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那几坨“铁疙瘩”,着实让人开了眼。都说车展是预见未来,可这未来,怎么突然就“盒里盒气”的了?往常的车,恨不得线条像绸缎般丝滑,现在倒好,直接返璞归真,一个个棱角锋利,活像从模具里硬生生抠出来的。
说实话,乍一看这些车,我心里的OS是:这玩意儿也能叫车?这不就是个装了轱辘的马口铁罐头吗?细品一下,这种“逆行”的设计,倒也颇有几分玩味。毕竟,现在满街跑的车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冷不丁冒出几个脾性十足的“方壳子”,也算是给审美疲劳的看客们醒醒神。
但问题也浮出水面,这些“方壳子”真能走红吗?有人说,这是硬派越野的文艺复兴,是雄性荷尔蒙对征服的原始渴望。但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厂商为了赚吆喝耍的花腔,真金白银捧场的估计没几个。毕竟,现在城市SUV才是香饽饽,谁吃饱了撑的开着个“铁疙瘩”去跋山涉水?
从车企的角度看,这波操作倒也说得通。当下新能源车市红海一片,同质化卷得飞起,想要脱颖而出,就得玩点不落俗套的。与其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卷”成麻花的领域里死磕,不如另辟蹊径,玩玩复古,耍耍个性。
而且,这“方壳子”也不是徒有其表,人家也是有料的。你看那红旗P567,零百加速只需瞬息,四电机协力迸发,这配置,简直就是藏锋守拙的扮猪吃老虎。还有猛士M817,傍上华为这棵大树,鸿蒙座舱+智驾4.0,直接把科技值拉满。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方壳子”真的能契合消费者的需求吗?要知道,置办家当不是过家家,实用性、舒适性才是硬道理。那些追求极致越野性能的“硬汉”,终究是凤毛麟角。寻常百姓买车,图的还是日常代步、阖家出游。
是以,这些“方壳子”能否大卖,还得看厂商能否在实用性和个性之间拿捏到位。如果只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折损了舒适性、便捷性,那恐怕也只能沦为小众玩家的掌中玩物。
眼下,车企们卯足了劲儿往“硬汉”路线上狂奔,但消费者买不买账,还真不好盖棺定论。毕竟,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杵着个“装甲车”,多少有些水土不服。而且,现在油价这么刺挠,谁会闲着没事开着个油老虎四处招摇?
当我们一窝蜂地将原因归咎于“个性化浪潮来袭”时,是否忽略了消费者对车辆最本真的诉求——安全、舒适、经济?仅仅是外形上的“硬汉”,真的能撩拨消费者的心弦吗?
所以,这些“方壳子”能否引领车圈新风尚,还得交给市场这块试金石来检验。但可以笃定的是,这股“硬汉风”的刮起,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辨。在追逐智能化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拾汽车的初心,关怀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归根结底,这些“铁疙瘩”谁能脱颖而出,加冕为真正的“卷王”,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汽车江湖,必将更加五彩斑斓、百家争鸣。而消费者,也将坐拥更多的选择权。就像开头说的,先按捺住躁动的心,多看看,多琢磨,再做决定也不迟。毕竟,买车不是儿戏,得三思而后行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