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上汽大通MAXUS在广东佛山的一场“创富大会”上,抛出了一颗震撼弹:两款基于同一平台却专注不同场景的纯电轻客,大拿V1L和M1正式上市。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打物流场景的大拿V1L将入门价压至9.58万元起(限时一口价),而面向客运的M1则定位高端商务舱,售价17.68万元起。
这两款车凭借5.25米车长、3.45米轴距的相同尺寸基础,却通过“一车双生”的策略,精准切中了商用市场“拉货”与“拉人”的两大核心需求。
关键的是,上汽大通并未止步于卖车,而是同步推出了鸿图超级商用电动架构和铃驹生态服务,试图从技术到生态重构纯电轻客的价值链。
一、价格与定位:9.58万起的“创富神器”如何破局?
上汽大通此次的定价策略堪称激进。 大拿V1L的50度电池版原价12.48万元,限时一口价直接降至9.58万元,比许多同级别燃油轻客还便宜。
83度电池版的V1L和M1则分别定价17.08万和19.78万,覆盖了从基础物流到高端客运的细分市场。 这种“低门槛切入+高配升级”的组合,明显瞄准了中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对成本的敏感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两款车虽共享平台,定位泾渭分明:V1L侧重物流,提供3座(无后窗)和7座布局,货厢容积达8.9立方米,额定载重1.43吨,比同级车型高出30%;M1则专注客运,提供7座和9座版本,后排座椅间距最大可调至750毫米,通道宽度达485毫米,方便乘客上下车。
二、空间设计:比同级“大一方、多一座”的底层逻辑
空间是轻客用户的核心痛点。 大拿V1L通过鸿图架构的“偏置桥技术”,将后桥高度降低100毫米,使货厢高度优化100毫米,容积提升至8.9立方米,比主流竞品多出近1立方米。 其货厢采用270度对开尾门设计,结合520毫米超低货台,可兼容叉车作业,同时减少装卸货物时的膝盖磨损。
对客运用户而言,M1的“得房率”同样惊人。7座版后备箱容积3.3立方米,可容纳15个26英寸行李箱,280毫米的最大腿部空间甚至接近部分MPV的水平。
这些设计并非简单放大尺寸,而是基于鸿图架构的模块化能力,通过分段式纵梁和底盘优化,在合规范围内极致挖掘空间。
三、三电技术:535公里续航与18分钟快充的支撑点
两款车均搭载宁德时代的专为商用车开发的“天行电池”,V1L提供50度、62度、83度三种容量,CLTC续航最高535公里;M1则提供62度、64度和83度电池组,续航分别为403公里、405公里和535公里。
关键突破在于补能效率:83度电池版支持800V高压快充,30%到80%电量仅需18分钟,50度电池版快充也仅需0.35小时。
电驱系统采用“六合一”集成设计,体积仅占整车千分之1.25,综合效率达91%。 此外,鸿图架构的融合热管理系统,在零下15℃环境下续航折损率比同级低12.8%,零下20℃能耗优化20%,解决了北方用户的冬季续航焦虑。
四、场景化创新:从工具到“创富伙伴”的转型
上汽大通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奶茶车、花店车、冷藏车等改装车型,凸显场景化延伸能力。 例如V1L的平直货箱隔板设计,允许用户按需分隔功能区;M1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含自动紧急制动和车道偏离预警)则提升了营运安全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铃驹生态”的推出。 该生态以“0门槛、0负担、0佣金”为口号,打通从车辆租赁、维护管理到货源对接的全链路服务。 这意味着用户不仅买车,获得了一套降低运营风险的解决方案。
五、市场竞争:纯电轻客“红海”中的差异化打法
当前新能源轻客市场已从蓝海转向红海,但多数产品仍聚焦于续航和货厢等基础参数。 上汽大通通过“技术架构+产品矩阵+生态服务”的三位一体打法,试图构建差异化优势。
例如鸿图架构2.0版本计划推出16合1电驱系统和半固态电池,进一步强化技术领先性;而M1凭借Euro NCAP五星安全认证,成为首款获此评级的新能源轻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