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高端电车的人,很少纠结这点保养费。”销售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差点把我噎住。
这话术高明在哪?它不直接反驳你,而是把你划到“不懂高端”的圈外。好像你一关心口袋里的钱,就自动丧失了体验“性能与智能”的资格。我当时就想笑,高端就等于“花钱不眨眼”?一个月预算就那么多,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根据一些车主的估算,智己LS6一年的保险加基础保养费用,零零总总加起来也要小七千块,这笔钱难道不该提前算清楚吗?守住自己的预算底线,别被一个“高端”的帽子扣住,才是正经事。
这种“用定位绑架你”的套路,在别的地方也看得到。比如你周末想带上爸妈孩子,看看智己LS6的后排,心里犯嘀咕,觉得空间不算特别宽敞。这时候,准会有人跳出来说:“这车主打驾控,空间小是为了优化操控,要家用就别考虑它。”
听听,又来了。把一个五座SUV该有的家用属性,硬生生剥离掉,包装成“为驾控做出的必要牺牲”。好像你提家用需求,就是不懂车的表现。可问题是,谁规定了买车只能“二选一”?大部分人不就是平时自己开着爽,周末偶尔也要拖家带口?总不能为了那点“所谓的驾控”,让家人在后排一路憋屈吧。问清楚空间到底够不够自己用,不丢人。别最后买回来一台车,自己开着是挺爽,家人坐一次就再也不想上车了。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还是那个关于车机的说辞。试驾时,你手指一划屏幕,发现导航切换慢了半拍,或者某个功能有点卡。你刚想皱眉,对方就一脸“我懂”的表情:“现在的智能车都这样,偶尔卡顿很正常,回头OTA升级一下就好了。”
“正常”?我花二十多万买个“智能爹”回家供着?车机系统作为交互的核心,每天导航、听歌都得靠它。要是每次操作都得看它心情,那所谓的智能化,不就成了添堵的摆设?之前就有不少智己车主反映过,行驶途中车机突然黑屏,连时速和档位都看不到,这种“盲开”的经历,光是想想就后怕。所谓“行业共性”,不过是把产品自己的小毛病,藏在一大堆同行里,让你觉得不是它一个人的问题。别轻信“升级就好”的空头支票,当场多试几次,确认它的流畅度自己能不能忍。
说到底,选车这事,从来不是跟风赶时髦,而是找一台真正适合自己的座驾。别被那些听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全是坑的“反向诡辩”给绕进去。多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预算多少,谁来坐,每天怎么用。毕竟,车是给你自己开的,不是给销售的业绩报表开的,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