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汽车也早就从当年的奢侈品,变成了家家户户的代步工具。
车开上了,可这心里头的疑问却一点没少。
特别是怎么爱护车,说法五花八门。
驾校教练教的一套,身边老司机说的是另一套,网上那些养车视频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一会儿说不热车等于毁发动机,一会儿又说油箱见底会烧坏油泵,搞得不少车主,尤其是新手朋友,开车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留神,就把几万、几十万的爱车给开坏了。
那么,这些流传了这么多年的“养车经”,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又早已是过时的谣言呢?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把这些事儿说清楚,让大家明明白白用车,安安心心开车。
先说说争议最大的原地热车吧。
这恐怕是困扰最多人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早上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发动汽车,然后坐在车里玩手机、听音乐,非要等上个三五分钟,看着水温表指针动了才肯挂挡出发。
在他们看来,这是对爱车最温柔的呵护,能让机油充分润滑,避免发动机磨损。
这种想法在几十年前确实是对的,那时候的汽车用的是化油器技术,对温度很敏感,不充分预热,燃油雾化不好,车子不仅抖得厉害,还容易熄火。
可现在是什么时代了?
满大街跑的都是电喷车,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早就被一个聪明的“大脑”,也就是行车电脑(ECU)管理着。
当你点火的一瞬间,这个“大脑”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它会根据各种传感器传来的数据,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和怠速,让发动机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稳定状态。
所以,对于现在的车来说,长时间原地热车,百害而无一利。
它不仅白白浪费了汽油,增加了不必要的积碳,排出的尾气还会污染空气。
正确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点火后,给自己半分钟到一分钟的时间系好安全带、调整一下后视镜,等发动机转速从刚启动时的一千多转回落到一千转以下时,就可以挂挡走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让你一上来就猛踩油门。
刚开始的一两公里路,咱们得温柔点,把车速和发动机转速都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比如转速别超过2000转。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动态热车”。
车子慢慢开起来,不仅发动机在均匀升温,变速箱、轮胎、刹车系统这些部件也都在同步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可比傻站在原地干耗要科学得多。
当然了,咱们国家地大物博,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你生活在东北,冬天室外温度动不动就零下二三十度,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机油冻得像糖浆一样粘稠,流动性极差。
这时候,上车就走确实对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所以,在特别冷的地方,原地适当热个一两分钟,让机油稍微恢复一下流动性,再慢速行驶,这是一个稳妥且必要的步骤。
不能拿厂家在标准温度下的测试结果,去硬碰咱们北方的严寒。
接下来说说加油的事儿。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千万不能等油灯亮了再加油,因为油泵是泡在汽油里散热的,油少了会把泵烧坏。”这话听起来逻辑严密,挺有道理,把不少人吓得只要油表针掉到一半以下,心里就开始发慌。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被夸大了的焦虑。
油泵在工作时确实会发热,也确实需要汽油来帮助降温,这一点没错。
但关键在于,它依靠的是“流经”油泵的汽油来带走热量,而不是靠整个油箱里的汽油把它“泡”起来降温。
只要你的车还能开得动,就说明有源源不断的汽油从油箱里被吸入、流经油泵,这个散热过程就一直在进行。
汽车设计师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油灯亮起,只是一个提醒功能,告诉你油箱里的剩余油量不多了,该规划一下去加油站了。
根据不同车型,这个“余量”通常还能让你安全行驶50到80公里,在城市里或者高速上,这个距离足够你找到好几个加油站了。
真正对油泵有致命伤害的,不是油少了,而是油脏了。
如果你为了贪图便宜,加了那些来路不明的劣质汽油,里面的杂质和水分会严重堵塞油泵的滤网,甚至损坏油泵本身,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再聊聊涡轮增压车。
很多开涡轮车的朋友,尤其是从自吸车换过来的,都听说过一个规矩:跑完高速或者激烈驾驶后,不能马上熄火,要怠速等个两三分钟,让涡轮冷却一下。
这个习惯在过去也是对的。
因为老式的涡轮增-压器没有独立的冷却循环,全靠发动机的机油来润滑和散热。
如果猛跑一通后立刻熄火,发动机机油泵停止工作,但烧得通红的涡轮还在那里,留在里面的机油就会因为超高温而变质、结焦,堵塞油道,天长日久,涡轮就报废了。
但是,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涡-轮增压车型,早就配备了智能的电子冷却系统。
细心的车主可能会发现,有时候锁车走人了,还能听到发动机舱里有轻微的“嗡嗡”声,这就是电子水泵在继续工作,给高温的涡轮进行强制降温呢。
所以,对于近些年出厂的新车来说,完全可以放心熄火,不用再傻等了。
不过,涡轮车主需要警惕的是另一个极端:冷车启动时别猛踩油门。
早上刚启动,机油还没能充分润滑到每分钟转速高达十几二十万转的涡轮轴承上,你一脚油门到底,让它在缺乏润滑的情况下高速运转,那才是真正的“硬磨”,对涡轮的伤害远比熄火前不冷却要大得多。
还有两个在驾驶习惯上的误区,一个是空挡滑行,另一个是打死方向盘。
很多人认为下长坡挂空挡能省油,这在化油器时代或许成立,但在电喷车上,这不仅不省油,还非常危险。
现在的发动机会在驾驶员松开油门带挡滑行时,自动减少甚至停止喷油,这才是最省油的模式。
而你挂入空挡,发动机为了维持怠-速反而需要持续喷油。
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空挡滑行时,车辆失去了发动机的牵阻制动力,所有制动任务都压在了刹车系统上。
在长距离下坡时,刹车片和刹车盘会因为持续摩擦而急剧升温,一旦超过其承受极限,就会发生“热衰退”,导致刹车失灵,后果不堪设想。
而打死方向盘,尤其是在原地掉头时,很多人会听到“吱吱”的响声,这是转向助力泵的泄压阀在发出警告。
长时间让助力系统处于这种极限高压状态,会加速管路和泵体的老化,甚至导致漏油。
正确的做法是,方向打到头后,稍微回那么一点点,既不影响转向角度,也能让整个系统卸掉压力。
最后谈谈保养。
4S店最喜欢说的就是“五千公里一换机油”,但你真的需要翻开自己的汽车保养手册看一看,厂家到底是怎么建议的。
对于现在普遍使用的全合成机油来说,跑一万公里甚至一万五千公里再更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过度频繁地更换机油,不仅是浪费钱,每次拆装机滤和放油螺丝,也存在一丝操作不当带来隐患的可能。
车是服务于人的工具,是钢铁制品,没我们想的那么娇贵。
我们要做的是按照科学的说明来合理使用和保养,而不是被一些过时的、甚至是为了营销而制造的焦虑所绑架。
看懂说明书,远比刷那些博眼球的短视频要靠谱得多。
全部评论 (0)