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车圈的闲话,咱不聊新款,也不听大佬们忽悠。
说的是一款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家伙。
论硬实力,这车真不赖。
纯正的美利坚豪华血统,五米多长的车身,霸气外露,还有一块33英寸的8K巨幕,视觉冲击力拉满。
光看这些硬件,谁不觉得倍儿有面子?
可瞧瞧七月的销量,直接掉下巴,三百台都没到!
这成绩单,放哪家车企都抬不起头。
要说它一无是处,倒也不见得。
可一旦你真金白银入手了,就得做好被朋友们开涮的心理准备。
没办法,圈里给它起了个绰号,叫“洗浴中心常客”。
这叫什么事儿?掏钱想买个痛快,结果买了满身梗。
说白了,这局棋,凯迪拉克下臭了。
先看这车的身板。
超过五米二的车长,往马路上一杵,气势汹汹。
你得后退老远,才能把整个车身尽收眼底。
溜背线条也算时髦,符合当下潮流。
车厢里那块33英寸的8K曲面屏,更是把科技氛围烘托到极致。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车体是够长了,可后排头部空间明显不足。
个头稍高的乘客坐进去,脑袋离车顶没几寸,长途旅行,压抑感十足。
宛如曹植《七步诗》中的困境:“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空间局促,令人扼腕。
还有那后排地台高耸的中央凸起,活生生把后排变成“双人VIP座”。
如今谁家没几个亲朋好友?
逢年过节想举家出游,这车立刻让你犯难。
再聊聊那块8K大屏,瞧着挺科幻,用起来却不给力。
语音交互反应迟钝,你呼唤半天,它才慢吞吞回应。
车载导航也经常掉链子,路线一复杂,直接卡成PPT,让人抓狂。
现在其他品牌,三十万级别的车都开始卷智能驾驶辅助和座椅按摩了。
凯迪拉克还在鼓吹“全车高保真音响”。
拜托,如今谁还稀罕音响?
消费者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是更便捷的智能体验,是更舒适的乘坐感受,是在旅途中能够真正放松身心的配置。
再顶级的音响,也抵消不了堵车时腰椎的抗议。
更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凯迪拉克内部也在互相消耗。
这边CT6终端让利,那边同门SUV也搞促销。
SUV天生比轿车更受欢迎,这不是左手打右手,自己人拆台吗?
这好比,一家夫妻店,既卖包子又卖馒头,结果馒头生意更红火,你还天天给馒头打折促销,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眼下汽车市场竞争如此白热化。
其他品牌竞相降价抢夺市场份额。
CT6的优惠幅度,相形见绌,如同超市里偷偷摸摸的小促销,看着热闹,实际诚意欠奉。
现在考虑CT6的人,内心都经历着三重折磨:
今天刚提车,明天会不会又降价?
几年后出手,会不会血本无归?
开出门会不会被朋友们取笑?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买车,而是一场心理极限挑战!
平心而论,CT6的静谧性和操控性还是可圈可点的,对得起它的身价。
然而,掏出真金白银,却换来一个略带嘲讽的标签,换谁都得三思。
有人说,如果CT6价格再亲民些,或许还能吸引一些目光。
这话不无道理。
毕竟,在这个价位上,人们的要求也会相对宽容。
但看看惨淡的残值率,又让人望而却步。
竞争对手的座驾,几年后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而CT6的折损速度,简直让人肉疼。
也有人说,CT6瞄准的是更高级别的市场。
这话听听就好,别往心里去。
当务之急,是扭转在消费者心中的刻板印象。
更令人唏嘘的是,就连婚庆公司都不太愿意用CT6充当婚车。
他们宁愿选择其他车型,至少能给新人挣点颜面。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购买CT6呢?
仔细想想,大概只有两种:
汽车维修店老板,买来研究结构。
品牌的死忠粉,买两辆,一辆驾驶,一辆拆解备用。
说到这儿,真替CT6感到惋惜。明明具备不俗的实力,却被自身策略所牵绊。
凯迪拉克,你究竟在盘算什么?
是时候彻底反思,别再一错再错了!
诸位看官,倘若手握足够的预算,您会考虑CT6吗?
或者,您认为CT6应该如何破局,摆脱当下的困境?
期待您的真知灼见,咱们评论区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