿来主义”就行不通了。2020年,母公司铁牛集团轰然倒塌,众泰也跟着遭了殃,几乎停摆。

众泰汽车14辆车销量,高管却拿百万薪水,何解?-有驾

因此,当我们评判众泰高管的天价薪酬时,不能只盯着表面的数字,更要洞察背后的制度漏洞和发展模式的桎梏。

如果一家企业没能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没能将高管的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密捆绑,那么,它就很难走出困境。

或许,众泰真正需要检讨的,不仅仅是高管的薪酬问题,而是整个公司的战略布局和经营哲学。如果还是抱着“割韭菜”的心态,那么,就算高管们拿着再丰厚的薪水,也无力回天。

话说回来,十四辆车,几百万年薪,这事儿听起来像个黑色幽默,但背后却饱含着唏嘘和反思。别只顾着当个吃瓜群众,扪心自问,这事儿对我们自己,有没有什么警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