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年销22万辆的合资车企,如今厂区荒草丛生,生产线锈迹斑斑,这就是广汽菲克的最终结局。
2025年7月8日,一纸破产通报宣告了这家车企的死亡:负债81.13亿,资产清算估值仅19.15亿,596户债权人的钱几乎打了水漂。
讽刺的是,它曾靠“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的豪言风靡中国,如今却连工厂拍卖都无人问津,5次流拍后沦为长沙郊区的钢铁废墟。
2017年,广汽菲克站上巅峰,年销22.2万辆,指南者月销破万,自由光单月逼近万辆,长沙工厂的机器日夜轰鸣,6000名员工加班赶工。
那时Jeep还是SUV市场的金字招牌,国产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三箭齐发,精准踩中中国家庭对SUV的狂热需求。 广告里硬汉开着牧马人翻山越岭,现实中城市白领为“Jeep情怀”刷卡买单,广汽菲克吃透了时代的红利。
危机来得猝不及防。 2018年央视“315晚会”的镜头对准了Jeep自由光的发动机,烧机油问题被公之于众。 消费者投诉如雪崩般涌来:“不是在修车,就是在去修车的路上! ”。
让车主愤怒的是广汽菲克的态度:先甩锅给用户驾驶习惯,再推脱是油品问题,直到舆论压不住了才启动召回。 这一年,广汽菲克召回的车比卖出的还多,销量从22万暴跌到12.5万。
质量问题只是开始,真正的败笔藏在产品战略里。
广汽菲克把赌注全押在Jeep上,菲亚特品牌被彻底放弃,2018年轿车生产线关停。 当哈弗H6用性价比横扫市场,丰田RAV4降价求生时,Jeep的“专业SUV”标签却越来越模糊:论越野,比不过牧马人;论家用,油耗高、空间小、配置落伍。
到了2021年,销量只剩2.01万辆,生产线闲置得能听见回声。
中外股东的内斗加速了死亡。
2022年1月,外资方Stellantis单方面宣布:要将股比从50%提升至75%。 广汽集团当场翻脸,公开驳斥“未经我方认可”。
员工私下吐槽:“中方和外方开会像谈判,谁也不担责,但谁都要做主。 ”电动化转型? Jeep象征性推了款插混大指挥官,续航短价格高,纯电车连影子都没有。
同一时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量产,特斯拉Model Y横扫一线城市。
破产清算像一场荒诞剧。
长沙工厂占地70万平方米,起拍价从23亿一路腰斩到9.92亿,5次拍卖竟无人举牌。 专家点破真相:“生产线是十年前为燃油车设计的,改电动比推倒重建还贵! ”。
另一边,广州工厂被广汽埃安接手,改造成了新能源生产线,老东家的遗产,最终喂饱了竞争对手。
596户债权人等来的是残酷的结局。
申报债务100.38亿,最终核定81.23亿,清算资产只有19.15亿。普通债权人的清偿率可能不足10%,供应商的血汗钱、员工的安置费全成了泡沫。
车主们同样煎熬:国产Jeep的配件断供,4S店撤场,直到2023年Stellantis才勉强接手售后,但何时能修车? “等通知”。
从22万辆到破产,广汽菲克只用了4年。
它倒在了中国车市最激荡的转折点:当比亚迪们用电机撕碎发动机的霸权,当消费者抛弃“品牌光环”只认产品力,傲慢与迟缓的车企终将成为时代的化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