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事儿,搁以前你考虑的无非就是“我兜里多少钱、开出去体不体面、能不能坐得舒服”,现在呢?越来越像选手机,啥配置、哪个系统、自动驾驶、新能源版、电池能撑多久、能不能语音控制……这些“智能化的花活”头一回真赶上车圈了。享界S9T这新车上市,一下子就把汽车智能化的话题拉满,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到底需要这么多配置和功能吗?
你说,整车长得好看舒服、空间又大,轿车的优雅+SUV的空间,这听起来确实挺美好。可问题来了,这车就算你天天上下班、偶尔出去浪一浪,它那后备厢拓到1677L,你真用得上吗?买车的人总喜欢脑补“万一哪天自驾游得住车里、得装半拉家当”,可到底多少人真能用上这些极端空间?厂商的配置组盘,真的站在了用户的实际需求上吗?你愿意为这种冗余空间多掏钱吗?
这些年车圈的新老势力疯狂卷空间、卷智能,谁也不愿落后。每一个新车型,尤其像这次的享界S9T,都恨不得把能想到的东西堆一遍:六种车身色,一堆“星云星河”灯、进口实木、Nappa皮、智能空调出风口加B柱,这都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基本把能吹的点都吹了。可你回头想一想,这种做法是迎合市场还是制造焦虑?用“包罗万象”的花哨,逼着用户觉得“我不买是不是就吃亏了”,是不是在把好事变成负担?
现在买车都会问:智能化做的咋样?享界S9T上来了什么华为乾崑智驾ADS 4,有兵马未动科技先行的意思,搞得跟选旗舰手机一样。前面36个传感器,一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主打“全域感知”,意思就是,你想不到的路况、危险、障碍它都先替你想到。确实,科技改变生活,智能驾驶水平一步步提高,坐在车里体验的安全感也不比几十年前铁皮车瞎跑强多少倍。但话说回来,等到自动驾驶真正能把复杂场景都应付了,这车还有多少属于人的乐趣?当车成了彻底的工具,还能带来一丝追风逐浪的激情吗?
人人都说买车就是“买自由”,可现在的智能座舱越来越把人困在“设定好的功能”里。坐进去,前前后后都是屏幕,主副驾全配屏,“MagLink Mini控制屏”、啥“巨幕系统”,还有音响环绕声场、无麦K歌。其实能玩儿的越来越多,但使用场景却越来越细致了。比如大多数时候你还是只用方向盘,最多搞搞空调座椅调节。谁真在车里看电影、K歌唱破嗓门?谁真需要每一扇车门“隔空一抓就开”、还有“Knock-Knock”敲敲前备厢?很多看起来很炫的功能,到最后变成“买新车有一堆从来没用过的选项”,是不是有点讽刺?
厂商现在特别会给配置起名字,什么“寰宇美学”设计语言、“星河大灯”、“星云尾灯”,“ALPS健康座舱”、“悦彰音响卓越系列”……堆砌各种高大上的名词,可归结到底还是看开出去值不值那票钱。一个车价三十万起步,你到底买的是实用,还是情怀?曾经靠性能和品质取胜,现在靠故事和科技包装。一边宣传“追求极致”,一边又要让务实用户觉得自己的钱花得不冤。说白了,汽车像手机一样被卷成了“科技产品”,谁先卷成“车中手机”,谁就多一份市场主动权。
当然了,说句实在话,享界这个高端智能旅行车定位,不是为大众接地气而做的,而是想抓住那帮“有钱有闲、有点科技焦虑、有点追新兴趣”的人。你可以是喜欢安全感的家长,也可以是热衷户外“徒步露营”的城市青年,当然,也可以只是想找个有面子的通勤工具。同样的功能,在不同的人看来意义大不一样。比如庭院里双220V供电,有人觉得烧烤火锅露营必备,普通人倒是可能想不出怎么用到这种场合。你说你开个纯电长续航,801公里一冲,或者增程版能到1305公里,到底是多少人能一次开完?还是大多数时候堵在三环,油门踩得一分钟一公分,续航成了“自我安慰”的数字游戏?
现实总是比广告更真实。厂商能做,是推高配置和功能,真用不用得上是另一回事。就像这次吹爆底盘,什么智能空气悬架、可变阻尼减振、抛坠感降低、转弯侧倾更稳,这堆术语如果不是开赛车的你都靠体验“感知”,大伙儿更多担心的可能还是“是不是耐造、好修、服务跟得上”。一堆传感器和“全维融合架构”让你觉得这简直不是开车,是宇航员上太空,然而最关键的恐怕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之外的那些小心思,毕竟买车不是买设计稿,是一百个碎片生活的集合。
身边朋友选车时最常问的还是:“这车故障率高吗?”、“保值不?”、“换电池贵不贵?”、“自动驾驶真管用吗?”,或者就是“我能不能把全家都塞进去,还不挤?”这场所谓汽车智能化革命,到底为啥卷到了细分场景和各种花样设计?说到底,一方面是技术本身已经卷到了极限,厂商不得不给你找新卖点;另一方面,是用户日常生活早就外包给设备了,想多一个功能,也许只是多一点心理安慰。
当然不能否认,智能化让用车整体体验的确提升了不少。比如这个健康座舱,负氧离子、新风系统,对于敏感体质或者家有老小来说,是不错的加分项。再比如安全方面,车身笼式结构,冗余设计、自动紧急避让功能,这些硬核技术才是影响出行安全的刚需。数字科技是好,是未来,但说到最后还是得让人觉得钱花的物有所值,车开的有安全感有舒适,别让满车的“高端装饰”变成将来的电子垃圾。
享界S9T赌的是用户愿意为科技感、空间感、智能体验多花点钱,再加上是华为系产品,自带点“中国科技自信”的话术。谁也不否认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是趋势,但这条路其实刚开始,你看现在新出的每个车型,宣发都像清单似的,恨不得挨个数出几十项新功能。可实际生活里,多少人能完整用一半?你是买给自己用,还是买个给家人面子?是要全家“特斯拉式共同成长”,还是就为三口人周末超市日常用?
选车其实是选生活,你看中的是哪些功能,背后支撑的是什么样的日常。比如安全优先你会看传感器和自动避障,家有老人你会看座舱健康,习惯自驾远行你拼续航和储物空间。最终决定你的体验的,不是厂家如何讲故事,而是这台车真能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带给你“出行的确定感”。极致的科技堆叠,最终服务的是每一个鸡零狗碎、柴米油盐。
所以,再顶尖的科技都只是工具,不是终极目。当厂家拼速度拼配置的时候,我们倒可以问一问自己,“我真正需要什么?”是不是让所有科技都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不是被花里胡哨的功能左右选择?当汽车成为越来越高频的生活空间,我们用的其实是“陪伴”,而不是“炫技”。30多万买一个空间感、满配的科技座舱,你所图的不就是让全家能坐得舒服点,能安全点,多点确定感?别让生活被工具反绑,别让焦虑替代了乐趣,买车这事儿,本就该是简单的选择。
享界S9T亮相,卷出这么多新的花样,其实是在提醒消费者,智能化不等于复杂化,舱内外的舒适和确定才是王道。未来车圈怎么走,不在于谁卷得快、谁配置多,而在于谁更懂“人心”,谁更能让买车这事儿,变成生活里一步一个脚印的确定。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